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地理教学正文

地理教学难点应用研究论文(共2篇)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12-27
  • 阅读量209次
  • 评分0
  • 0
  • 0

  对于地理课程来说总是会让很多的学生觉得特别枯燥乏味的,所以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成为了现在国家尤为重视的一个问题之一。本文就整理了关于地理教学的相关论文范文,供大家借鉴参考。


  第1篇:谷歌地球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彭云龙1王婕婷2(1.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黄山路分校,江苏南京210019;2.南京市高淳区漆桥中学,江苏南京211302)


  摘要:地理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相融合是新时代地理课改的必然要求,谷歌地球是当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使用最为频繁的技术手段之一,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依次从四个层次由浅入深地探讨了谷歌地球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初中地理;谷歌地球;探究教学


  一、数字地球的由来


  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题为“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的星球(TheDigitalEarth:UnderstandingourPlanetinthe21thCentury)”的主题演讲,第一次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并指出我们需要一个“数字地球”,即一种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多分辨率的和三维的地球,可以在其上添加许多与我们所处的星球有关的数据[1]。数字地球本质上是一个高度仿真的三维地球仪,它将地球表面上获得的遥感影像数据、人工制成的图层数据等集成到一个系统里,这个系统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如GPS、北斗)、高速计算机网络系统、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的高度融合[2]。


  二、谷歌地球与初中地理的关联


  2004年10月27日谷歌宣布收购了Keyhole公司,并于2005年6月推出了谷歌地球(GoogleEarth,简称GE)系列程序,并且提供免费版供全球用户使用。谷歌地球是“3S”技术融合的成果,是一款将全球遥感卫星影像、航空影像以及大量的图层数据集成的软件,是大数据在数字地球领域的体现,这与传统的地图有着本质的区别[3]。现在谷歌地球的使用领域极为广泛,如石油、农业、勘探、考古、地质、城市规划等。


  初中地理在知识结构上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地球与地图,这是学习地理的基础,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难点。第二部分是区域地理,包括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重点是通过空间位置和区域特色等方面的分析系统地探究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最终实现区域认知。谷歌地球是目前最为优秀的数字地球产品,非常出色地将地球表面重要的地理要素(景观),以及众多的图层资源集成在一个三维虚拟仿真地球仪上,三维地球仪形象逼真,许多影像、图层资源与初中地理教学内容高度相关。通过谷歌地球平台,可以高效地对地理数据进行加载、可视化、定位、归类、查询、筛选、格式转换、导入导出等操作,并支持立体图形、三维模型、图片叠加等功能。具有直观立体、操作简单、交互性良好、图层资源丰富等优点,正因如此,谷歌地球在国内外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空间定位、区域认知、区域差异与区际联系、地理要素(或景观)的空间分布规律等。此外,谷歌地球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大众产品,更是一个专业的GIS平台,是现代地理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借助谷歌地球辅助初中地理教学意义重大。


  三、谷歌地球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层次与案例


  1.三维虚拟地球仪与遥感影像资源


  义务教育初中地理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基本上都可以和谷歌地球三维虚拟地球仪联系起来,世界和中国区域地理中的区域认知、区域差异和区际联系等都可以利用谷歌地球提供的高清遥感影像来探究地理问题。此层次只需安装谷歌地球并熟练鼠标和常用快捷键的操作即可实现。


  案例一:地球与地图。在探讨地球是一个球体时,教材会涉及地球大小的数据,会告知学生地球极半径和赤道半径长度不等,进而推导出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往往教师也会提供“梨形”地球椭球体,其实在视觉上类似“梨形”的地球椭球体是夸张出来的。就地球的大小而言,赤道半径6378km比极半径6357km长的21km几乎微不足道,在肉眼上很难直观地观察出来,所以地球从外观看就是一个极为接近正球体的椭球体。谷歌地球中的三维数字地球模型近乎正球体,就可以用来探究、佐证这个观点。经纬度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难点,关于经纬度的分布规律、经纬线的形状和长短等可以利用谷歌地球视图菜单下的格网工具来探究,三维地球可以随意拨动,有利于学生从任何角度来观察经纬线的分布和形状,这就克服了平面示意图的视角缺陷,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案例二:区域认知。非洲的地表景观是气候的明显指示,我们可以看到非洲的影像几乎呈南北对称分布,赤道附近是深绿色,对应着热带雨林气候;深绿色南北两侧是浅绿色,代表着热带草原气候;浅绿色南北两侧是黄白色,对应着热带沙漠气候。这种对称非常明显直观。地理学不仅强调地理景观的空间分布,同样强调其时间演变。在人教版教材(2001年第1版第2册)中有关于中亚的章节,涉及咸海的变迁,现在的教材几乎不提咸海,因为咸海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几乎干涸,借助谷歌地球的历史影像就能直观地探究这个问题。


  2.图层资源与编辑工具


  谷歌地球不仅自带丰富的图层资源,如边界和地名、地方、道路、3D建筑等,而且用户可以利用工具栏中的点、线、面、模型等工具编辑想要的图层资源,以实现辅助地理教学的目的。此层次需要熟练掌握谷歌地球菜单栏、图层面板之间的相关技能,尤其需要掌握添加地标、添加路径、添加多边形、添加图像叠加层、显示阳光、时间滑块、标尺等工具栏功能。


  案例三:地球的形状。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中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我们可以借助图层工具,在谷歌地球上叠加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大概线路图和主要大洲的名字,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绕过南美洲进入太平洋,再穿过东南亚进入印度洋,最后绕过非洲好望角回到大西洋(见图2)。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并再次回到西班牙,用谷歌地球模拟这样一个立体的始终朝西的三维航迹,就能直观地理解(证实)地球只能是一个球体,从而也就否定了“天圆地方”的说法。


  案例四: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导致昼夜更替,昼夜更替的演示一直以来是一个重难点,传统的地球仪模型演示受到教室里光线的限制,效果不够理想。而谷歌地球工具栏上自带昼夜更替的功能,教师可以打开时间滑块,自行设置任意时间的全球昼夜分布状况,拖动时间滑块时昼夜更替开始进行。但是,谷歌地球高度模拟了现实情况,由于受到大气影响,地球表面上并没有一条明显的晨昏线,昼夜之间是一个过渡区域。同样地,可以利用图层工具添加一张纯黑色图片遮挡夜半球,如图3b就是用透明度为30%的纯黑色图片的遮挡效果,黄色界线为晨昏线,那么此时昼夜分明且晨线清晰。


  3.综合运用多种GIS软件


  谷歌地球是一个绝佳的空间数据显示平台,但欠缺对空间数据的编辑、计算、空间分析等功能。因此,常常需要综合利用其它GIS软件来处理地理数据,如ArcMap、ArcView、Surfer、GlobalMapper等国外开发的GIS,国内的有SuperMap、MapGIS等。此层次需要熟练掌握多种GIS软件,熟悉各自优势,如Surfer的长处就是对散点数据进行空间插值与等值线图的处理。


  案例五:中国的行政区划。因为谷歌地球中关于中国的行政区划图层(注意谷歌地球显示的中国国界有问题,如阿克赛钦地区、藏南地区均为我国领土)只能观察不能编辑处理,我们可以借助国家地理基础数据库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层数据,利用ArcMap将图层数据导出为谷歌地球能识别的KML数据,当然也可以对其中某一个或一些特定省份单独保存成KML数据,如图4显示的江苏省为特殊表示。那么,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图层数据逐一考查学生对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识别情况。


  案例六:开发具有乡土价值的教学资源。例如笔者所带的班级学生基本上都来自南京本地,对南京紫金山或多或少有一些了解,部分学生甚至有过数次紫金山的登山经历。因此,利用南京紫金山作为案例进行教学就能引起学生共鸣。图5a是通过谷歌地球中特定的高程面与紫金山地面相交形成的截交线,所有的截交线就构成了等高线地形图,图5b是Surfer11数字化与网格化过后的地形图的三维显示,并可以通过软件360度观察,这对等高线地形图与山地五种基本地形部位的探究教学有很大帮助,图5c是紫金山分层设色地形图。这也恰恰符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地理课程要具有生活性与实践性,地理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经历进行地理教学。


  4.KML脚本编程


  KML是KeyholeMarkupLanguage的缩写,是一种类似于XML的语言,与XML有着相近的语法和格式,KML描述了地理要素相关的信息,如点、线、面、文字描述、图像等,其具有文件格式简单、与数据描述平台无关、强大的可拓展性与一定的开放性等优点。KML通过规范和用户自定义的标签,构成文档结构,可以用谷歌地球去创建,高级用户可以用文本编辑器去创建。KML本质上是一个文本文件,只不过文件类型是*.kml而已,可以用笔记本、写字板或其他文本编辑器打开查看。KML文件的压缩格式就是KMZ文件,KMZ可以包括图片等素材,共享使用时比较方便。掌握KML的关键是理解标签的使用规则,目前2.2版的KML有168个标签项,包括实体类和抽象类[5]。此外,谷歌地球提供了COM接口,开发人员可以使用支持COM的可视化编程语言工具进行二次开发。


  案例七:屏幕贴图。地理课堂上,为突出授课主题,地理教师往往在PPT或者黑板上写出课题名称,那么,利用谷歌地球进行地理探究教学时该如何标出授课主题呢?就需要用到<ScreenOverlay>标签,该标签的功能是无论谷歌地球如何移动、缩放,屏幕贴图图像的位置、大小等均不改变。如下代码中,以板块构造学说屏幕贴图为例,介绍了<ScreenOverlay>标签的用法(见图6)。<name>标签指的是屏幕贴图的名称,<Icon>里面的<href>标签指的是屏幕贴图的位置,<overlayXY>定义了图片上一点的位置,<screenXY>定义了屏幕上一点的位置,两个标签一起连用描述了图片上的一点和屏幕上的一点位置上的对应关系。<overlayXY>和<screenXY>包括四个子元素,其中x是笛卡尔坐标X的值,即横轴刻度值,y是笛卡尔坐标Y的值,即纵轴刻度值。根据xunit设置的值,可以是整数,单位为piexls(像素单位);也可以是小数,单位为fraction(比例,0代表图片的左边缘或下边缘,1代表右边缘或上边缘,0.5代表中点);也可以是相对于图片上边缘的偏移量,单位是insetPixels。如案例代码用的是图片的左边缘对应屏幕的左边缘,图片的上边缘对应屏幕的上边缘,效果如图7所示。<size>表示叠加图片的大小,案例中x为0.5表示叠加图片大小占谷歌地球窗口横轴长度的50%,y为0.3表示叠加图片大小占谷歌地球窗口纵轴长度的30%,即悬浮图片实际长宽随谷歌地球窗口大小的变化而变化,而不受谷歌地球视角海拔高度的影响。


  四、结束语


  地理课程改革不能只在国家层面或课程标准层面,更需要一线地理教师开展课堂研究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在课堂教学中参透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以谷歌地球为代表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只是培养学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与问题探究能力的途径之一。课程标准建议的途径还有很多,地理学与生活关系密切,手机地图导航、房子的朝向与间距、身边花草树木的四季变化等都可以成为探讨地理问题的素材或案例。同时,教师应开阔视野,不能只局限于地理教材版教材,可通读国内外经典的地理教材,去研读其他教材关于同一问题的案例设计,理解案例所要表达的地理观点与思想,综合运用这些教学材料去丰富自己的课堂。


  第2篇:利用乡土地理知识突破地理教学难点


  汪建华、邵美英、张小翠(浙江省金华市汤溪高级中学,浙江金华321075)


  摘要:乡土地理是中学地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的特点,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利用乡土地理知识可以有效突破地理教学难点。在利用乡土地理案例进行地理教学时应注意:选取与现行部编教材相关的内容;选取的案例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选取材料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关键词:乡土地理;地理教学;乡土地理知识


  在学校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理科(生)怕物理,文科(生)怕地理”。而地理老师也常常感叹说:“自然地理难(难教难学),人文地理繁(内容庞杂)”。如何突破地理教学难点?笔者的教学体会是,利用乡土地理知识可以突破地理教学难点。这是因为:


  1.乡土地理是地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乡土地理教学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地理课堂中要充分利用乡土地理材料进行教学,这对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在生活中学地理,学生活中有用地理”。高中地理中所涉及的一些地理概念、原理无一不落实到具体的区域。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可以联系实际的内容,收集社会现实生活中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素材,结合客观存在于学生生活之中的这些生动的、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并把它们运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它既能满足学生的探究自然奥秘的好奇心,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既可以活跃地理课堂教学气氛,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学实践证明:在地理课堂上结合乡土地理学习是一种最简便,最经济的形式之一,也是开展乡土教育的主阵地。高中各年级各教材章节基本上都可以开展乡土教育。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Ⅰ地质地貌时,可以结合金衢盆地的地质构造进行板图讲解分析:金衢盆地属于裂谷型地堑盆地,盆地盖层为巨厚的白垩系、第四系沉积红土充填。(如图1、图2所示)。


  又如,学习必修的Ⅰ大气环境一节,可以结合金华当地特殊天气:春季的倒春寒,春末夏初的梅雨,盛夏的伏旱,夏秋之交的台风天气等,分析影响这些特殊天气形成的天气系统。这既佐证了地理教科书的原理,又加深了学生对书本内容学习印象和理解,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乡土地理知识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的特点


  乡土地理知识就在学生身边,是学生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乡土地理知识最贴近学生的生活,能使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具体化、形象化,它便于学生的记忆、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乡土地理是最好的催化剂,它可凭借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可以使学生加快学习的进程,能极大调动起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Ⅰ地球运动时,结合四季星空的观测:当刚刚黄昏时,北斗七星斗柄的朝向,并让学生观察校园或附近农田的物象,学生就很容易得出: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这不仅使学生对我国古代的天象授时的理解,而且加深了对“斗转星移,几度秋”这一成语的科学理解。


  3.乡土地理知识具有实践性


  乡土地理的材料就在学生的身边,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现象和事物。只是我们平时熟视无睹罢了。教师要做有心人,要善于捕捉和收集与地理教学有关的乡土地理材料。如,每年夏秋之交,浙江金华都会遭受台风的影响,教师可以根据中央气象台台风预报的消息,观测台风来临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云系变化,并用相机(或手机)进行拍照,以此用于地理课堂的教学,并可以验证天气谚语“跑马云,台风临”,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而且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又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Ⅰ地球运动时,让学生观测北极星,并计算学校的地理纬度坐标。通过此项地理实践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地球运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公式的推导。


  仰极高度=天顶的赤纬=当地的地理纬度


  还可以组织学生就近进行实地参观考察,提高学生感性认识。例如学完高中地理必修Ⅰ,组织学生到当地全国风景名胜金华双龙洞或浙江省风景名胜九峰山考察。在山上,学生可以观察该区地形、地貌、土壤和植被等。又如,在讲授必修Ⅱ“农业地域类型”中“水稻种植业”等问题时,可以联系本地的气候、地形、人口以及生产实践等,生动、直观地阐明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以及本地发展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这不仅加深学生对所学地理概念、地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而且能够逐渐养成学生对周围地理现象地理事物进行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本乡本土人地关系的认识水平,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而且可以激发学生今后参与建设美好家乡的斗志。


  再如,结合高中地理必修Ⅲ“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时,可以联系钱塘江流域等乡土地理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①地处钱塘江流域,每年也面临着旱涝灾害的威胁,应如何整治?②金华汤溪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否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如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等),在区域开发和治理等方面可采取哪些对策?


  4.乡土地理知识具有实用性


  乡土地理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是学生耳闻能详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乡土地理知识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都有积极的意义。例如,结合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二章第3节的大气环境中天气系统的原理分析金华汤溪简易天气图,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气团和锋面对天气影响的知识。又如,结合高中地理必修Ⅰ的第三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中有关土壤的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土壤调查,使学生对红壤、黄壤、水稻土等有了感性认识,从而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利用乡土地理案例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1.选取与现行部编教材相关的内容


  乡土地理内容具有广泛性,它不仅包含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内容,同时还涉及历史、文化等知识。鉴于目前学校地理课时的限制,不可能把本省本乡的所有地理内容都在地理课堂上讲授。因此要根据现行的地理教材,选取有关的内容进行讲述。否则地理课堂就会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


  2.案例的选取应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在地理教学时,选取乡土地理的材料案例不仅要注意地理知识普遍性,而且还应具有典型性。这样地理课堂教学才能起到“解剖麻雀“的作用,地理教学才能达到“最大化”的效果。


  3.材料选取还要符合学生年龄的特点


  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他们的“抽象、演绎、推理判断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但高一与高二、高三的学生相比还是有差别的。一般地说来,高一、高二学生更喜欢猎奇,富有挑战性,他们不甘示弱,争强好胜的心理强。尤其是高一学生。而高三的学生则不同,他们则更沉稳,遇事更冷静、更理性。另外,男女学生的学习心理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选取乡土地理,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和性别差异,以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