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政治教学正文

思政教育管理中社会热点问题探讨的应用分析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7-08
  • 阅读量102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本文关注的是如何在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中加入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从而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本文先从社会热点问题所具有的特点开始分析,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特点的分析,挖掘出社会热点问题对于大学思政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从而结合实际对如何在大学思政教育中加入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思政教育社会热点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2-0037-02


  时代在更替,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尤其是人才也在一代一代的变化着。我国的高校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主力,需要明白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也要懂得如何塑造自己从而为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做好准备。因此,当代大学生需要时刻关注着社会热点,在面对社会热点问题中能够拥有自己独到的看待问题的眼光和分析事实背后情况的思维辩证的能力。然而,当代大学生受到和平环境的感染,难以正是当前的社会热点,认为事不关己就莫不关心,这种心态并不是一个有时代责任和担当的大学生应该拥有的心态,需要通过思政教育加强大学生的认识。


  1社会热点问题的概述


  社会热点问题,顾名思义即是在一定时间内的某个领域发生并受到社会舆论的关注和媒体的传播,引发了社会成员内的广泛讨论且集中反映了某些社会问题,成为了社会矛盾的一个集中爆发点。因此,社会热点的出现并不是一种故意为之的事件,拥有着历史的偶然性却也有历史的必然性。历史的偶然性体现在是由一件社会的小事件引发的社会范围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而历史的必然性体现在了社会热点问题是对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的一种集中爆发,没有重视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这一社会热点事件的出现。


  社会热点事件之间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点:


  (1)鲜明的时代性。任何社会热点问题都带着特有的时代特征,而这种时代特征集中反映在热点事件的爆发点,这是当代我国国情最为直接的反应,表明了当前我国最为需要关注和解决的社会矛盾体现在什么地方。


  (2)大众性。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最为重要的便是由它引发的社会关注度快速上升,成为了其他群众茶余饭后讨论的焦点问题,也成为了当时人们最为关注的点,众多的群众参与其中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最为重要的引发点。


  (3)动态性。所谓的社会热点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的,而社会热点所反映的内容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脚步而进行变化,集中反映了当前时代最为突出的社会矛盾。


  (4)典型性。社会热点问题最为重要的便是能够典型的反映出这类社会矛盾,并引起了社会群众的关注,这也是由于这类问题对社会的长久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了人们关系并希望问题得到长久的解决。


  (5)复杂性。社会热点问题是由于涉及到了社会多个领域,由于是社会矛盾的集中表现,所以长久以来问题的发酵和深化导致了这类问题的根深蒂固,一时之间难以有效的解决和根除。


  2在思政教育中融入社会热点问题的意义所在


  2.1有利于构建大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的普及率逐步提高,使得我国民众的信息获得渠道开始增多,而人们获得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网络的出现使得人们能够获得信息逐渐增多,导致了人们关注的事件也在增多,这么庞大的信息即是利也是弊,对于当前我国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在构建的时期内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从而影响了我国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舆论影响是最容易改变人的想法,也最为容易影响人们的思维,对于不够完全了解事件真相的群众来说,其会成为网络舆论利用的“水军”,从而为这些目的不纯的网络舆论达到不良目的提供基础。大学生作为价值观和人生观正在逐步成型的阶段,受到这些不良的网络文化的影响,将容易引起大学生个人认知出现问题,不利于大学生今后个人的发展和良好思想文化的塑造。


  2.2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


  结合当前我国社会热点问题的特点来说,由于社会热点问题涉及到的社会领域较为广泛,而且问题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导致了在分析和研究这些问题中,甚至是在谈论这些问题时,都是一个可以上升到关于意识形态、价值导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方面的话题。因此,在对我国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广泛引用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出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还能够从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了解中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树立大学生的正确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教育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对于一代接班人来说,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刻体会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髓,将有助于我国当前的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个人意识,为之后大学生的发展提供思想助力。


  3将社会热点问题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相融合的途径


  3.1改革当前大学思政教育的模式


  改变当前我国大学思政教育的模式,通过将社会热点问题加入到思政教育当中,从而实现在大学生思政教育课堂中引入社会热点问题的目的。在大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中,首要的便是改变过去课堂教学的灌输式教育方法。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育方法广受当前各种先进的教育人士的诟病,由于在灌输式教育模式当中老师成为了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并不能够完全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也无法及时获得学生对于这堂课程的反馈,容易影响最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而且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氛围较为压抑,学生很难被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容易使得课堂呈现出无精打采的局面。尤其是在进行思政教育这类较为枯燥的教学内容时,采用传统的教学灌输模式,将会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的沉闷,无法调动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通过在大学思政教育中加入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不仅能够使得思政教育获得更多的教育素材,使得思政课堂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通过在课堂上广泛讨论社会热点问题,能够改变过去教育课堂是由教师主导的局面,充分激发学生自主深入学习的热情,也能够激活课堂的氛围,避免出现课堂过于沉闷的局面,对于加强对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具有很大的帮助。社会热点其实并不距离我们很远,关注的问题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因此通过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能够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價值观和是非观,能够面对众多褒贬不一的观点时具有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训练学生面对事情要有自己的想法,这对于今后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课堂之外,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建立专门的论坛或微博,探讨当前最为热门的社会热点,启发学生关注社会,加强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也可以经常举办一些讲座论坛,通过专家学者对于社会热点的解读,为学生解读社会热点背后所牵涉到的道理和各种问题。


  3.2与社会热点相结合开展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


  大学生与其他阶段的学生不同,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了,需要大学生不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还要加入社会实践活动的行列当中去,真实地体验社会,了解课本之外的所谓的社会生活,这样的大学生才能够算是拥有一个完整的教育。因此,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完善学生在高中之前教育的缺陷上具有重要的作用。虽然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很多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却形同虚设,很多学生并没有在思想上意识到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并没有对其足够的重视,导致了很多学生在面对学校布置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任务都只是应付了事,很少能够真正深入的去完成社会实践活动的任务,使得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活动并没有发挥出其真正的价值。为了引导大学生理性的对待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社会实践活动当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热爱程度,对于提高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这是由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全民讨论性,能够激发出大学生想要了解的心理,从而能够积极参与到相关的实践活动当中,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加深入的了解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因此,在安排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时,可以广泛征求大学生的意见,在学生意见基础上选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最能够符合大学生的群体性需求,从而能够保障大学生积极参加这些社会实践活动。


  3.3搭建社会热点问题的网络教育平台


  大学生已经被标签化为伴随着网络成长的一代人,这些大学生的生活已经被网络紧紧联系在一起,失去网络将会使得大学生的生活变得一团糟,而无法获取信息,也无法与其他好友交流,更加重要的是无法挑选网络上更加物美价廉的商品,从而降低自己的生活成本。因此,学校通过搭建专门的教育平台,并在平台上引入对于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讨论,不仅可以增加教育平台的在线浏览量,也能够建立起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从而通过学生之间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广泛讨论,在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之下形成符合当代社会正能量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在这种形式下学生建立起来的价值观和是非觀不仅正确,而且根深蒂固,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都能够对学生造成正确的影响,指导着学生正确的生活和学习。这种互联网开放平台的社会热点讨论,不仅能够将社会问题在学校内部进行广泛传播,而且能够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参与到话题讨论的程度,并在讨论中学习和了解。同时,在网络平台上,学校可以将搜集到的有关社会热点问题的资料进行公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热点问题,还能够让学生实现社会热点问题的资源共享,通过将这些资料在平台上公布,能够让学生获得与社会热点问题相关的各种信息,这对于揭露社会热点问题的源头具有重要帮助。而且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相互深入的讨论可以从不同的专业视角对这一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解析,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让学生能够从多维度的角度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学习和探讨。


  作者:马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