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美术教学正文

美术谋中的“体育课”

  • 投稿汉桃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349次
  • 评分4
  • 71
  • 0

刘霞 山东省济宁市第十五中学

作者简介:刘霞,女,中学一级教师,山东省济宁市第十五中学,邮编:272100。

如何使欣赏课在学生愉快而又有兴趣的参与下,既增长知识又提高能力呢?我花了不少心思。因为我清楚地知道,就现行的教学条件来说,我们很少有机会让学生去感受真正的美术作品原作的魅力。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想到了让学生“动”起来,如果是有关人物动态的作品,让学生亲自去模仿并体验作品中人物的动态,在一定程度会减少这种缺憾。

前不久,我在美术课中即兴安排了半节体育课。同行们也许觉得这有点匪夷所思:美术老师上体育课,是不是疯啦?各位别急,且听我细细道来。

那是在山东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名作》第一课的课堂上,当我带着学生们一起欣赏古希腊雕塑家米隆的作品《掷铁饼的人》(图1)时,我按照常规的教学思路,先介绍作者的基本情况:“米隆生于公元前492年,艺术活动于公元前472年至公元前440年间。他是伊留特拉依人,鲍萨尼亚斯在自己的旅行记中把他当作雅典人,这大概是他长期在雅典工作的缘故。

“他对希腊雕塑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他首先赋予了雕像以生动的表现力,也是从他开始,希腊的雕塑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并一步步走向成熟。可惜的是,米隆所有的雕刻原作都没有保存下来,如今所看到的仅仅是后来罗马匠师模制的大理石复制品。”

讲完作者,一般情况下,我会停顿下来,接着让学生讨论作品,赏析作品。但看到学生们好像没有进入状态,估计他们没法开展有效的讨论,所以我没有停顿,稍稍提高了音调,接下去说:“这尊被誉为‘体育运动之神’的雕像,一望而知是表现投掷铁饼的一个典型瞬间动作——人体动势弯腰屈臂成S形。这使单个的人体富于运动变化,但这种变化常常造成不稳定感,所以作者将人物的重心移至右足,让左足尖点地以支撑辅助,以头为中心两臂伸展成上下对称,从而使不稳定的躯体获得稳定感。身体的正侧转动,下肢的前后分列,既符合掷铁饼的运动规律,又造成单纯中见多样变化的形式美感。米隆的这尊雕像解决了雕塑的一个支点的重心问题,为后来的雕塑家创造各种运动姿态动作树立了榜样……”出于对作品本身的喜欢,加之我自己对米隆的推崇,我滔滔不绝地说着,沉醉于对作品的赏析中。我相信通过我对作品的解读,再用我擅长的讲述,欣赏这个“人”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可是“嘻嘻”声又出现了,再看学生们,神情不对呀?女生捂着眼睛似看非看,同座位两个相视一笑,然后羞涩地低下头。坐在教室后边那两位平时不大说话的男生,也“眉来眼去”地相互怪笑。我恍然大悟:原来前两次笑因为都是提前看到了这幅图片。是正襟危坐,批评他们不懂艺术,还是倾听他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我在脑子里飞快地思索着,没有预设的精彩,只有改变我的教学环节。

“好!学生越怕什么,说明越需要让他们了解什么!就这么办!”我有了主意。

“老师讲完了,谈谈你对作品的理解如何?”我点名让一个表情夸张的男生回答。

“这个……这个……”他眉头紧锁,一会儿用手拽拽耳朵,一会儿摸摸鼻子,一副局促不安之相。

他们这种不知所云的回答在我意料之中,因为让他们解读作品并非我的本意,我只想解开他们的羞涩。

“看这幅作品!和咱们平时见到的雕塑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没穿衣服!”“一丝不挂!”“裸体!”这些答案充盈了整个课堂。

“呵呵。”我笑了笑,“那么,你们都是在什么地方能见到不穿衣服的图片或者雕塑呢?”

这一问,教室里更像是炸开了锅。几个临近而坐的小女生窃窃私语,男生则咿咿哇哇地手舞足蹈。

“老师,有时候一打开网页就有赤身裸体的东西,吓得我赶紧关掉,害怕老爸说我学坏了。”

“就是,就是!”其他学生有的捂着嘴笑,有的随声附和。

“那如果你们在大街上看到这样的人,会有什么反应?”我不动声色地继续追问。

这一问题更具挑战性,一抛出,整间教室几乎都沸腾了。“肯定是神经病!”“那人一定是暴露癖!”

“说得好!”我拍案而起,“文明社会,赤身裸体成何体统!但是,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件雕塑作品非得是裸体吗?我们在奥运会上看到的都是穿衣服的呀?”

他们一个个面露难色,似乎在后悔该像语文课一样好好查查资料。

我放慢了语速:“我们看到的《掷铁饼的人》之所以呈现出裸体的形态,是由古希腊人的社会风俗所决定的。古希腊人认为完美健康的人体乃是人的骄傲,甚至是神性的体现。所以,在从事体育运动和宗教性的文艺演出活动时,男人们往往都赤身裸体。”

再看他们的表情,也似乎由单纯地不敢看,不好意思看,慢慢转移到对作品时代背景的关注,我继续说道:“据说米隆本人就曾受过良好的体育训练,力大无穷,大到什么程度呢?肩扛公牛!所以,他对体育有着真切的感受,这也为他创作优秀的体育类雕塑作品提供了很好的生活体验。”

台下一片惊叹声,了解了作品的背景,了解了作者,是时候让他们进一步地体验这种运动美了。对于身体处在发育期的中学生来说,欣赏艺术的美,需要途径,需要情景,打破了人体的神秘感,也就多了对作品的审美感知。我看了看时间,还有二十分钟下课,我轻声问道:“要不,咱们也去操场感受一下如何掷铁饼?”

“耶——”

“老师,我们可是文明人,会穿衣服去的!”“当然,你又不是希腊人!”“哈哈哈,你可以脱掉上衣。”“那就成了喇嘛了!”班里的“体育男”开始高兴了,因为操场是他们的最爱。就这样,在他们的嬉笑中,在热烈的讨沦中,重新欣赏完了这尊雕塑。我们还如约地将这节欣赏课拓展到操场。当时,其他年级在进行掷铁饼的训练项目,学生们边欣赏边回味美术课上我的介绍。有的学生还将从网上搜集到的作品赏析资料随身携带。原本平常的体育动作,因为多了一层艺术色彩,也就多了一份跃跃欲试的冲动。

这群“爱艺术”的孩子在跑道旁欣赏了大半天还嫌不过瘾,强烈要求我去请教体育的孟老师再做个示范。我知道孟老师比较壮,适合做铁饼的示范,所以,欣然答应。当他将运动外套一脱,穿了一身(打篮球时穿的)背心和短裤从体育室出来时,手中颠着铁饼,胳膊上健壮的肌肉跟着有韵律地随之而动,迎来了“体育男”的欢呼声,也迎来了班里其他男生们羡慕的目光。孟老师让我看着学生别乱跑,都在他周围稍微远一点的地方看就可以。这时候那几个“体育男”发挥作用了:“你放心,刘老师,我们帮你看着。你用手机录下来吧,我们几个—会就用你的手机看。”“好的,算我没白疼你们!”我开玩笑地说。孟老师摆好造型,细细讲解着每个动作,随后漂亮而又完整地掷出铁饼,只见铁饼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落地的瞬间赢得了全场师生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我们无法再现米隆的经典作品,就用手机锁定这精彩的瞬间吧!”我用总结性的语言道出了这群孩子的心声。对于作品的赏析也许就在此刻,已经融化在这“啧啧”的赞叹声中了!

几个平时不爱动的“白面书生”也要求实战练兵,亲身体验划出这种迷倒一片的抛物线。有的竟然还脱掉上衣,也要露出“肌肉”,摆好造型,怀揣一种对美的追求,稚拙地完成了掷铁饼的动作。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我们的学生都渴望美、追求美。什么是美?美在哪里?怎样去发现?他们都很难说得清楚。其实,许多事物的美就藏在平凡的外表后面,对于生活中普通而又平凡的美,要许多学生去理解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老师能不断地启发和熏陶,甚至是走出教室,到实地去观察体验。这样才能把我们用语言很难表达的艺术理论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这种“体验”在欣赏课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不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使学生获得较深刻的体验。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