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美术教学正文

《椅子鉴赏与制作》教学案例点评摘登

  • 投稿半人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356次
  • 评分4
  • 27
  • 0

点译一(卢鹏 安徽省合肥师范学院)

看完《椅子鉴赏与制作》教学案例,我认为这节课是有可借鉴之处的。比如教师组织的“任意挑选椅子”和“场景适配挑选椅子”两个活动让学生了解椅子的制作原则,是比较有效的,教师在教学中也注重了对学生的引导。但是该课也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

1.导入环节有些唐突,开课设问“失效”

一节课,好的开头应具备两点:一是准确迅速地切人课题;二是立即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它的前提就是要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比较接近。因此,教师设计的策略就是要从教学内容的上下关联中或学生的生活经历中找到“入口”。本课一开始,教师就问学生“自己坐在什么上面”,虽然这看上去像开门见山,涉及到了椅子,但会让学生一头雾水,因为学生没有任何心理准备。而且这句话与后面的“走进椅子的世界”衔接也不是很紧密。其实这一课的教学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基本上知道今天的上课内容就是“椅子”,教师不需要“绕弯子”,而是可以直接讲“椅子是同学们再熟悉不过的生活用品了,但椅子却藏着很多秘密,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起走进椅子的世界”。这样的导入既平缓又不失悬念,“秘密”与“走进世界”之间才构成一定的逻辑关系。

2.内容安排不够合理,重点不够突出

—般来说,设计制作类的课,在新课阶段大多采用先欣赏,再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然后进入“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流程。本课课题为“椅子鉴赏与制作”,对椅子的欣赏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占有一定比重,而教师在教学中把“椅子的结构”放在前面,把“椅子的演变”放在后面,这显然是不合适的。这也会导致学生对椅子的欣赏如同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在“椅子的演变”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对椅子的文化内涵挖掘得不够深入。在对坐具出现的先后进行排序时,学生的回答仅限于椅子的样式,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没有介绍当时的社会、历史、经济和文化背景,也没有及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有效评价。

3.教师范例与本课所授“技能”有矛盾

乔老师在“教具准备”中介绍的是“卡纸、剪刀、纸杯、双面胶等”,显然,教师是要带领学生学习怎样用卡纸、纸杯等材料制作一个别样的椅子模型,但是教师自己展示的却是用废弃材料制作的椅子模型,这就偏离主题了。这节课的难点应该就是如何利用这些材料制作既实用又富有创意的椅子,而如何利用“材料”是关键,需要教师的启发。那么,教师也应该用同样的材料来做符合椅子制作原则的椅子模型。否则,教和学就是“两张皮”,那就是“无效教学”了。

点评二(方红 由东省泰安市师范附属学校)

乔春侠老师的这篇教学案例,教学目标定位准确、设置合理,适合这一学段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使学生逐步感受椅子的文化与美感,感受设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设计兴趣,培养了学生设计制作的能力,是一节值得我们学习的好课。

一、可取之处

教学活动设计巧妙,渗透审美教育和民族文化教育。“任意挑选椅子”这一活动的设置有效地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挑选椅子。教师提示:选择椅子时注意椅子的功能、样式、特点等,随即从“坚固耐用”引出了明代椅子的制作工艺“榫卯结构”,并介绍了丹麦设计师威格纳设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椅子,被称为“中国椅”,使学生在了解精湛的中国制作工艺技术的同时,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场景适配挑选椅子”这一活动,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场景,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在挑选椅子时很容易观察到椅子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观察、通观全局的概念,培养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审视场景。这些课堂环节的设置都为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有待改进之处

本课的设计制作部分略显单薄。笔者认为应该让学生先动脑设计、探究制作方法,教师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再做示范,效果会更好。

教师可将学生分组,给每组学生提供不同的椅子示范作品,并请每组学生先观察、讨论,再拆一拆,然后提出设想、尝试制作,尽力设想出代表本组特色的椅子。每组请一名代表上台汇报本组的设计特色和创新的制作方法。教师在总结学生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关键制作环节的示范,这样能起到深化教学的作用。

三、建议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了解椅子的演变历史。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为了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椅子的来历、椅子的历史等相关文字资料及各式椅子的图片。学生通过课前查找相关资料,既能了解椅子的相关知识,同时也为在课上设计椅子奠定基础。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请学生总结椅子的文化内涵,并适时给予点拨。这样的前置教学既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能力,又可以综合利用多种资源,使课堂教学处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点评三(何军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本课作为全国赛课活动的获奖案例,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在此不赘述。本着教学相长的原则,笔者想更多地谈一谈不同意见,不当之处恳请同仁批评指正。

1.关于学情分析和三维目标

本课的学情分析有些笼统,基本适用于所有八年级学生,缺少针对性。建议增加以下分析:执教的这所学校的地理位置,这个班级的学生有哪些特点,师生之间有过哪些默契等;如果是借班上课,该校学生以前用的是哪种版本的美术教材,在七年级已经学过哪些有关设计方面的知识等。如果教师能多做一些调查分析,就能更贴近学生实际,更接近“生本化”教学。而在三维教学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存在表述笼统、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2.关于教学环节三

“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这一目标在教学中不够凸显,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课前准备好四种椅子的图片,课上让学生猜一猜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这对椅子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二是“猜”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思维层次要求较低,且图片有的是手绘线稿,有的是照片;有的有人坐,有的没有人坐,仅凭学生个人经验来做判断,效果不佳。三是本环节中的四种椅子是如何找到的,各属于什么时期,它们有什么来历,等等,这些与椅子文化相关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并未介绍,因此学生难以完全理解。本环节可以这样设计:教师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椅子演变历史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课上交流既是一种分享,也可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而教师在该环节则可以退后,起到适时点拨、归纳的作用。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让他们学到了知识。

3.关于教学环节四

这一环节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师设计了两个活动,用了很大的气力来引导学生一步步得出椅子的设计原则,但缺少与前面所学设计知识的有效呼应。实用与美观不仅是椅子的设计原则,也是日用品的设计原则。实际上,该原则在七年级上册就已经学过了。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实用又美观的日用产品”,教材编者在教材简介中指出,第五单元为“欣赏·评述”领域,选择一些人们生活中经常涉及到的日用品设计,以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存在着美,存在着设计,而美与实用(功能)是一体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和分析接触到的设计产品,认识其设计的成功和不足,提高自身的审美能二力。因此,建议教师联系旧知、传授新知,节省更多的时间,将教学的重心放到环节六——利用彩色卡纸制作椅子的各种技法示范——上来。

4.关于教学环节六

本环节探讨了纸立体构成的常用技法——折、剪、粘、卷等,但缺少彩色卡纸色彩搭配方面的指导,如色调的选择、冷暖色的对比与调和等。这些技法在小学阶段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上常有运用,但面对八年级学生,应提高制作精细程度的要求:如何卷得有张力而不破坏纸的韧劲,如何折得挺括,制作尺寸如何计算,等等。另外,本环节的椅子示范教学与第四环节的椅子设计原则的衔接不够流畅,缺少对椅子实用功能方面的设计要求(在环节八的作业设计中也存在这个问题)。建议教师运用物理学的相关知识,增加椅子的承重设计,根据椅子功能和环境设计出合理的样式,使教学向“深”层推进。

点评四(王吉利 河北省廊坊市刘宋中心小学)

一、可取之处

1.本课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教师有效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和表现,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如教学环节三中,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四把椅子按年代排序尤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感悟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内容丰富。教师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使信息传播效果最大化。教师向学生展示了大量的图片,包括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椅子、不同颜色和样式的椅子、不同用途的椅子、具有创意的椅子,以及手工制作的椅子,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

3.重视多元化评价。教师以举办“八年级椅子新品发布会”的方式展评学生作品,并以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体会到设计创造的快乐。

二、不足之处

本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繁琐,一节课所承载的信息量较大。因此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会占用过多的时间,而使学生动手制作的时间缩短,这有可能会影响学生作业的质量。

三、建议之处

1.本课教学环节六和教学环节七的目的都在于让学生欣赏手工制作的椅子,启发思维,所以,教师可以将这两个环节合并成一个环节。

2.教师可将教学环节七中大师的“会变形的椅子”放在教学环节五,与有创意的椅子一起展示。

3.教师演示用彩色卡纸做椅子模型的环节,可以改成给每个小组发一个用卡纸制作好的椅子,让小组去探究椅子模型的制作方法,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点评五(张其萍 江苏省昆山市城北中心夺学》

一、本课亮点

1.教师一开始就把本课学习的内容“欣赏、了解椅子,动手制作椅子小模型”公布出来,做到了使学生心中有数。教学目标明确,过程清晰,层层推进,让学生在愉悦中获得知识的认知,体会椅子的美感,将实用与美观的概念贯穿于整堂课中。虽然本课要讲授的内容很多,但教师能够有条不紊地一个一个环节有序执行,教学思路清晰,为我们展示了一种理想化的教学状态。

2.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营造合适的氛围,让教学在特定的情境中展开,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知识积累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如在“了解椅子的演变”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给四把椅子按年代排序,并说出各自的理由。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会并懂得了不同时代的椅子有着不同的造型与风格,增长了历史知识。又如,在“场景适配挑选椅子”这一环节,教师更是将之细分为两个步骤,先是让学生了解不同场合的椅子有它特定的样式,然后设计了一个为特定场景配上合适椅子的环节,学生一下子就找出了与场景相适配的椅子造型,将椅子设计与环境的关系梳理清楚,进一步明确了“实用与美观”这一基本原则在椅子设计、摆放时的重要性。

二、思考与建议

1.在椅子赏析的教学过程中,按年代为椅子排序花费了不少时间,这个看起来非常具有创意的教学环节注重了学生对椅子历史知识的学习,但毕竟有些肤浅,因为椅子从它的年代特征来讲,并不是像教师讲的那样单一和绝对的。我们不妨在椅子的趣味性上做点文章,比如做一做“抢椅子”的游戏,讲一讲古代帝王“坐龙椅”的含义,或者谈一谈“中国好声音”中导师为学员“转椅子”所表达的意思,等等,让学生将椅子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从结构、历史、人文等多方面来赏析椅子,这样学生可能更有兴趣。

2.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椅子的制作,然而教师将过多精力放在椅子的欣赏和了解上,经过一场容量丰富的“椅子盛宴”的“视觉轰炸”,学生的确增长了椅子的知识,但在制作能力上却不见得有多少提升。另外,教师在演示制作方法时先后两次让学生欣赏了椅子的示范作品,有老师的,也有设计师和同学的,这样做看似增加了范作欣赏的数量,却也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让人有一种教师舍不得放手的感觉,从而使学生的制作时间更少了。建议将两次欣赏合并优化,把有限的教学时间用在学生的动手制作上。

点评六(白云云 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

一、本课优点

1.本课脉络清晰,教学过程十分顺畅,教学环节衔接合理,通读整篇案例时感觉“一气呵成”,展示了执教者成熟的教学思路。首先,教师紧紧围绕本课主题,在导入环节就借助常见的情境来推进课堂,引导学生关注平时不太重视的座椅,为展开课堂做好牵引;随后通过图片欣赏和游戏,带领学生认识椅子的结构、理解椅子的发展,为设计椅子积累一定的原始资料。其次,教师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关注椅子设计的基本原则,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何谓“实用”和“美观”。最后,教师分别通过“欣赏优秀案例”“教师示范”和“欣赏同龄人优秀作品”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参与设计实践的兴趣。

2.本课紧紧围绕教学重点与难点展开教学活动,带动了课堂的气氛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推动了课堂的有效进程。比如,“从古至今椅子(坐具)发展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一抛出,就能引发学生对椅子的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思考,不仅促使学生思考椅子与时代的关系,也能让他们明白椅子设计的意义,自然而然对“设计”产生了一份责任感,这是完成本课既定内容之外的情感升华。又如:“任意挑选椅子”和“场景适配挑选椅子”这两个活动均强调了师生互动,明确了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教学原则。教师仅仅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平台,引出了一个话题,由学生来完成余下的任务。这种不以讲解为主,重参与、重讨论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和配合教师的教学,完成教学目标,而这些都建立在教师充分考虑学生得与失的前提下。教学不是表演,需要教师将“学生能获得什么”作为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法选择的重要依据。

二、本课不足

1.本课属于“欣赏·评述”与“设计·应用”两大学习领域,展开的教学内容难免过多,用一节课完成具有一定难度。我觉得可以将其延伸为两节课,或者有侧重点地进行压缩。比如,第一节课以“欣赏·评述”为主,解决“理解椅子设计原则”的问题,第二节课以“设计·应用”为主,解决“制作有创意的立体纸椅模型”的问题。如果认为两节课拖沓的话,我认为可以删减“欣赏·评述”中的内容,给学生留更多的时间去体验和创作。

2.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最好在学生创作的“引导”方面有所保留,不用讲得太全面。比如,在学生尝试制作立体纸椅之前;教师先展示了一些优秀的椅子设计,引导学生思考椅子的创意;然后又亲自示范,从制作方法的角度来阐述椅子的设计;最后又出示了大量的视觉材料——同龄人制作的椅子,再次启发、引导学生。如果站在“欣赏”的角度,这几个环节缺一不可,的确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触动,从而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但是如果从“实践”的角度来考虑,这样的介绍会给学生的设计思维造成一定的负担。我们是否应该关注这一点:国画中“留白”的艺术有时并不局限于寸尺之间,“留白”也应出现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一点思考的余地,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当然,这些教学步骤也可以保留,我建议等学生完成自己的设计之后,或者在“椅子新产品发布会”之后,教师再适时地展示、作对比。相信这样,学生看待这些例子的眼光和心情又会不一样。

点评七(吴家仁 浙江省庆元县城东小学)

认真看了《椅子鉴赏与制作》教学案例,我对该课有了以下几点感受,在此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有的放矢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是否具体、准确,是否具有操作性,必然会影响一节课的质量。乔春侠老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对了解、掌握与运用分别做了详细的解读,三维目标全面且具体。整个教学案例通过分析椅子结构、了解椅子演变、联系生活、展示创意、教师示范、学生创作和作品展示评价等环节来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并顺利突破教学难点,内容丰富,环环相扣,流畅地完成了教学活动。

二、挖掘教材关注内涵

乔老师在课堂设计中,加入了“了解椅子的演变”这一环节,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各个时期的椅子排序,探究各个时期椅子的演变和特点。这个环节挖掘了椅子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在“联系生活选椅子”环节,教师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椅子,并为不同的场所选择合适的椅子,让他们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这就是《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提到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标之一,即“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

三、先学后教探究生成

现代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更多的探究和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中很重视的问题。但本课的一系列活动,大多是以学生欣赏、教师讲解为主的,缺少放手让学生学习探索的环节。其实教师可以把“了解椅子的演变”“联系生活及场景适配挑选椅子”等几个环节整合为一个活动;还可以将课前搜集、整理的资料设计为学生课堂的学习资料,将椅子的演变、功能、创意等知识点和要解决的问题设计为表格式的作业纸,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得出结论,教师再加以提升与完善,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突出重点轻松高效

“欣赏·评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内容都可以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但教师在课堂中要懂得取舍。乔老师的教学案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内容过多,占了整堂课较大比例,而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制作的时间偏少。其实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给学生打开一扇门,这堂课就是非常成功的了,不需要做到面面俱到。教学就如同写文章,详略得当才能重点突出,学生才能学得更轻松自在。

五、引导评价提升素养

美术课堂中的评价环节,通常都是采取易于操作的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但是学生在互评和自评时,常会遇到评价不出来或是评价混乱的场面。教师在评价环节可以利用板书或PPT给予学生提示和引导,让学生从美术作品的造型、色彩、功用及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也可以出示评价的范例语句,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评价中不断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提升美术素养。

点评八(金华安徽省蚌埠蔡远学校)

笔者先后在安徽省和全国中小学美术课比赛现场观摩了乔老师的现场教学,有幸再次研读该课教学案例,然后在我校相同年级进行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以上这些经历的基础上,我浅谈一下对该课的几点感受。

一、值得学习之处

乔老师在教学中很好地处理了提高“欣赏能力”和“美术技能”的辩证关系,把握了美术教学的学科特征,有效地为学生营造了体验式学习的氛围。

首先,乔老师在“教材分析”中明确了本课教学内容属于“欣赏·评述”和“造型·表现”两个学习领域的综合,将欣赏中的“美”的体验和创作实践中的“术”进行了整合。“教学目标”中也明确提出“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欣赏和设计制作的能力”,这样的设计就能为课堂教学确定主体框架。

其次,乔老师在组织教学与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明确提出学习内容:先欣赏和了解椅子,再动手制作椅子小模型。这为学生确定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在“美”的体验过程中,乔老师先易后难,从“椅”和“凳”的区别人手,再了解椅子的历史演变过程。这样教学可以让学生得到认知性提升。然后,乔老师重点介绍了明代的椅子,这不仅是对经典作品的重点欣赏环节,也是本课对“美”的认知提升的环节。

第三,乔老师设计了“任意挑选椅子”和“场景适配挑选椅子”活动,用来检验学生“美”的感悟能力。这样的活动一方面是让学生认识和应用“美”,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椅子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理念,还可以为提高他们对“术”的理解提供实践平台。因此,本课中的“术”不仅体现在学生创作实践中的制作技术,还表现在他们对“美”的选择能力。这样及时的教学检测和教学提示对于提高学生的认知生成性有明显的帮助。

二、商榷之处

1.教学内容太多,学生的学习压力太大

本课教学中不仅有椅子的鉴赏内容,’还有椅子的制作内容,而椅子的制作内容中又包括制作方法的学习和实践创作两部分。在现场观摩中,我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大家都处于一种紧张的学习状态。乔老师希望通过一个课时的教学,让学生获得很多的知识,这样就会使学生缺少必要的知识感悟的机会,难以形成应有的活动交流。这样的教学没有很好的节奏性,也不能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过程。

2.教学实践中学生获得生成性知识的空间不够

由于本课教学内容过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更多地进行互动和交流,就很难得到高强度的学习生成性知识的训练。如果长期处于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能会形成学习上的被动性和依赖性,而不利于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样,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很难有机会进行愉悦的交流和活动,也就不能构建轻松课堂、愉悦课堂和生命课堂。

3.教学内容设置的知识比重前后失调

我在教学实践中,感觉本课最难把握的是如何在一个课时内完成教学。也许乔老师的教学基本功较强,她在教学案例中很好地处理了鉴赏和制作的关系。但我在借鉴乔老师教学经验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到教学内容的前重后轻。同样,这也是其他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现象。在教学中,如果鉴赏过程的时间太长,会严重影响后面的动手制作过程,就不能为学生知识的外化提供过程性的保障。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教学内容的比例,营造均衡课堂,保证学生获得知识的均衡性。

点评九《杜志君 上海市周浦育才学校)

椅子作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乔教师将学科知识融人生动的课程内容中,密切联系现实生活,注重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的统一,使学生形成了设计意识,提高了动手能力。以下是我读了乔老师的教学案例后的一些想法。

一、可取之处

1.从教学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本课的课堂导入采用的是直接导入法,粉笔板书课题和要点,以及翻开教材让学生阅读等传统教学手段,在公开展示课上我们已经较少看到,特别是在青年教师的课堂上更为少见。我认为传统教学手段看似简单却很有实效,是不应该丢弃的。在公开课上,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在情境导人中追求悬念、追求新奇,也很少看到粉笔板书,即使有,字却不敢恭维,教材更是形同虚设。所以说,在现代网络条件下,乔老师在多媒体教学中融合传统教学方法是值得借鉴的,在一味地求新求奇的公开课教学中反而显得自然清新。

2.学生作品所体现的创造性的匮乏来自于自身认识的局限性,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井口大小的天空,在狭窄的视觉空间内自然不会有大的创造天地。椅子的变革就是一部浓缩的设计史,与当时的材料、技术有着紧密联系,所以椅子是家具史里最丰富的一个样式。在本课中,乔老师通过现代媒体为学生展示多样的椅子造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视觉材料,让学生在椅子作品的比较中获得直接的体验。眼界决定境界,当学生面对如此丰富而富有个性的作品时,会在感官和心理上获得一种认知,那就是设计创作不是千人一面的复制。

3.初中美术设计教学毕竟不是专业教学,不可能也没必要涉及系统的知识和方方面面的内容,但也应该通过安排特定内容的学习,大体地了解其基本常识。在本课中,师生之间传递和交流的信息量是相当大的,教学环节也比较繁杂,如了解椅子的历史、挖掘椅子的文化内涵、联系生活选择椅子、根据场景适配选椅子、欣赏创意十足的椅子、展示废旧材料制作的椅子、教师示范做椅子、欣赏设计师和同龄人的作品等,但乔老师对教学环节的安排还是合理有度的,环环紧扣地引导学生获得对椅子设计的认知,从而激发出学生设计创造的热情。

4.“课标”指出,美术的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技能、技巧的学习,而是一种文化的学习,所以,我们应该在美术教学中注重美术与文化的结合,拓展美术文化的视野,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每一件椅子的作品都留下了当时文化艺术变迁的烙印。在本课中,乔老师通过展示我国古代椅子的变迁,挖掘椅子蕴含的文化内涵,折射出椅子的形式结构和功能变迁中包含的传统礼仪,凸显了美术教学的人文性。

二、两点建议

1.从教学案例来看,我认为教师缺少对椅子的基本结构的分析。其实,我们可以把椅子看作是由一个立方体(凳面以下)和一个直立面板(椅背)组合而成的,我们只要不断地改变这两个基本形体的样式,添加和减去一些部分,就可以创造出千变万化的椅子。只有把握最基本的设计原理,才能在结构创造中感受椅子功能和形式相结合产生的美感,才能在作业实践中不偏离椅子的本来面目。

2.要获得丰富多样的作业,作业材料的选择同样至关重要。本课作业的材料基本以面材为主,而我认为,在椅子设计中,线材和体材也是很值得尝试的。如果教师尽可能地多提供一些素材i那么学生就会给你更多惊喜。同时,教师在制定设计作业要求时,要做到有目的地创意、设计和制作,不妨先让学生定个主题,如学生想设计的是一个电脑椅,那么再考虑采用什么样的造型和材质,而不是随意做个造型再来自圆其说。

点评十(郝丽丽 河北省廊坊市第四中学)

一、本课亮点

1.本课所选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教师通过“给椅子排序”“任意挑选椅子”“场景适配挑选椅子”等活动提高学生对椅子的鉴赏能力,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给椅子排序”这个活动设计得很好,教师通过竞赛的方式鼓励各组学习,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教师的教具很有特色。教师通过展示彩色卡纸、纸杯,以及各种椅子模型等,使学生眼前一亮,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素材。

3.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很到位o这个“到位”主要是指教师在把握美术课程标准、了解编者意图的前提下,能站在整个学段、整册教材和一个单元的高度把握本课教学内容。只有教师自己认识“到位”,才能引导学生学习“到位”。

二、不足之处

1.教育要公平

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公平主要体现在教师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如果教师只关注好学生而忽略学困生,将不利于后一类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所以我们提出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做到“堂堂清、人人清”,而这一点在本课教学案例中体现得不明确。

2.增强时间意识

教师对教学时间的分配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环节是否设计合理,以及教学是否高效。如有的课前松后紧,有的课前紧后松;有的课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有的课延长了时间。这都是由于教师的安排不合理造成的。教师只有合理安排各环节的时间,这节课才能达到高效,这一点在该课教学案例中也未能体现出来。

3.学生的课堂行为过于理想化

本堂课,学生的回答太理想化、太过完美,这让人觉得失真。我觉得,能够把不完美的回答变成与本课有联系的回答,是可以显示出教师的水平和素质的。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