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美术教学正文

如影随光——创作手记

  • 投稿继续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396次
  • 评分4
  • 29
  • 0

文/ 谢森

2015.3.7

常说:如影随形,这是虚和实的关系。

形,是物质性的。影是虚无性的,变幻的。

有形才有影,影随形而动,形因影而有了立体空间。

文艺复兴之后,发明了透视学,绘画中的物体有了明暗与透视空间,油画得以细腻地表现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影子既是物理的现象,也是心理的现象,它可以使画面充满各种情绪的戏剧性效果,加强主题的感染力。

后来,我发现:

有光才有影。

无光的世界是灰暗的,混沌的。有光才有色,有光才有形,有光才有影,影随光而生。

光也是虚的,变幻的。

我们说,形是实的,是物质性的,那么相对而言,光和影是虚的,是感觉性、精神性的。

古往今来,哲人们都把光看作是精神性的:光是地球万物生命不可缺或的,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途径,光使世界呈现出多彩的颜色,大光明,日月同光……

基督教说,那光(耶稣)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

佛教说,阿弥陀佛光明之12 种名称:1.无量光;2.无边光;3.无碍光;4.无对光;5.焰王光;6.清净光;7.欢喜光;8.智慧光;9.不断光;10.难思光;11.无称光;12.超日月光。

光生万物,如果没有阳光,则地球会像月球、火星一般的亘古死寂与冰凉……

我以前画光影,也是太拘泥于光的物理性、合理性,如影随形的角度、透视、形状等,这样表现光影,容易成为物体空间的一种说明和解释。

如果认识到光的精神性,那么,光影的表现就可以更为“任性”——光影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偶然性的、戏剧性的、象征性的、印象性的、回忆性的……

2007.7.24

开始画新的甘蔗系列,160cm X 140cm。

试用新的方法:

1.暖底色,勾轮廓线,塑形膏提白。

2.人与景统一罩透明色调。

3.整个画面都处在闪耀的光斑之中,大感觉,不是具体的光影效果。

2007.8.20

新的甘蔗基本画完,一加上随意凌乱的影子,全画就活了(阳光透过甘蔗细长的叶子,形成飘忽、凌乱的影子,特别像南方的光影)。

1.外部光源:视觉印象因素——感性。

2.内在光源:心理感受因素——理性。

2007.11.4

又画一张“甘蔗”,紫蓝绿的色调,乱线如麻,透明、杂乱、交错的线条织成网状,浮现一些小亮块,形成飘忽的光斑,有一种透空灵动的新空间感!

抓住了线条,也就抓住了“南方”。杂乱线条是亚热带植物疯长的状态,是一个充满原始生命繁殖力的世界,与北方的平坦空旷形成如此鲜明对比。

乱线重叠,造成了错觉空间,动荡不安和眼花缭乱的颤动性也形成了光影闪烁的新视觉感受。

2007.12.2

北回归线

太阳垂直照射到地球的最北纬度线,每年夏至,太阳由赤道向北移动到北纬23 度26 分,随后太阳就又返回赤道方向。北回归线经过16 个国家和地区,大多数是沙漠、干旱地带。而经过我国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则是雨量充沛,生物资源丰富的区域,有“北回归线上的绿洲”之美称。

云南哈尼族迁徙史就是追赶太阳的历史,他们从青藏、川康高原走出峡谷,万里南迁,最后定居在北回归线附近的哀牢山和红河、澜沧江流域,一块最温暖、最宜居的地方。还有的一直南迁到东南亚,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民族”。每年夏至,哈尼族都会在阳光下采火种,举行神圣仪式,要挽留住太阳。

广西壮族古老传说中的妈勒,带着儿子千山万水追寻太阳带回阴冷家乡的感人故事,对太阳的崇拜关系到民族的存亡,说明了生命万物离不开温暖阳光的普照。

北回归线、亚热带、太阳崇拜……广西的艺术创作中怎么能够少得了这些关键词呢!

2007.12.22

重读莫拉莱斯与塔马约。

亚热带的感受如何表达?一定要强调色调:浓郁、闷热、眩晕、神秘……

光线可以闪烁在任何一个角落,在不经意处有七彩的小闪光,神秘莫测。

2008.2.10

又画了一张紫色调的“甘蔗”,前面虚的人影和凌乱线条的背景,有新的空间感:

1.透视性空间:焦点透视、远小近大、远虚近实、远冷近暖。

2.心理性空间:平远、高远、深远、散点透视、组合、叠加、象征。

3.幻觉性空间:黑白转换、正负形转换、虚实转换、远近转换。

空间感是视觉的感觉,物体并不因为你的感觉而变小变虚。幻觉性空间尽管已经打破了正常的焦点透视,但仍让人感到真实。

因此,画面的空间感更多是人们视觉印象的积累,并不一定符合透视的科学原理,而是心理性的空间记忆。所以我们应更多地探索画面上新的视觉感受,千万别固守成规。

2008.2.18

画“蔗田农妇”,双联,150cm X 80cmX 2。

亮的人物朦胧发光,暗的人物如影随形。

生命是转瞬即逝的虚幻。

为什么我们看描绘得精准细腻的人物时,会有一种欣赏精美瓷器的感觉,而不是在面对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

生命每时每刻都在生长、变化、发出光彩、展现生机、唱响生命,和周围环境物质性形体构成了奇妙的世界:形体为物质,光影为精灵。

娇艳的花朵虽没有精美的玉雕恒久,但她是活生生的生灵!灵性与物性是世界的两面。这个发现对我非常重要!它既是哲理的,也是审美的。

2008.4.26

工作室2008 年展,我的个人课题“亚热带光线”。

地处北回归线的广西,是阳光能垂直照射的中国少数地区之一。这里明亮强烈的阳光与北方有很大的不同:北方的阳光是斜照,拉的影子很长,平坦空旷的山野、村庄就有一种纪念碑式的图式,显出一种肃穆、冷峻的理性。而南方的阳光许多时候是垂直照射,几乎没有影子,全是闪烁和跳动的光斑,显出无比灵动和感性。

多年来,我一直在表现南方的光影,近期的甘蔗系列是一个新的感受和尝试。

1.光线无处不在是亚热带的一大特点,因此画面整体都应该是明亮、闪烁的。

2.南方的植物是疯长的,交错繁杂的线条,有利于表现生命外部的特征,也形成了光影的晃动感,甘蔗是很适合的题材:既是亚热带特有的植物,也充满了纷乱细长叶子的线条。

3.亚热带的阳光、空气都是透明和湿润的,因此用薄透明画法就显得轻快和灵动。

谢森

谢森,1953 年5 月出生于广西。1976 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留校任教至今。曾任教务处处长、研究生处处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为谢森工作室负责人、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主任,广西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广西油画学会主席,漓江画派促进会副主席。重要参展:第六、八、十、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1987 年首届中国油画艺术展;1995 年马来西亚吉隆坡个展;1996 年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1997 年中国油画肖像百年展;2003 年第二届西部大地情展获金奖,第三届中国油画艺术展精品展;2005 年大河上下·新时期中国油画回顾展;2010 年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中国小幅油画展;2011 年艺术家眼中的当代中国油画展;2012 年可见之诗——油画写生展,广西近现代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2013 年吾土吾民油画邀请展,首届中国美协会员油画精品展获优秀奖;1988 年、2006 年两次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文艺最高奖——铜鼓奖;出版《中国油画二十家——谢森》;等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