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美术教学正文

阳光下的旋律——谈孙为民的油画艺术

  • 投稿北冥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913次
  • 评分4
  • 63
  • 0

TEXT / 廖瑜

【摘要】本文详细分析了油画家孙为民的艺术创作和艺术特色,肯定了其艺术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其立足本土文化的艺术探索之路也为当代中国油画艺术创作提供了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孙为民;油画艺术;阳光下;旋律

中国当代绘画可谓异彩纷呈。透过这些形形色色、惹人眼球的当代绘画,让人感受到急功近利的浮躁。相形之下,品评一些老一辈艺术家的经典作品,体会到的却是触及心灵、感人至深的真诚。翻开孙为民的艺术画册,不经意间就会被作品中扑面而来的自然和亲切所感染。尤其是在展览中看到他的原作,那闪烁的色彩、跳动的笔触所营造出明亮斑斓的艺术世界,使人激动不已、流连忘返。

孙为民的油画是写实的。写实在专业上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指具象再现的观察和绘画方式;二是指写实主义的创作方式。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都是使艺术形象以日常所见的面目出现,让艺术家的情感和意图都蕴含在看似客观的形象之中,其作品由于真实可信,使观众在欣赏中感到亲切自然,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艺术感染。写实油画在我国由于历史时势下的社会需要,在传播中曾长期成为主流,并为民族审美习惯所接受。另一方面,由于其移植外来和中西文化艺术差异等缘故,因而具有先天没有吃透的夹生性问题,特别是在当今文化全球化和世界艺术百花竞放的大潮中,喊着与西方现代艺术接轨的口号而盲目激进,其浮躁心态使写实油画被误认为本质上已过时,加之其具象再现的实在性又被引向俗滥的流行趣味,使这种艺术手法面临窘境。当代一些青年艺术家不仅嗤之以鼻,就连一些中老年艺术家也不免偏离了自己原有风格的内在规范。难能可贵的是,孙为民坚持写实主义创作手法,努力探索写实油画艺术的发展道路,他清楚地认识到:风格流派是时代的产物,只有把握时代精神,纯化油画语言,提高油画品味,才是油画艺术创作的根本。因而他从不追新求异,急功近利,投其所好,在当代艺术大潮中,表现出了应有的冷静与自信。从他的第六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腊月》到《绿荫》系列,再到近年创作的《收获季节》等,都不难看出他持续的、执着的对于“人与自然”主题探索的坚持以及他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艺术品质。在他的作品中,不管表现的是乡土还是城市、人物抑或是风景,都能从中感受到蕴含于画面中的平和、朴实与沉静。在探索写实油画的道路上,孙为民曾旅欧观摩学习西方历代大师名迹,对油画艺术有了更本质的理解,特别是印象主义绘画使他对外光的表现有了新的认识,后来就有了他的《牧场女主人》《暖冬》《牧区姑娘》等作品的实验。印象主义绘画中绚烂的色彩和明媚的阳光所建构的独特艺术魅力强烈地吸引了他,点燃了他对油画语言品质进行深入探索的激情。从《绿荫》系列组画到《乡间七月》《暖阳》,再到《枝头》《初阳》《葫芦架下》,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始终不渝地醉心于光影、色彩、形体、空间氛围研究的写实艺术之路。

孙为民的油画又是表现的。在长期的学习与研究中,他十分重视油画艺术品格,其作品风格虽写实,但绘画语言却是表现的,主要体现在色彩、光和用笔的处理上。如何在空间造型中运用色彩表现物像,表现光影,甚至表现色彩本身,这关系到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审美品位,可以这样说,色彩是油画艺术的情感、是油画艺术的血液、是油画艺术的精神。孙为民正是从光色的角度来观照自然,捕捉在不同的时间、场合下自然景象所呈现出的不同色彩基调和光线氛围。光色干扰形体的关系,同时又赋予了形体以丰富的视觉效果,产生出恍惚的感觉,孙为民在描绘这种感觉时,沉稳大气,不受具体的形、色束缚,主观把控色彩和光线变化,夸张色彩,纯化色彩,纷繁复杂的形色关系被处理得虚实得当、紧密有序、生动自然,作品呈现出动感十足、温暖明亮、极富诗意的梦幻效果。在他的作品《红山头》《绿野》和《绿荫》组画里,他在光色和氛围的处理上不仅拿捏精准,而且在绘画语言上也有了独具个性化的表现。从完成的这些组画里,不仅看到的是其形、色、笔触完美结合的高超技艺,更看到了其光、色语言所呈现的独特审美性。画面使用色彩明亮灿烂,鲜灰交织,雅致而不俗气;错落无序的光斑使形体支离而不破碎,整体色调丰富而又纯粹,一切都和谐地统一在温馨祥和、光影交错的氛围中。尤其是《绿荫》系列组画作品可以说是孙为民创作历程的里程碑,正是这组作品确立了他的创作方向和个人风格,使他受到美术界极大关注,并享誉画坛。之后,他又创作了《七月》《荷塘八月》《林中九月》等作品,这些作品使他创作风格进一步走向成熟。在孙为民的油画中,如果说色彩是在表现意境,则笔触是在抒写情感,可以说,色彩是闪烁的旋律,笔触是跳动的音符。秉承中国绘画的传统,孙为民在用笔上轻松随意,自由而不羁,笔触轻快跳跃,变化多端。皴、擦、点、染,时而挑,时而拖,每一笔都是鲜活生动的,看似轻松随意,却严谨地遵循了物象的形体结构和光影变化,在似与不似中表现出了微妙的物象变化关系。笔墨随着情感在画布上肆意舞动,在反复交织碰撞中生发出许多偶然的笔味和意趣,平添了作品的生动气韵。在《红山坡》《秋阳》《芒夏》等作品里,自由、活泼、轻松的笔触近乎抽象,在皴、擦之间,不仅释放出了更多笔意的美,也悄然流露出画家的独特意趣。

孙为民的油画更是民族的。尽管深受印象派的影响,但他却并没有沉沦于光色的描绘,而是继承了现实主义的精神,在创作中,他将绘画主题由城市风景转向了乡土风情,转向了对农民生活、劳作场景的深情描绘,这一转换,其绘画语言更加生动、自然,毫不做作,作品饱含了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农民情真意切的人文情怀。在他的作品《村头》《芒夏》《农家十月》中,可以看到光与影的描绘与生动的笔触相互交织,浑然一体,画面涌动着画家深切和热烈的情绪,洋溢着一股愉快、祥和、温暖和幸福的农村生活气息。显然,光色效果不再是孙为民绘画研究的目的,如何将光色与富于情感的用笔相结合,上升为一种颇具时代性的油画语言,去表现中国农村生活场景和农民的精神面貌,描绘一种幸福祥和、丰富细腻、优雅含蓄、朴实无华、积极向上的感受,具有中国民族审美趣味的当代油画成为其诉求的方向。经过勤奋的探索和研究,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呈现了北方农村的风景,而且传递了北方的人文气质与底蕴,其总体的审美取向是优美、雅致、浪漫和温馨的。可以说,在他之前,还没有多少中国油画家能这样深入细致地表现中国北方灿烂的色彩,还没有多少中国油画家能这样自如地运用外光和色彩语言表达出北方丰富的意蕴和情调。孙为民在探索油画创作的道路上,不仅悄然吸收和消化了外来艺术的营养,而且他用自己的才智和创造精神赋予作品以民族气派和个性特色,也显示了当代中国油画在油画语言上对本土化和民族性的探索。

艺术创作是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的,只有立足本土民族文化,真情感悟,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如果一味追新求异,只为博人眼球,这种艺术是经不起历史文化的沉淀,最终只能昙花一现。孙为民在油画艺术创作上所建构的现实主义情怀和自然精神,无一不源自于他对土地、阳光、空气和乡土生活的浓烈感情以及顺其自然、发乎本真的创作情怀,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当代艺术大潮,他的艺术探索犹如一股清风扑面而来,涤荡着艺术界崇洋媚俗的浊流,他的油画作品如同阳光下生命舞动的旋律,在当代中国油画艺术中分外悠扬。

参考文献:

[1] 水天中.孙为民[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

[2] 周长江.孙为民工作室报告[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3] 林木.民族文化的自觉与中国主题精神的确立[J].北京:美术,2012(1).

【廖瑜,西南林业大学艺术学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