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美术教学正文

浅谈现当代主题性雕塑形式

  • 投稿刘嘉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521次
  • 评分4
  • 76
  • 0

文/ 刘宇航

【摘要】主题性雕塑是独具魅力的雕塑艺术类别,具有较强的社会功能性。其艺术形式也随着主题的变迁和艺术的发展而变化,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文化意蕴和发展轨迹。本文以主题性雕塑的创作形式为切入点,探究现当代主题性雕塑艺术发展的要素、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向,并对中国主题性雕塑的本土化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主题性雕塑;创作形式;艺术语言;构图表现

雕塑作为空间的艺术,从创作到成品再到供人观赏都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空间也和雕塑的形态、体积、颜色、风格相互适应。所以不难看出雕塑的形式是形态、体积、颜色、材质、风格等一系列的雕塑造型因素有机组合而成,是通过雕塑家在创作中把以上的造型因素有机组合后得到的,产生了审美价值。阿恩海姆在其《艺术与视知觉》中把这种美感称之为“力的结构”,认为合理地组合若干造型因素得到的形式可以使人产生快感,一件雕塑作品的形式就是若干造型因素的外在表现。此外,雕塑形式也能作为雕塑家独特的艺术符号直接出现,能够传达不同的审美效应,与其所处时代的审美趋向相适应。雕塑通过形式呈现出朴拙、雄壮、浑厚、典雅、唯美等审美特征。通过这些审美特征研究雕塑形式是有规律可寻的,因为这些美不是完全的自然再现,而是按照一定美的规律构成。

主题性雕塑的主题是影响雕塑造型因素有机组合的重要因素,它决定着雕塑形式的大框架,以上的因素服务于形式,形式服务于主题。主题性雕塑的形式是雕塑家从主题思想的感受中提炼和创作出来的,形式是主题性雕塑作品的支撑,它传达的感受和映射的观念是富有独特的表现力的。

雕塑家陈云岗的作品具有极强的形式感,他的一系列历史题材的主题性创作形式受到古代美学影响,如他的作品《大江东去》《高山流水》《中国老子》《竹林七贤》。这些作品的创作形式有几个很明显的特点:首先,衣纹以“线”造型。中国传统的写意山水、人物画和书法都讲究线的运营,如:皴、擦、点、染。画论也影响到了古代雕塑的造型,注重线条的运用本来就是古代雕塑的一大特点。只是古代雕塑衣纹的处理是带有浮雕性质的依附在人物身体之上,而他用线条塑造的作品,人物的身体和衣纹的合为一体、形如流水;其次,人物以“瘦”造型。符合在瘦长的形体之外的线条,颇像古代描绘文人之士“取会风骚之意,本乎天地之心”的披麻皴、折带皴等飘荡潇洒的线条;再次,注重“势”的表现也是其雕塑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势”也是古代书画一个重要的特点,陈云岗很好地将其运用到了雕塑上。在作品《中国老子》中“柔”的蓄势。在《大江东去》中解衣盘礴、浩荡的气势。从这几件表现历史题材的主题创作中能感受到他深厚的国学底蕴和文人的儒雅。借鉴和吸取古代的美学思想和造像形式来表现这类主题,不仅使主题得到了升华,而且其形式也展现出它自身的审美价值。

雕塑家王洪亮的革命主题雕塑《血与火》坐落于大连英雄公园,群山环抱,雕塑设计为方形造型,灵感来源于毛主席诗词《蝶恋花》当中蝶与花的造型。血与火的红色附着在放射、爆炸的形体上表达对革命烈士的致敬和纪念。中间出现了镂空的鸽子形象,彰显出人们经过血与火洗礼之后渴望和平与自由的祈盼。形式独具匠心,没有人物情节,光凭形式说话,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把游客带回到那个惊心动魄的血与火的年代,特别在夜晚聚光灯照射下,似烈火在燃烧,气势雄壮。

在艺术活动中,艺术形式一直是艺术存在的最重要的方式,因为艺术本身作为一种普遍媒介而存在,这种媒介能够沟通人类的心灵。心灵是由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传达,如果说人类生活给予艺术丰富的主题内容,形式则赋予艺术一种普遍的心灵意义。所以,艺术形式和主题是不可分割的。

在雕塑艺术中也是如此,雕塑的形式与主题内容,是相互依赖并且作用于观赏行为的。人类的艺术欣赏思维和艺术创作思维,同样也不能只注重眼前的艺术形式本身而忽视其艺术主题。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虽然雕塑家面对主题的表现欲望不一致,但是在主题性雕塑创作中主题是雕塑的灵魂。

一件主题性雕塑作品的优劣,不仅要看它的主题,还要看雕塑自身的形式是否具有艺术审美价值、是否充分传达了主题。雕塑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优秀的雕塑家总能够把握主题内涵,实验性地尝试新的雕塑形式,创作出与主题内涵相互和谐的新的艺术形式,从而才能创作出既富有高度的美学价值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的优秀主题性雕塑作品。

中国传统雕塑并不以再现客观对象来表现主题思想,而是“象而寓意”来传达引申的含义。这种传达不是直接的外观实物的自身含义,而是更加深邃隐喻的流露,“象而寓意”的表现对于主题性雕塑来说比起直白的表现更为高超。

潘鹤为深圳市政府创作的《开荒牛》,是一件寓意颇深的作品。虽然这件作品和伍明万的作品《耕》在构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表现劳作的牛,但是这件作品表现的主题更为深远、更有内涵。《开荒牛》中牛的形体夸张变形,造型言简意赅地展现了雕塑家高超的雕塑技艺。雕塑家以象征的手法赞颂了深圳人的拓荒精神。

传统的中国文化潜移默化地熏陶了中国人含蓄、内秀、温文尔雅的特点。因此,中国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多强调主题的隐藏和含蓄耐品。如“雾里看花”“水中观月”等对含蓄美的追求。

在这样的思维方式的支配下,主题性雕塑创作也是如此。当代雕塑家以这种创作方法不断地去尝试诱导性和朦胧性的艺术形式来表达雕塑主题。

《黄河母亲》是雕塑家何鄂关于母爱主题的雕塑。这件作品是以躺卧着的面容慈祥、体态宽厚的“母亲”形象和匍匐在她怀中嬉戏玩耍的“孩子”形象巧妙组成构图。朦胧和含蓄地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母亲——黄河,以及幸福快乐、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恰合作品的主题。人物的造型概括、简练,带有强烈的装饰手法。雕塑家更巧妙的是借鉴了原始时代黄河流域古陶器的原始装饰纹图案,以寥寥数刀刻出水纹和鱼儿在人物的下面四周,更是表达了黄河对中华民族养育之恩。这件作品的成功在于作者纯熟地运用形式语言对主题的完美诠释。

此外,现代主题雕塑发展至今出现了众多优秀作品,如王洪亮的《狼牙山五壮士》,他运用随意、自由的手法来处理人物的背景和服饰以突出或衬托人物形象。作品成功塑造了五位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以及微妙而人性化的内心情感,独具匠心。景育民的作品《东归·土尔扈特的史诗》,其人物的塑造留下来的塑痕、刀法、体面、铸造过程中故意保存下来的接缝以及雕塑表面残破的空洞都成为了为主题说话的语言,这种语言的沧桑感、浑厚感、悲怆感以及强烈的视觉张力所流露的情感使人印象深刻。这件作品不仅仅强调塑刀在空间中得挥舞,更是追求一种史诗的情感释放。

近几年,中国文化的繁盛萌生了一系列的主题雕塑展和创作活动,这些展览和活动吸引了国内外优秀雕塑家进行创作,促进了中国主题雕塑的发展,刺激主题雕塑的形式创新。如奥林匹克公园中,美国雕塑家乔纳森·博罗夫斯基的《人塔》运用了钢板焊接表面喷漆制作而成,以“人”为元素堆砌成“塔”型表现了人类众志成城举办奥运的精神,色彩斑斓的作品传达出与奥运主题相吻合的欢快气氛,纪念碑式的构图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类自身的赞誉。拉尔方索的动态雕塑作品《风中之舞》是一件独具魅力的作品,雕塑家采用不锈钢造型叠加,利用了力学原理使得雕塑在空中随风摆动。相对于静态雕塑,这件作品更有视觉张力。此外,霍波洋的《水的怀想》“刻度”符号的运用,曾成钢的《圣火接力》中形式吸取了青铜器的审美,迪娜·梅哈芙的《鸟图腾》卡通的二维钢板拼接成三维的形式表现等。大批突破传统主题性雕塑叙事形式的作品,仅凭借单纯的形式说话,不仅奥运主题得到很好的表达,而且雕塑形式也具有极其高的美学价值。

由此可见,主题性雕塑的形式在不断创新和丰富,每件成功的作品在创作的时候都是一种实验,所以说,具有实验意义的创作才有可能成为时代的典范。主题雕塑的发展,必然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走向一个未知的未来。

【刘宇航,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雕塑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