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雱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贺佳妮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大同小学
作者简介:谢雱,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邮编:410012。
贺佳妮,女,小学高级教师,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大同小学,邮编:410011。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基础教育改革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给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便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为新时代的美术教师,有必要认识、关注并适应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教学,且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讲练结合”的传统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大胆欣赏和评述,设计和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因此,如何与信息时代“接轨”,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开发、优选和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学生利用好网络环境等,都是摆在教师们面前的新课题。
值得欣喜的是,随着基础教育美术课改的不断推进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师生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对这些课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推动了美术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变化。本研究围绕网络环境下美术教学模式的建构问题作一探讨。
一、开发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意义
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模式的涵义有三层。首先,这种教学模式的环境是网络,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堂网络、校园网络和互联网等。其次,学习内容是经过数字化处理的适合学习者的学习资源。第三,学习者利用信息技术工具重构知识,进行创作。
网络环境下美术教学模式的特征表现为:①以网络环境为基础和核心,现代教学科技和设备的进步为其发展的先决条件,注重教学、美术、科技的高度综合。②以师生、教学内容、媒体为基本要素,多边、多向的互动,教学资源共享,图文并重,成为其主要的交流工具。③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空、教学资源方面的局限性,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求,能实现群体教学、个别教学、自学的统一。
开发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有以下意义:
1适应美术学习环境的变化
学生十分喜欢的动漫、装置艺术等,在传统的美术课程资源中是少有涉及的。读图时代冲击了传统的、相对封闭和陈旧的美术课程资源,而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信息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以及各种各样的绘图和设计工具,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美术学习的资源,开放性的课程建设理念对美术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影响也是根本性的。它促进了美术课程资源的整合和优化,让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探究,师生的教学方式、互动也更加多元化和个别化。
2.促进美术教学模式创新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和新的美术教材体现了知识经济、网络时代和创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要求教师转换角色,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现代教育信息资源,特别是网络教育信息资源,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发、开展和教学环境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物理支撑、技术保障和资源保证,为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理论拓展了思路,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3.提高教学设备使用效率
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越来越多的学校实现了网络进校园。发达地区于20世纪末就已实现了学校与网络互通,欠发达地区的网络进校园工程也正逐步实施。如长沙城区在21世纪初就已实现了网络进校园,其网络技术现已比较成熟且广泛应用于各中小学校。以长沙市城区的小学为例,基本都有专门的网络教室,每个教室都配备了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并与互联网相联;同时建设了校园网,教师办公室已全部实现了信息化办公。至少五分之四的学生家庭都有计算机,并开通了网络。其硬件配备的现状为网络环境下美术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且软硬件的配置、更新等仍在快速发展之中。问题是,在实际教学中,这些硬件、软件条件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开展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模式研究,正是面对如何有效提高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率问题的思考。
二、网络环境下美术教学模式的开发
就目前的网络环境和中小学教学条件而言,笔者认为以下几种美术教学模式值得推荐与研究。
1.情境化美术教学模式
其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该模式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第一,用信息技术创设一场情境、一个故事或者一段经历,用一根主线将问题融入其中,使学生沿着主线解决教学问题。
第二,初步展开情境,开展教学活动,学生观察和进入情境。
第三,在多媒体情境中,教师作必要的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
第四,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实践。
第五,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第六,对情境化教学进行拓展。
以《小蝌蚪》一课为例。教师用课件播放动画:郊外清晰的蛙声渐渐响起,画面由暗到亮,呈现清晨池塘的景象。动画演示情境:清晨小蝌蚪们起床了,它们在池塘里伸着懒腰,高高兴兴地排队出发,充满惊喜的冒险之旅开始了。旅行中的小蝌蚪,突然看到一颗石头落到水里的情景。它们该怎么办呢?
师生共同讨论情境中呈现的问题,再提出解决办法,最后把自己的好办法画下来。一堂课在孩子们的轻松愉快中结束。教师通过课件所设置的“支架”有效地帮助了学生的学习;学生乐学好学,画面表现出色,实现了信息技术辅助美术教学的目标。
在情境化教学模式中,创设情境是最重要的。只有合适的情境才能呈现知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如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情境创设可以游戏、故事为主,中高年级适合具有挑战性任务的情境;所设情境应当新奇而富有变化,并隐含着待处理的问题,才适合学生去探究学习。
实践证明,基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情境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倍受欢迎的美术教学模式。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营造一定的情境性,适当加入一些虚拟的情节或元素,可以使美术教学活动变得有情节、有内容、有角色,从而使美术教学更拟人、更生动,留给学生更大的活动和创造空间。
2基于信息资源的主题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习者围绕一个美术主题,通过对互联网资源等的发掘和利用而进行学习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对主题的探究,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升美术学习素养和信息素养。
其教学模式流程如图2所示: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网络教学交互平台的建设为前提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系统:学生进入教学平台后,自主操作教师提供的交互式课件、浏览集成的课堂教学资源网络链接、参与讨论、做课堂测试题、提交课堂作业等。
(2)授课系统:教师进入教学平台后,既能授课,又能看到所有学生的共享资源,还能利用课件教师端的特殊功能,增减信息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随时调看学生的讨论记录和练习结果。
(3)备课系统:教师一旦搜集好教学资源并确定了上课的程序以后,就可以利用此平台进行备课。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备课系统能按教师端和学生端来分开备课。
(4)管理系统:管理员便于操作、交流和管理等,并能随时增减项目或公开课目等。
例如:X老师认为,《恐龙世界》是一个很好的主题,学生对其很有兴趣,但恐龙是史前生物,学生对于恐龙了解不够,因此,在讲授这一课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探索恐龙的世界。
于是,教师首先针对教学重点,精心选择各种网络教育资源,如恐龙图片、电影、动画、文字、范画等,制作了一个交互式的课件。然后,教师安排学生一人一机,在交互型教学平台上,利用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究赏析和互动交流,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进度完成“恐龙拼图”“恐龙快跑”等游戏,浏览自己感兴趣的恐龙图片和知识等.获取对恐龙特征的认识。与此同时,教师则通过授课系统对整个教室进行实时调控,让学生既能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又不至于沉湎其中而忽略了对自身美术技能的训练。
网络环境下的授课不仅改变了教学环境,更倡导了一种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在网络环境下授课,教师除了应当关注学生能否掌握更多知识,还应当关注学生能否及时更新学习方式,是否学会了在网络环境下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3.Webquest学习模式
Web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于上世纪末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Web”的本意是蜘蛛网、网,现泛指网络、互联网;“Quest”意即探究。所以“Webquest”即“网络探究”之意,指利用因特网资源进行的一种探究性学习。
网络探究是探究学习活动中的一种具体形式,它主要依托互联网的强大信息资源优势来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在网络探究中,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资源,并在发掘互联网信息的同时促进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
(l)Webquest的教学设计
第一步,根据主题寻找优秀网站并设计网页。确定主题后,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到优秀的网站。网站质量是判断Webquest:的一项重要指标,可根据可读性、能否引起学生兴趣、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度等因素,准确而迅速地查找到合适的网站。除网站的学习资源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其他资源,如实物、图书等。
第二步,创设情境,激发网络探究(Webquest)的兴趣。撰写一个有趣并能自然引向课题的导入;或者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去发现问题。
第三步,了解课题任务,进行网络探究活动。如果仅让学生盲目地在网络冲浪,其结果只能是浪费时间,难以完成任务。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所指定的课题去进行自主探究,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第四步,进行评价。评价一般包括:①Webquest的总体设计,包括美观性、导航与主页物理链接是否合理等;②导言和情境的设计,包括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认知发展有效等;③任务的设计和完成,包括任务与课标的关联、任务设计的认知活动水平、学生完成任务过程的清晰度与丰富性等;④资源的利用,包括资源运用的数量与品质等。
例如:《画坛巨匠》一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东西方的两位画坛巨匠,齐白石和毕加索,他们的生平、代表作,以及思想等。以往的小学美术欣赏课通常依托教材,主要靠教材图片呈现和教师讲解,学生得到的信息较少,印象也不深。
H老师决定在互联网中有效地组织网络资源,将课程设计成Webquest探究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进行探究学习。这些学生是具有一定信息素养的高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信息课程几年,能够熟练地对电脑进行基本操作,懂得一些办公和学习软件,还懂得如何进行网络检索、上传资料等。基于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师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手,放手给学生一些探究任务,例如,汇报总结任务(总结汇编两位画家的生平、代表作等)、报道任务(对导入故事中的“中国画和西洋画孰优孰劣之争”进行客观、真实的报道)、做题任务(做一些有关两位画坛巨匠的判断、选择题)、绘画任务(学习毕加索的画风并创作一幅作品),等等内容。让学生选择其中感兴趣的两项,自己在网络上查找资料后完成,最后上传所完成的任务文件并做总结汇报。
这堂课看上去比较自由,教师所说的不多,没有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跟随教师逐幅欣赏和评述,没有平常课堂上常见的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也没有激动人心的游戏、活动。貌似波澜不惊的课堂,却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学生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使出了浑身解数,小组合作,主动在网络上搜索有用的资源并将其转化成文件型作业。速度快、能力强的学生甚至完成了三四个任务。这种教法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转变,甚至颠覆了常规教学的普遍模式。
三、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建构的主要问题
如前所述,人们有理由相信,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模式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将给我们的美术课堂带来无穷的活力,给学生带来长远的好的影响。
然而,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又不能太依赖网络资源与网络教学方式,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例如,一些需要用到传统的技法才能突破重点难点的,则必须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如《蹦蹦跳跳》《望远神镜》等制作课,教师亲自动手制作会比网络交互教学更加直观。而在某些绘画课中,不使用传统的颜料、画笔等工具,也不进行传统意义上的调色,那么学生对颜料的属性可能就不太了解,对颜料调配的方法和技术可能就不能熟练掌握。也就是说,这样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必须亲身感受真实的传统演示过程和效果。可见,过多地依赖网络技术,一方面可能会导致学生对于传统美术媒介的认识不真切,另一方面使传统美术技法被弱化,使得中国画、书法等传统文化有可能被年轻一代所抛弃。
此外,学生如果长时间地坐在计算机前,仅通过计算机网络所营造的虚拟空间与教师和学习内容打交道,将使他们失去很多学习乐趣,逐渐丧失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并因此导致社会经验的缺乏而难以适应真实的社会环境。再者,网络总具有海量的信息资源,学生在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时,面临无数的选择,加之网络中有无数兴趣因素的干扰,在无数次的选择过程中,学生有可能逐渐偏离最初的学习目标,进而漫无目的地在网络中“漫游”,为此消耗了大量的时间资源和心理资源,造成认知超载。
总之,由于美术各门类学习的特点不同、网络环境的复杂性等因素,网络化美术教学模式存在着必然的局限陛。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实践中,应当注意,既要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又要避免网络教学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