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美术教学正文

黑龙江民间美术艺术思维方式的分析与研究

  • 投稿Aaro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626次
  • 评分4
  • 93
  • 0

【摘要】黑龙江地区民间美术的形式特点、思维方式、审美观点等在众多民间美术品类中有其独特之处,这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环境因素、生产能力、艺术认知等都有密切关系。文章主要从意象符号产生原因、思维方式形成原因和审美的多重作用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黑龙江民间美术;思维方式;分析

艺术无所不在,大同小异,但其形形色色、变化繁多。每一件艺术作品一方面希望通过协调的形式和色彩来客观的表现美感。另一方面又企图表现形式、色彩和他们的相互关系,以唤起我们内心所产生的情感。这种创作目的必然地产生了非纯粹美感的个性表现。民间美术是这种艺术复杂性的典型代表,它所涵盖的领域之广、发挥的作用之大、影响的程度之深,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相比都毫不逊色,值得进行深入的思考、学习和研究。

一、黑龙江地区民间美术中的原始意象符号产生原因

(一)民间美术中的意象符号来自于生活实践

如果追溯民间美术的源头,它的起源都来自于生活与实践,可以认为最早的原始艺术是民间美术的雏形。最初的原始艺术或民间美术都是从记录自然、崇拜自然、描绘场景等开始。随着人类大脑进化、生存能力的增强、想象和幻想能力的丰富,原始艺术的功能开始多样化且神圣化。其艺术形式被大量用于祭祀祖先或宗教崇拜的仪式上,由此创造出诸多以自然现象、动植物为原型的意象创造物。黑龙江地区的原始先民们同样创造出大量的意象符号来表现幻象,用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表达方式来诠释内心的幻觉。如赫哲族所信奉的萨满教和萨满教中出现的离奇诡异的艺术形式。这种宗教中产生的艺术形式使人感觉到阴森恐怖,但又独具魅力,正是其中的光怪陆离给其艺术形式笼罩了一层神秘的光环,吸引着人们去不断的研究、膜拜、争论和探讨。

(二)民间美术是原始艺术的进化和发展

民间美术的创造活动与原始艺术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他们的创作起源、艺术形态和审美意识等都有相通和各自更加突出的特点。从创作起源来看,两者都起源于生活实用与劳动实践。原始艺术的实用性创造心理常居于主导地位。从创作对象的艺术形式来看,两者都是实用与审美交互存在的综合体。从审美理想上来看,民间美术的审美功能和审美意识有着更加突出的特征。

(三)民间美术有着更加独立的审美理想

由以上两点,可以判断黑龙江地区民间美术中原始意象符号产生于原始美术,在原始美术的基础上发现了自然的丰富性和巨大价值,从而获得了创造美的自由。而且在审美因素不背逆于原始艺术实用功能目的的情况下能够自然而然地形成自律性的发展,最终导致对实用功能目的的偏离,走上独立存在的道路。

二、黑龙江地区民间艺术思维方式形成原因

(一)审美活动是客观存在的

虽然审美创造心态还不完全是民间艺术创造的主要心理趋势,但审美活动毕竟是客观存在和时常发生的。通常,在黑龙江地区的民间美术作品中,较为意象的艺术再现风格是比较普及的,以艺术的形式作为生活观念的表达和传达,可以十分恰当的在情感中进行完全视觉化的准确表现。

(二)地域环境是重要影响因素

黑龙江地区的民间艺术创造者们,由于受黑龙江寒冷严峻的自然环境影响,创造、演绎出质朴淳厚的性格倾向和豪迈慷慨的情绪状态,成为形成黑龙江民族民间艺术思维方式的“先天因素”。这些外在条件隐藏在人们心灵底层,潜在支配着人的艺术思维活动、审美习惯和审美体验。它驱使着创造者们将民间美术符号或原始意象符号,视为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表现和完成生活任务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工具。

三、黑龙江地区民间艺术的审美作用

黑龙江地区民间美术创作中寄托着民族精神诉求和审美情感,它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直觉把握和感性认识,是“自主情结”在民间美术创造中的自然反映,并以象征方式表达出来。它促进了审美理想、创作水平的提高,独立了审美意识,使人们获得了审美意识的自由。

(一)审美理想的提高

在民间美术的创造活动中,审美创造心态和审美因素是与实用功能相关联的,但又不是绝对和纯粹意义上的。这种关注常常受到审美创造心态和审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生产能力的增强,审美心态一直都在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审美因素和审美意识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加强,创作者对形式规律的把握、技巧的总结运用、审美经验的传播等,都使民间美术审美意识不断增强,从而使民间美术的审美功能也日益突出、强化起来。

(二)促进艺术创作水平的提高

民间美术创作形式的脉络,基本可以归纳为:抽象—具象—抽象—具象……的不断往复之中,其中有进步也有变化,逐步由感性、单纯向理性和复杂的思维方向发展。最初原始的民间美术的抽象再现,是对原型的解释说明,其简单形式或高度抽象形式进行再现是头脑通过把环境表现为组织良好的形式的一种良好能力。在此基础上,艺术创作活动表现出更加高级的优先性的平衡组织形式。

平衡组织形式分为对称形式和非对称形式。组织良好的视觉形式在大脑内产生一个相应的平衡组织,这种心理和审美活动补充了生理上的需求、满足知觉优先性。也可以说创作的意识不是单纯趋向平衡,而是力图获得一个最大的势能,并把最可能的平衡加到上面。这就是组织一个良好形势的最大动态丰富性的愿望。接下来的不平衡不是平衡形式的相反意识,而是一种持续的和更加高级的发展。艺术形式通过更加复杂的思维方式和造型手段唤起更加深层的感情,由此动态的、复杂的表达更加充分的意念,便可以在非平衡的形式中获得。这种审美心理和创作形式的产生,大大提高了民间美术的美学水平。

(三)审美成为民间美术的主要功能

民间美术的审美功能并不是原始民间美术存在的主要原因,审美功能是附属于其他功能之中的。而发展了的民间美术,其实用性的功利功能和精神性的审美功能不断交替或转化,其审美功能越来越强大,从而深刻影响了民间审美意识的存在和发展,最终导致纯粹精神审美的完全独立。由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大量的民间美术得以发展。虽然民间美术的最主要形式依然是自娱自乐、自我欣赏,但这也是最大众化、最全民性的发展方式。这种发展方式有其发展中的弊端,如不会形成职业化、缺乏可重复性,会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而改变,但其也具备宝贵的人文性、传承性和稳定性。民间美术中的形式再现是非常主观、重视心灵因素的,它表达了对精神的描写和心灵的关注,是对生活挚爱的一种物象表现。这种精神性的实用意义的创作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支撑形式的观念和目的渐趋转化为以审美功能为目的,创作心态也以审美心理为主。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民间美术造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源于古老的原始文化,在数千年来的农耕文明中孕育成长,在多民族的文化中融合发展,逐渐形成了富有民间特色的美术造型体系。民间美术设计意识中所体现的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精神,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黑龙江地区民间美术的独特形式、思维方式及审美理想等的形成和发展,都为中华民族民间美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值得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参考文献:

[1] [美]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 唐家路,潘鲁生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3] 杨学芹,安琪民间美术概论[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0

此论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2013 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面上)项目计划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黑龙江民族民间美术创作心理美学研究”(课题编号:12532153)阶段成果之一。

【徐明霞,黑龙江东方学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