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地理教学正文

2014年文综课标乙卷地理试题内容及特点分析

  • 投稿胡大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573次
  • 评分4
  • 74
  • 0

李小敏 崔天顺

(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2014年高考后的试卷分析,是众多地理工作者和一线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分析课标乙卷地理试题的特点,以期为高三教师和高考学子提供一些参考。

一、2014年课标乙卷试题内容分析

2014年课标乙卷文综地理部分的试题是由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组成,所占分值分别是44分和56分。从考查的内容来看,必修知识和区域地理占90分,选修内容占10分。其中,选考题考查的是选修部分的知识,主要是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三方面的内容。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考知识的考查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从表1可以看出人文部分的分值比例超过50%,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工业的区位选择、交通线路布局的区位因素、城市聚落的布局、人口的变化及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等,而自然地理知识点所占比例较低。

人文地理的考查在近年的高考中越来越受到命题专家的重视,这与新课改的推进是分不开的,现在的高考命题主要是以“能力立意”为主,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等各方面的能力,改变以往以知识点记忆为主的传统考试。人文地理在不断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融入新的内容,且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与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相呼应,以此来命制题目更加合理,更能体现地理学科的前沿性。

二、试题特点分析及对教学的启示

1.图文结合,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色

历年的地理高考都是以地图为载体,让学生从图中的图例、图名、图中显示的信息入手,获取与题目相关的知识。今年的高考试卷延续了以往的传统,在课标乙文综卷中,总共有10幅图,1个表,其中属于地理学科的图表就有9图l表。尤其是在选择题中,利用图2解答4—6题、表l解答7—9题及图3解答10—11题,每道题的解答必须从图或表中获取正确的信息才能完成,考查了学生读图、析图及图文转换的能力。例如试卷中的4—6题。

(2014课标乙卷)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读图2,完成4-6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6. 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图2包含了许多显性和隐性的信息,学生首先要关注图例,再纵观全图,提取图中信息,同时结合等高线图、交通线路选择的布局等基础知识完成题目。在此,值得关注的是比例尺的图例,并不是和一般情况相同,出现在图外,而是在全图的某一部分,容易被学生所忽略。

在今年的地理试题中不仅出现了“图文”转换,而且出现了“图图”之间的转换,选择题的第10、11题就是让学生从给出的图中获取信息,并且要求这一信息同样以图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且考查了学生灵活“现图”的能力。

(2014课标乙卷)图3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3,完成10~11题。

10.图4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A.①B.②C.③D.④

本题对教学的启示:要重视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

地图被称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理决不能抛开地图而学习。在高考中地图也彰显了它在地理中的重要性,每一年地理高考试题都有大量地图与统计图表,重视考查学生识图、读图、析图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循序渐进、有目的地进行地图教学,在进行专题地图的训练时,培养学生正确的读图方法,例如:一看图名,二看图例,三看图中其他的内容,在完成读图任务后,要根据图中的内容联系课本知识,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而解答问题。学生在形成自己读图技巧时,对于各种类型的图都能做到轻松应对,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扎根基础,考查方式灵活

从前面的统计可以看出来,地理考试并不要求考查所有的知识点,它有一定的覆盖面,所考查的内容也是基本的知识与原理,这些高于课本而又源于课本,只是在呈现的形式上较为灵活,学生看不懂时感觉特别的难,但是一旦抓住要点,解题都很简单。例如:全国课标乙卷选择题的第3题:

(2014课标乙卷)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O

B.夏至日P>O

C.全年日P<1

D.冬至日P>1

做这道题目的关键信息是“北回归线”“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这道题目乍看比较难,事实上,考查的主要知识点就是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只不过它在考查的形式上比较灵活,正所谓“换汤不换药”,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打好基础,重视课本基本知识的学习。

本题对教学的启示是:打牢基础知识。

历来高考题目考查的主要内容就是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规律,虽然考查形式灵活多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最终的落脚点仍然是课本的基础知识。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打牢基础,再将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举一反三,达到真正学会的目的。

3.紧跟时代,关注热点

我国《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人们的地理素养等理念,这些在高考中都有所体现,近年来的高考都与时事热点结合在一起,今年地理高考也不例外,尤其是在新课标卷中,选择题中的太阳能光电站、2013年沙特阿拉伯磷酸盐工业基地的建设,选做题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发生的地震等都是以新的话题为切入点,将热点与考试题目相结合。例如:

(2014课标乙卷旅游地理)近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有3位旅游者结伴拟于4月下旬自驾前往图8所示区域(湖面高程3196米),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

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 笔者认为这道题目是课标乙卷最大亮点,关于“深度游”“徒步”“自驾”是最近很热门的话题,它受到广大青年人的喜爱,与学生的生活十分的贴近。从专家命题的角度来讲,这道题目关注的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理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求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对学生生活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这也体现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新课改的理念,由于该题目与学生的生活贴近,也是每一个旅行者去旅游前必须考虑的问题,所以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本题对教学的启示是:地理教学要贴近生活、关注热点。

地理新课标要求我们学习有用的地理、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身边有用的事物服务我们的教学,将学生熟知的环境、地理事物与课本的知识相联系,学会用地理的知识与眼光解决实际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社会热点很容易捕捉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时事与课堂结合,从地理的角度出发分析时事热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孟寒冬.2009年-2011年新课标文综卷人文地理试题的“能力立意”分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2]陈澄,段玉山,新编地理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