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美术教学正文

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装饰画教学改革

  • 投稿阿喂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968次
  • 评分4
  • 84
  • 0

TEXT/马丽

【摘要】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是我国培养设计人才的沃土,装饰画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发散性思维的重要任务,要着重培养学生新颖和独特的表现新事物的能力,即创造力。但在装饰画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容易忽视学生的多样化特点,影响学生自身创造力与创新性思维的形成。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装饰画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装饰画;创造力;习惯性思维

一、装饰画概述及艺术特点

装饰“广义的解释为人类对于自身以及周围环境所做的一切美化过程,也是人类在身体或物体表面加一些附属的东西使其美观,是人类创造性的表达方式之一。”新石器时期,绘制在陶器表面的各种纹样就是人类较为原始的装饰行为,这些原始的装饰艺术与人类的艺术起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现代设计也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装饰画是装饰艺术的平面表现形式,是大多数院校中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装饰的练习能使学生渐渐掌握如何通过创意、采集、变形、着色等手段准确传达主题的方法。”不仅如此,装饰画的造型、色彩和构图等方式还能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概括能力,对日后的专业课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与传统的绘画不同的是装饰画在表现形式上更加自由,在创作中更强调主观感受,这给创作者提供了巨大的想象和表现空间。作者可以不受客观现实的约束,主观的对物象进行变形、夸张、简化、概括、添加、抽象等平面化的处理,极大地体现了人的主观意识,也因为如此,在装饰画的创作过程中,人的创造力一直贯穿始终,并对作品艺术水准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艺术设计专业装饰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受传统的装饰画教材影响,教师过于注重装饰画的创作规范,导致学生作品程式化缺乏创造力

在现有的多种版本的装饰画教材中,对不同题材的装饰画创作技巧都有相对应的讲解,总体来看,这些方法千篇一律,很多技巧过于程式化,忽视了装饰画注重情感表达、灵活自由的特点。教师在授课中常常遵循传统教材上的方式,按部就班的讲解该怎样对物象进行概括、添加或变形,循规蹈矩,僵硬刻板。装饰画本来强调的是体现创作者的主观感受,需要极大的想象力和强烈的表达自我的意识,相对于中规中矩的表现形式而言,天马行空的创意或许会衍生出更好的作品。事实上,这种按部就班的授课方式,由于过于照本宣科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一方面,教师刻板的遵循所谓的“规范”,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去激发自己潜在的创造力,学生只能套用教师所讲的“方法”机械的完成作业,导致了画面过于程式化,缺乏灵性,没有情感。另一方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容易忽视学生个性的多样化,学生自身的情感得不到良好的展现,想象力也受到教师或教材的束缚,这使得学生因不能顺利地进入装饰画的创作状态而苦恼不堪。

(二)教师的习惯性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导致学生的作品充满了教师的个人风格

“习惯性思维又称思维定势,是人们思维方式的一种惯性,大大阻碍了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教师自身受生活环境、成长经历、个人习惯和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方式,并很容易将这种习惯性思维带到课堂中,以此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判。学生良好的创造力的培养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如果学生的思维受到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他们会为了迎合和取悦老师,被动地改变自己的想法,变得人云亦云,其作品也会充满了教师的个人风格。装饰画的课程要鼓励学生摆脱习惯性思维,怀揣着一颗童心去表达自我的本真观念,如若不然,这门课程也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三、艺术设计专业装饰画教学改革建议

(一)装饰画教学要摆脱规律的束缚

装饰画“是介于绘画与图案之间的一种边缘艺术。它具有不同于一般绘画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它所描绘的对象不受时空的限制,更多考虑的是形象、色彩、构图与环境的协调统一”。装饰画有自己的艺术特点,不需遵循物象本身的明暗关系、比例透视、真实色彩,等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装饰画比写实性绘画更有让人发挥的空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装饰语言,使其从根本上脱离写实性绘画。

此外,构成艺术与装饰画虽然都是设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它们之间有着相通的特征,但又各具特色,装饰画相对于构成规律而言更注重情感的表达,它所具有的装饰韵味也不是理性的构成规律所能达到的。但很多教师在授课时会无意中将构成规律用到装饰画的教学当中,让学生又重复的上了一次构成课,装饰画的课程就没有新的收获。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摆脱构成艺术或装饰画自身规律的束缚,并引导学生善用装饰符号,让作品充满浓厚的装饰韵味。

(二)利用民间艺术的原始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中国的民间艺术资源是多姿多彩的,如民间剪纸、刺绣、蜡染、泥塑等等,通常都带有较为浓厚的地域特色和装饰特征。例如“剪花娘子”库淑兰的剪纸作品所表现的物象活灵活现,造型简练形态夸张,在画面的构图和色彩的使用上,用“专业”的眼光来看仿佛都不合乎常理,但就是这种自然流露无拘无束的状态让她的剪纸作品充满了浓浓的装饰韵味,也传递出了这位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原始的创造精神。民间艺人们在创作的时候注重的是内心情感的表达,没有约束,敢于夸张表现客观现实,作品充满真挚的情感,这也正是装饰画创作所需要的。

可惜的是很多人在经过多年的所谓专业化的学习后,很少能够再像民间艺人那样单纯的完全从个人的感情出发,自身的创造力也总是受外力影响,很难在最自然的状态下表现出来。这种创造力的培养是容易被教师忽略的,也是学生在装饰画的创作中所缺乏的。

培养创造力,首先要培养创造精神。人的创造力是永无止境的,装饰画的题材也是多种多样,教师要引导学生像民间艺人那样,始终保持一颗童心,敢于想象,敢于表现,摆脱长期以来的“合理”观念,用民间艺术的创造精神和语言形式来创作装饰画,把旧题材画出新形式,不断的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三)在写生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装饰画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从具象到半抽象再到设计的过渡。它在展现自然形态的同时又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有着丰富的艺术魅力。因此,装饰画的学习离不开平日里的写生训练,锻炼手眼协调的能力,面对丰富多彩的大自然,能够做到提笔有形,这是装饰画学习的基础,但光是这样还不够,“装饰形象源于生活,但绝不是对生活的简单直接描绘”。而是客观物象经过概括和提炼后在大脑中的积淀,是造型艺术和形象思维的更高形态,因此,要在写生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毕加索在讲到自己在创作时的心得时说过:“我不偏信我见到的一切,我按我所想的一切作画,而不是按我所见的一切作画。”由此可见,这位艺术大师在提示我们,并不是看见什么画什么,而是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到既对自然形象进行探索,又在其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再创作。就像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到的那样:“自然只有在貌似艺术的时候才显得美,艺术也只有使人知其为艺术而又貌似自然才显得美。”

结语

装饰画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能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从具象思维过渡到意向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将来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释:

①陈苑,洛齐主编,张兰编著.二维装饰与设计表现,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6.9.

②陈苑,洛齐主编.张兰编著,二维装饰与设计表现,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6.9.

③网络作家.思维定势:哲学出版社,2003.

④肖英隽编著.装饰画设计,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8

⑤董庆文宋瑞霞编著,董庆文讲装饰形象设计.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7.9.

【马 丽,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