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美术教学正文

重构教育:更广阔、更人性化的教育图景——纪念埃利奥特.W艾斯纳

  • 投稿任民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867次
  • 评分4
  • 88
  • 0

编者按:

美国著名美术教育家、课程论专家,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艺术与教育教授,DBAE美术课程理念的主要创立者艾斯纳博士(Dr.Elliot w.Eisner),因病于2014年1月10日在美国去世,享年81岁。艾斯纳博士的离去,无疑是国际美术教育界的重大损失。为缅怀他对美术教育的杰出贡献,本刊特请钱初熹教授撰写专文,以志纪念。

前言

今年年初,当我看到美国国家艺术教育联合会(NAEA)网站的首页发布埃利奥特.W.艾斯纳于1月10日因帕金森病的并发症逝世的消息时,心中充满了悲伤,也引发了回忆以及对美术教育本质的思考。

1991年,我刚到日本筑波大学留学时,首次阅读了艾斯纳的著作Educating Artistic Vision 《儿童的知觉与视觉的发展》),之后陆续阅读了The Educational Imaglnation:On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School Programs(《教育想象》)等著作。在阅读这些英文版原著的过程中,我对美术教育价值的认识,从起先比较模糊,变得渐渐清晰起来,直到脑中有了完整的图像,领悟到美术教育的真谛。2000年至今,在华东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的硕博课程中,《儿童的知觉与视觉的发展》和《教育想象》这两本书一直是研究生必须精读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带领着研究生们步入美术教育的道路,并逐渐深入其境。而我也一年一度地重温着艾斯纳那充满智慧的思想与观点,不断加深对美术教育本质的认识与理解。艾斯纳对我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教育团队的意义非凡,影响深远。当《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张劲主任提议写一篇纪念艾斯纳的文章时,我欣然同意并立即动笔。

一、艾斯纳的学术生涯

埃利奥特.W.艾斯纳(Elliot W.Eisner,1933年3月10日—2014年1月10日),斯坦福大学杰克·李教育学教授、艺术教授。艾斯纳曾在芝加哥大学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后在伊利诺伊理工学院设计研究院学习设计及艺术教育,1962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艾斯纳主要在艺术教育、课程研究以及质性研究方法这三个领域里耕耘,并做出卓越贡献。他对提高艺术在美国教育中的作用、把艺术作为模型改进其他领域的教育实践有特别的兴趣。为研究这些问题,他撰写、编辑了《儿童的知觉与视觉的发展》(又名《教育的艺术视野》)、《教育想象》(又名《教育想象:学校课程设计与评价》)、《启蒙之眼》、《认知与课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校》等17部著作。

由于他的诸多贡献,艾斯纳曾获得多种荣誉和奖励,其中包括:约翰·西蒙·古根海姆学者、富布莱特高级学者,以及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的格尔美尔奖、世界文化理事会的Jose Vasconcelos世界教育奖,以及哈罗德·麦克格瑞教育奖等。

艾斯纳是英国皇家艺术社团成员、挪威皇家科学艺术社团成员、美国国家教育学会会员;曾担任美国国家艺术教育联合会( NAEA)主席、国际艺术教育协会(InSEA)主席、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主席、约翰·杜威协会(John Dewey Society)主席。

二、艾斯纳的美术教育思想

(一)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美术给予人类的经验与理解的特质之中

1972年,艾斯纳出版了《儿童的知觉与视觉的发展》。在该书的第一章,他在对“为什么要教美术”的多种理由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美术的功能是美术教育的根本”的观点。他认为美术的功能在于给予人类想象力:美术不仅能把难以言传和幻想的东西形象化,它还能调动我们的各种感觉,换言之,美术能够提供由人类潜能驱动的题材;美术使具有特色的事物变得更为生动;艺术家经常是社会批评家和幻想家,艺术家的作品使我们中间那些感受力较差的人看到不可见的事物,培养我们透过美术看世界的能力;美术让我们注意到经验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方面,并从中发现新的价值;美术提供增强礼俗的纽带,通过由感情和团结而增添的力量,产生凝聚力,将言语难以表现的事物呈现出来,扩展我们的意识。在第三章的结尾处,艾斯纳明确提出“美术教育最重要的价值在于美术给予人类的经验与理解的特质之中”这一观点。 2002年,艾斯纳提出“美术所教的10个经验”(10Lessons the Arts Teach),进一步阐释了美术教育的独特功能:(1)美术培养儿童的质性关系的判断能力,与教划一答案和普及规则的课程不同,美术可以培养价值判断能力。(2)美术让儿童懂得,一个问题可以有一个以上的解决方案或答案。(3)美术鼓励多角度的视野,并强调其中一点,那就是看待和解读世界的方法有很多种。(4)美术让儿童懂得,解决复杂形式的问题的过程与目的并不是固定的,应当根据环境的不同和机遇的产生而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学习美术时,应当具备处理发生意外情况的能力和主动陛。(5)美术使言语和数字无法表达的事物变得生动而形象;一个人的认知能力水平并不是由语言表达能力所决定的。(6)美术让儿童懂得,任何细微的变化都有可能产生巨大的效果;而美术之魅力恰在其微妙之处。(7)美术让儿童学会借助素材思考、围绕素材思考,所有的美术形式都要凭借某种手段才能将头脑中的形象实体化。(8)美术帮助儿童学会将难于言表的“说”出来;当儿童被要求表达一件美术作品所带来的感受时,他们必须通过运用富于想象力的表达才能做到。(9)美术使我们能够获得从其他来源无法获得的经验,并以此发掘我们自身所能感知的广泛性与多样性。(10)美术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体现了成年人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因此,如果成年人在学校课程中未能正确传递美术的价值,那么青年人也就无从领悟到美术的重要性。

当代有两个影响最大的美术教育思想流派。其一为20世纪四五十年代里德(Herbert Read,1893-1968)和罗恩菲德(Viktor Lowenfeld,1903-1960)提倡的“通过美术的教育”(Education through Art),即美术教育的工具论。他们以创造主义理念强调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以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这一流派源于美国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的进步主义教育哲学。其二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艾斯纳等人提出的“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简称DBAE),即美术教育的本质论。这一流派源自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1915-)的结构主义教育哲学。

这两大流派所依据的教育哲学原理不同,因而各有侧重,并且各有所长。笔者认为,在艾斯纳提出的“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美术给予人类的经验与理解的特质之中”的观点中,吸取了杜威《艺术即经验》的思想与观点。简言之,艾斯纳强调美术是人类文化生活与日常经验中最为珍贵的部分,对人生具有无法由人生的其他活动所替代的、难能可贵的独特经验;美术能力不是自然成长中的结果,而是经由后天适当的美术学习而获得的;适当的美术学习有赖于良好的课程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习活动和评价方式。

在我国深入开展学校美术课程改革之际,当我们看到那些偏离美术教育本质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时,重温艾斯纳提出的“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美术给予人类的经验与理解的特质之中”的观点是很有必要的,它指引我们回归美术教育的本质。

(二)教学是美学经验的源头

2001年,艾斯纳出版了《教育想象:学校课程设计与评价》,旨在改变高度指令化取向的美国学校教育,“提供一幅更广阔、更人性化的教育图景”。在第七章中,艾斯纳揭示了“教学是美学经验的源头”的四种意义,并且强调,“在这四种意义上——教学是美学经验的源头,是要依赖于对特质的感觉和控制,是启发式的或偶发的行为,是对生成性结果的追寻—一教学可以被看作是一门艺术”。具体来说,这四种意义分别是:

“第一,说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因为在其中可以表现出这样一种技巧和优雅,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来说,这种经历都带有无可辩驳的美学特征。

“第二,说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因为教师与画家、作曲家、演员和舞蹈家一样,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要根据课程活动展开的性质作出判断,调整自己的行为。

“第三,说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因为教师的活动不受命令或规则的支配,而是受无法预知的特性和突发事件的影响。

第四,说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因为它获得的成果常常创生于过程之中。”

艾斯纳进一步指出,“教学可以艺术地进行,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学都带有这种特征”,教学“可能很呆板、机械、愚蠢或完全没有想象力”,而“只有当它敏感、机智和有创意——这些特性赋予它艺术的品格——时,在我看来,它应该被看作是人类在最高水平上对其智慧的运用”。

如今,我国一些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过分理性,却忽视了感性,注重教育,却远离了美术。有的美术教师并不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创意,却过于注重自身创意的发挥。学生成了实现教师创意的兵卒,在教师的指挥棒下,为实现教师的创意而努力。这样的美术教学失去了美学特征。我们重温艾斯纳有关“教学是一门艺术”的观点,可以发现,他对教学的艺术性是如此的看重:他强调,教师在美术课堂中的“教学艺术不仅给孩子们提供必要的艺术经历,而且还能营造一种鼓励探索和冒险”的氛围。美术是惊喜,是奇迹,是认识与表现自我和世界的方式,是改变人生和社会并创造未来的力量。我们要营造精彩的美术课堂,带领学生进行激动人心的探究,激发他们热爱美术的情感,鼓励他们对已知或未知的美术世界进行探究和冒险,使美术教学成果创生于过程之中,让学生真正获得美术素养。

(三)表现性目标鼓励孩子们拓展或探究观点、意象与情感

表现性目标(Expressive objectives)的提出,是艾斯纳的杰出贡献之一。他在《儿童的知觉与视觉的发展》的第六章中指出,指导性目标(即“行为目标”)呈现通过一门课程的学习,学生所掌握的行为方式与能力。虽然指导性目标在美术教育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功能,但美术教育的许多重要目标,仅仅根据学生的行为进行描述是非常困难的。

艾斯纳进一步指出,“表现性目标并不描述学生的行为与作品。它展示的是学生所受到的际遇,以及由这一际遇所带来的好的结果”;“如果教师希望学生富有想象地运用技能与创意(Idea),富有个性地建立某种形式与观点,那么表现性目标是很适合的”;他并没有否定指导性目标的作用,而是认为“美术课程可以有这样的节奏,在指导}生目标和表现性目标之间摆动。指导性目标帮助学生获得系统的技能,使表现成为可能;表现性目标鼓励学生运用此种技能拓展或探究其观点、意象与情感”。

在这里,艾斯纳辩证地论证了秩序(指导性目标)与自由(表现性目标)的相互作用。他在《教育想象》一书中发展了上述观点,提出了“重塑教育评定”的观点与方法。例如:“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新的评定应该允许这种可能:一个问题拥有一个以上可行的解决方法或答案”;“评定任务应要求学生展示对结构和整体的敏感性,而不是简单地感知分散的部分”;“评定任务应允许学生选择一种表现形式,用以展示自己所学”;等等。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中,每一学段各学习领域的“目标”与“评价要点”就是依据指导性目标与表现性目标相互作用的观点制定的。在即将启动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的修订以及艺术素质测评工作中,我们应进一步学习艾斯纳有关课程目标与教育评价的思想与方法,结合我国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可行且有效的目标体系与评价标准和方法。

结语

艾斯纳终其一生所追求和实现的目标是对教育的重构,是对美术教育价值的辨正和厘清,他为人类提供了一幅更广阔、更人性化的教育图景,这是他学术人生最耀眼的光辉。艾斯纳的离去,是国际美术教育界乃至教育界的重大损失,然而他留下的宝贵学术遗产和学术精神却给我们带来了关于美术教育的诸多想象与启迪。有人认为艾斯纳等人所倡导的DBAE思潮早巳过时,不足一提。但我却认为,时代向前发展,并不一定就代表教育的进步,在我们的身后,也一样隐藏着教育的源泉。也许未来就在眼前,但当我们转身时,一样会看见伟大的教育家给予我们无限的教育智慧和力量,为我们指明美术教育的前进方向。

最后,让我引用艾斯纳在《教育想象》一书结尾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我们需要负起引导的责任来拥抱教育的可能性,并欣然探究可以达到这种可能性的更多的路径。”。

链接

艾斯纳小传

艾斯纳( Elliot W.Eisner,1933-2014),美国著名美术教育家、课程论专家,生前系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艺术与教育教授。曾任英国皇家艺术社团成员、挪威皇家科学艺术社团成员、美国国家教育学会会员;曾担任美国国家艺术教育联合会(NAEA)主席、国际艺术教育协会(InSEA)主席、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主席、约翰·杜威协会(John Dewey Society)主席。

1933年3月10日,艾斯纳诞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一个俄罗斯犹太移民的家庭。他的父亲路易斯·艾斯纳,诞生在沙俄帝国巴佛罗切的犹太人小镇(今在乌克兰基辅西南部100公里处),1909年移民到美国。母亲伊娃是白俄罗斯切尔斯克市人。

艾斯纳早年在芝加哥大学设计学院学习,主修美术。后在芝加哥大学主攻教育学专业,1958年获得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导师都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学者,如课程论专家和生物学家约瑟夫·施瓦布(Joseph Schwab)、心理学家布鲁诺·贝特尔海姆(Bruno Bettelheim)、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以及菲利普·杰克逊( P}ullip Jackson)。1965年起,他在斯坦福大学担任艺术与教育的副教授和教授工作。

艾斯纳研究领域广泛,在艺术教育、课程改革、质性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绩。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未至80年代初,他致力于美术课程的研究,与格里尔(W.Dwaine Greer)等人提出的“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即DBAE)理念,在世界各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界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艾斯纳曾发表了数百篇文章和十多本著作。他经常为教师、行政管理人员授课,在专业会议上发表演讲。1992年,为了表彰他30年来致力于在教育中鼓励年轻人发展艺术潜力,以及制定教育政策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世界文化理事会向他颁发了Jos e Vasconcelos世界教育奖;1997年获得世界美术教育协会赫伯特·里德奖;2004年获得布罗克国际奖;2005年获得美国路易斯威尔大学格文美尔奖。

2014年1月10日,因患帕金森病,医治无效,艾斯纳在美国去世,享年81岁。

(胡知凡 供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