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黄花甸中学 赵贵英
摘要:探究性学习作为新课改以来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性格,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同时发展其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文章从初中地理教学实践出发,对探究性学习进行了研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3-0091-02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已经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而且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而地理学科是一门教学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的开放型学科,其本身包含了海、陆、空以及宇宙天体的科学知识,以及全国各地的植被、气候和居住、生活坏境等生活知识,地理学科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和教师的热情,也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现在社会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在不断出现的问题中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作为地理教师,我们要发挥探究性学习方式的优势和地理学科的学科功能,在提高学生地理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以下是笔者对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的几点研究,仅供参考。
一、确定研究课题,实施有效的研究性学习
为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更好的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应通过多种方法确定研究课题,以此来实施有效的研究性学习。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方法:
1.精心设计教材课题。虽然地理教材中的很多概念、原理、规律都是人类所已知的,但是对于知识层面有限的学生来说却是未知的,教师可以将这一类课题设计成让学生自主发现与创造的过程。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地理二年级下册第五章中的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就可以将题目改为“生活在北方地区好,还是生活在南方地区好?”以此为话题将学生分为两个阵营,然后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网络搜集、访问调查等活动来收集相关的资料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通过双方辩论的方式得出南北方地区的差异性。在选择此类课题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讨论内容。
2.从生活中选择有关问题。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社会调研、动手实践等方式,来解决发生在身边的实际问题,从而切实感受社会实践,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了解科学研究的相关流程与方法,并在与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拓展信息获取渠道,从而综合运用自身知识经验进行研究性学习。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相关问题,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感受到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除了以上两种,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方式进行课题确定,这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应用。
二、创设相应问题情境,开展探究性学习
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将学生引入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的重要策略之一,适用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可以启发教师教学。例如,在教学《南极洲》这一节时,教师设计出如下问题:“如果你站在南极点上,你能指出东西方向吗?为什么?”“如果向前跨出一步,那么是什么方向?”这些问题一出,会使学生产生认知矛盾,从而积极探究问题答案。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地球仪,制造真实的方向辨别情境,让学生站在“南极点”上进行体验,从而直观感受“站在南极点,手指的任何方向都是北方。”通过这一方式,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启发学生的认知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从而达到认知平衡状态。
三、通过案例分析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远比教师空乏的讲解更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案例分析式就是基于一定的目标,以实际存在的案例为探究载体进行案例分析的一种方法。通过案例探究可以起到锻炼学生探究能力的效果,对学生探究意识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黄河》这部分内容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黄河流域的地理划分,将黄河流域的景观图牢记于心,在此基础上,再向学生展示黄河流域从古到今的发展情况,以及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出现的变化,通过为学生展示近几年有关黄河忧患的实例,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对环境问题进行调查,也可以就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分析造成种种问题的原因并为其献计献策。这样一来,学生就有了充足的自由空间,拥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积极思考,学生在调查分析中积极参与,勇于探索剖析,就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在探究过程中,促进探究意识的形成和探究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善于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效率。
四、通过开展第二课堂,实施探究性学习
开展第二课堂是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对第一课堂进行拓展和延伸的有效手段,也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全面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实践证明,只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才能促使他们全程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1.开展乡土调查。开展乡土调查是拓展第二课堂的有效手段,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掌握,给学生一种置身其境的调查,在调查中,对调查对象可以更加贴切地进行了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家乡环境的变化,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只有让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知识,并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相应的地理现象,才能使爱国主义教育显得更加具体、更加直观、更加形象。例如,让学生通过调查和访问,了解自己家乡出现的很多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白色污染、噪音污染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激发其环保意识。
2.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成立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地理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参观气象站之后,可以让活动小组预测天气、观测物候,让自己成为气候的“播报员”;去天文馆参观星空之后,可以让活动小组通过观测星空来识别星座、观测月相;还可以鼓励活动小组自己制作地理模型;通过开展夏令营为市民宣传与地理知识有关的法律法规,尽量将教材中的地理知识通过实践方式应用出来,将学生的知识结构变为能力结构。
总而言之,地理教学改革历程任重而道远,教师应将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落实到教学改革中,积极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探索实践,从学生实际和教学实情出发,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促进其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共同发展,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边巴旺堆.初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策略初探[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11).
[2]孙淑萍,邵祖宝.研究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教育,2007,(1).
[3]齐耀荣.教师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J].甘肃教育,2009,(17).
[4]郭改娣.初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7).
[5]秦龙春.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师版),2006,(8).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