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学生发展和学科进步的要求。在高校自然地理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比如自然地理课程定位不清晰,教学的内容与模式陈旧落后,实践教学开展不足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然地理的教学水平,亟待改革。
关键词:自然地理;教学改革;影视资源;课程评价
从学科性质的角度来看,自然地理学这门课程为高校地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并且是相关专业的基础课。本门课程的研究对象为地球表层的要素过程、格局、规律和人同地表环境系统关系的自然科学学科。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领会地球地表系统的变化情况,进而为解决能源枯竭问题以及环保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因此课程的重要性不须赘言。然而在现今的自然地理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改革。为此,本文将从高校自然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高校自然地理教学改革这两个层面展开论述。
一、高校自然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自然地理课程定位不清晰
自然地理课程的定位对于自然地理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自然地理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构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理念和人与自然和谐的地球科学观,从而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地理素养。但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课程定位并不清晰,尤其是缺乏科普化与生活化,也没有着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的内容与模式陈旧落后
虽然近几年的教学改革有了初步的成效,但在自然地理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教学方式仍多为传统的“填鸭式”和“满堂灌”教学模式,而教学内容相对来说也存在着局限性,这无疑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学生学习的需要,也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实践教学开展不足
正如本文一开始所指出的那样,因为自然地理课程属于自然科学范畴,故而基于提升课程教学效率的考量,应当在坚持理论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不过一些高校受自身教学条件的限制,未能开展足够的实践教学环节,由此影响到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及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这便对高校自然地理课程教改提出了要求,专业带头人以及专业教师应当积极致力于推动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将全新的教学理念融入日常教学活动组织之中,积极创设全新的课程教学体系,打造适合现代地理专业人才成长的授课模式。
二、如何进行高校自然地理教学改革
为了更好地实施地理教学,提升地理教学的水平和效率,教师应该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现对课程的科学定位,创新自然地理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内容,实现自然地理课程的扩容,强化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打造立体化课程评价模式。
(一)实现对课程的科学定位
1.使自然地理课程科普化与生活化为了真正达成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在设计日常教学活动之前,应当对学生的地理知识学情、学习态度做到细致的了解,同时,教师应当遵循通识教育理念,让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在学生眼中变得科普化与生活化,使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接受与领会难度降低,并且让其意识到,通过对本门课程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不但可以丰富自身的见识,拓展自身的知识视域,还能够使学生认知到掌握课程相关知识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甚至于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意义所在。2.注意在自然地理课程中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也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亦导致了各类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将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领会可持续发展原则对于人类社会的价值。同时,依托本课程的教学,亦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因为人口爆炸、不当开发对于生态平衡所造成的危害,如此将会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并认真思考人如何可以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在思考的过程当中,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将得到显著的提升,其会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意识保护环境。
(二)创新自然地理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
1.积极组织讨论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大学生思想相对成熟,思维活跃,对待事物有自己的见解。为此,教师不应该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而是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打开思路,畅所欲言。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思维会得到碰撞,学习的自主性也会得到提升。2.实施问题式教学模式,以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为了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教师不仅可以组织讨论式教学,还可以实施问题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就是以问题为契机,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高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科思维。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将探究性的问题设置于传统验证性实践活动中,多开设能解决实际问题和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分组查阅资料、进行实际观测和现场讨论,教师则指导、归纳和总结。这种让学生置身其中的实践活动,能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出既会动脑又会动手的人才。3.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对于刚刚步入高校大门的学生而言,其在接触本门课程的过程当中,必然会对课程当中过于专业的名词和术语感到难以理解和记忆,如果教师不对此加以重视和解决,必然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体验。为此,教师应当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如在互联网当中寻找可以用于课上教学的视频和图片,在对这些视频和图片进行加工处理之后,使其成为能够用于教学活动的良好素材,以此来强化学生的自然地理课程知识学习体验。比如,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关于“地壳物质组成成分”的知识时,考虑到如若采取单纯讲授的方式,则这部分知识点在学生眼中毫无吸引力,为此,便将课前精心制作的视频和动画以及各类美轮美奂的矿物质图片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了播放,学生的兴致瞬间被调动起来。再如,为学生讲解气候同温度二者关系时,笔者举出冰岛与俄罗斯的例子,要求学生思考,为何两国处于同一个纬度之上,但地表植被与温度差异如此明显,学生立刻被问题所吸引,由此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丰富课堂内容,实现自然地理课程的扩容
自然地理课程是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其相关的很多内容都是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或者是课外拓展的。为此,教师应该积极探索丰富课堂内容的途径,来实现自然地理课程的扩容。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影像资料来丰富课堂内容。现今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出各类影音媒体技术,影音媒体技术的发展让现代公众得以获取更多的影音资源。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其对于影音资源表现出极大的喜爱之情,因此,基于提升学生对于自然地理课程学习兴趣的考虑,教师可以遴选同自然地理相关的影音资源作为教学素材,使学生获得更为优质的课程知识学习体验。同时,采取此种教学模式,亦能够让学生获得全新的学习感受,其注意力将变得更加专注,尤其是影音资源所表现出的直观性特点,易于学生更好地接受以及消化相关自然地理知识,并且生成更为深刻的感官印象,如此一来,将大大提升高校自然地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高校地理课程中,教师可以以地理影视作为主题,以兴趣为切入点,开展地理影视的探究性学习,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和培养大学生的地理素养。第一,联系实际生活,选取生活化的影视素材,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比如,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航拍中国》《美丽中国》等纪录片,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自然,感受国家、家乡的美丽。第二,选取能反映地理科学的基本规律的影视资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选取恰当的地理类影视素材,而且要保证选取的影视内容具有科学性和逻辑合理性,能够反映地理科学的基本规律。同时,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选取与学生知识水平相当的影视素材。
(四)强化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打造立体化课程评价模式
高校自然地理课程教师应当注重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依托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和开展,将会让学生由经验科学真正走向实验科学,获得深刻的自然地理知识学习体验,生成良好的知识感悟。为此,高校应当积极同所在地区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进行深度合作,打造自然地理实训基地,使学生通过在实训基地的调研和观摩,构建自然地理知识体系。在课程评价模式的构建问题上,教师应当改变先前所采用的结果式评价模式,因为这种模式无法真正、客观地呈现出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当中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投入程度。构建立体化课程评价模式,即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模式,才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实现客观的评价,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进而调整教学模式和授课方法。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教师应当秉承现代化地理人才培养理念,在精准了解社会对于现代地理人才实际需要的前提之下,依托对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打造,让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得到切实的提升。同时,教师应当遵照和谐社会这一发展宗旨,借助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教学理念的更新,引导学生亲近自然,进而产生对于本门课程的研习热情,有助于其在专业道路上走得更远,并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现代地理专业人才。
三、结语
本文从高校自然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从多个层面分析了如何进行高校自然地理教学改革。在自然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的学情与地理学科的特点,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积极实现高校自然地理教学内容的优化与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仁成.地方高校“自然地理学”教学内容优化探讨———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J].才智,2017(24).
[2]张瑞虎.新形势下高校自然地理学教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36).
[3]李双双,延军平,刘新颜.国家虚拟仿真实验建设下高校世界自然地理教学改革模型的构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1).
[4]刘燕,韩少卿,严佩升.高校人文地理教学的困境及改革对策探讨[J].高教学刊,2020(33).
作者:杨西军 单位: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