TEXT / 王琴慧
审美是人的高级精神活动之一,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从内容上看,包括观察美、体验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等方面。美术的核心本质是审美。人是自然界的高级动物,真正懂得审美的只有人类。当人们在活动状态时,由于主体所处的时间、地点、心境等条件的不同,加之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主体自身对世界对象的感受、想象和理解不同,从而产生一种动态的心理活动过程,这就是审美体验。这是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在审美构成过程中的活跃、剧烈、深层的审美感受。在此作为审美主体的人所感知的除了客观对象所体现的自在属性外,还透露出人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内容。
一、审美体验是审美主体的必然属性
人们都追求美,审美体验是客观对象的必然属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到过:“一个小男孩把石头抛在河水里,以惊奇的神色去看水中所现的圆圈,觉得这是一个作品,在这作品中他看出他自己活动的结果。”【1】这里所描述的小小举动,曾经可能都在我们的童年生活中发生过。在汉乐府《陌上桑》中,描述了“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几个审美主体面对罗敷这位美貌女子,产生了不同的美感体验。这一故事表明,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依照自己特定的心境和身份、地位对客观事物的美作出反应,产生想象和理解,从而体验到美的感受。可见,审美体验是一种共通的心理变化过程,它是审美主体的必然属性。
二、审美体验的特性
审美体验是审美动态心理过程中的深层结构,它具有独特的性质,主要表现在:
(一)主体参与性
体验必须是主体的自身参与,体验离不开人本身的亲自参与和实践感悟。审美体验要求人全身心的投入而不能靠天马行空的想象来完成。审美体验是主体观察美、体验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实践活动。人们在审美体验中,必须积极调动自身的生活经历、知识水平和审美修养等各方面的因素,这是主体自身的独特感受。在《画说》中讲述了画家曾云巢细心观察草虫的情景:“某自少时取草虫,笼而观之。穷昼夜而不厌。又恐其神不完,复就草地之间观之,于是始得其天。”【2】
正是由于审美体验具有主体参与性,相异的审美客体就具备相异的审美体验。面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相异的审美主体会产生相异的美感体验。如:面对一束红花,有的人感到很美,有的人感到一般,有的人甚至感到不美。审美体验具有不可替代性。主体不同,各自的审美体验不同。因为,不同的主体在面对客体时,都是调动自己的记忆、经验、想象、理解等因素参与体验,由于每一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审美体验,各自感受大自然的美妙,领悟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庄子》中,记载了“南华秋水我知鱼”的典故,庄霭和惠子二人同时发现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动。庄子感叹鱼儿游得多么自在。惠子却认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乎?”庄子反驳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乎?”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强调的都是审美体验的主体参与性,其立足点也都是强调审美体验的主体参与性。
(二)情感渗透性
在审美体验中,情感具有强大的渗透性。情感反映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体态度,是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的表现形式。情感是主体对外部世界的一种特定反应形式,是我们人类判断客观对象能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要求所折射出的特定心理反应形式。罗丹曾经写到“美术就是情感”。【3】在美术家的作品中,都包含着复杂的情感内容,蕴含着美术家对世界的理解和体验。他们都是把自己对大自然和世界的体验和情感渗透在作品中,从而在观赏者的内心幻化出强烈的震撼,使其在心灵上收获美的体验。正如梵高在他的作品中融入了对大自然的感受,把疯狂的喜爱情感与斑斓的色彩融为一体,使作品洋溢和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想象是人的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被马克思称之为“人类高级属性”【4】摩尔根《古代社会》,人民出版社1978 年版,第54 页。)想象在审美心理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产生“睹物思人”、“爱屋及乌”的想法。正如齐白石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虾,我们能体会到虾的生命力;欣赏郑板桥所画的竹,我们似乎能感受到竹子挺拔,以及“君子贫贱不能移”的高洁品德。
(三)瞬间永恒性
从客观时空的角度来看,审美体验是瞬间的。主体对美的体验是转瞬即逝的。主体不是长期的沉浸在审美体验中。从内容上看,审美体验分为几个阶段,一般有审美知觉、审美期待、审美感知、审美构成、审美理解、审美超越等。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难以描述的审美活动。它在特定的心理状态下蔓延开来,然后逐步实现。同时,审美体验也是永恒的,审美体验实现时,主体与客体之间有完美的融合。情感力量推动主体,借助于人类的想象力,就如同能联想到上下五千年,方圆几万里。由此从根本上收获更高、更深刻、更美好的审美愉悦。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说:“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山水审美竟然有如此美妙和神奇,真是让心灵震撼和得到慰藉的山水。
(四)发展层次性
审美体验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它包含“准备、实现、效应”动态发展的层次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涉及注意方面、感觉方面、知觉方面、想象方面等方面,最终形成奇妙的审美体验。从主体整体反映的角度来看,审美体验即能上升到生理表现阶段、心理表现阶段、社会文化表现阶段。
1.生理表现阶段
审美体验第一阶段是生理表现。主体对审美信息的接纳,首先是主体的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发挥作用。首先感受到事物、自然物的声、色、线、形等,感受到客观对象的形体、质地、色彩、声音等因素,由此给主体在生理上带来某种程度上的快感,这就是生理表现阶段的审美体验。这种生理层次的审美体验是审美的感知阶段,假设失去这最初的生理上产生的愉悦感受,就不可能在心理上形成更为深层次的愉悦感受,就不会有心理上的情感、想象、理解、升华等心理活动。生理表现阶段是心理表现阶段的基础。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有心理的活动,但主要是生理层次上的审美快感。
2.心理表现阶段
随之而来的审美体验就是心理表现阶段。此刻,主体的情感、想象、理解等心理因素开始活跃起来,心理上的情感因素、想象因素、理解因素、升华因素等,彼此交融、彼此渗透,对客体的内在予以深刻的理解,进而引起丰富的想象,进入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心理重合与交融,为之后投入到社会文化表现阶段奠定了不可否认的基础。
3.社会文化表现阶段
在主体与客体两者实现物我同一的过程里,主体相对于客观对象而言已经拥有内在本质的认识。并且,主体自身的审美情绪得以真正的提升,当主体的心理层面接受到愉悦的审美信息后,主体凭借自身的人生经验,通过曾经积累下来的自身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结合自身对美的理想的追求,唤醒人类真正具有的价值观念,实现审美的超越,构建更高层次的社会文化,这种审美体验是人类对自然界永恒不朽的精神索求。
人类自身的审美体验,经历了生理表现阶段到心理表现阶段,再升华到社会文化表现阶段。这三个阶段属于一个递进的发展流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体的审美体验由生理到心理、由小我到社会,审美体验不断拓展,从而得以完美的体现。
参考文献:
[1]转引自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第137 页
[2]王宏建主编《艺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第105 页
[3]《罗丹艺术论》,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 年版,第48 页。
[4]摩尔根《古代社会》,人民出版社1978 年版,第54 页。
【王琴慧,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