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政治教学正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的策略选择

  • 投稿vior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1120次
  • 评分4
  • 50
  • 0

黄伟

摘 要:当下,多元价值文化相互激荡、冲突,导致学生价值观出现一定程度的摇摆、混乱与迷失。为此,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为旨归,形成完善的德性修养图式,以实现社会意义上的新自我。本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材的连接点做了梳理,具体从需要驱动、情感浸润、认知加工、理性商谈、榜样自居等视角出发,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策略做了探讨,尝试让学生在互动式、开放式的认同中动态地界定自我、把握世界。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认同 教材

黄伟,男,江苏省南京市百家湖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当下,多元思想文化交融与冲击、和合与冲突,在社会上出现不同程度的道德失范、价值混乱、信仰缺失等问题,致使学生通过个体经验建立的内在价值参照系产生不同程度的摇摆、盲目和无序。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是凝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精神光辉和思想力量。课堂教学中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为旨归,及时澄明、调适、修正学生内在认知系统中迷失的部分,在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实现新的自我。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材的链接

教师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话语体系上的重新编排,紧密联结教材中显现和隐蕴的相关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教材各单元,促使个体对价值标准、原则、规范的甄别、选择、认可、依从和共享,从而定向和定位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激发、驱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信奉和践行。以下表格对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做了梳理:

二、基于认同视角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策略

1.需要驱动,激发价值认同内生力。需要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原始动机和根本动力,人是根据需要的内在标尺进行价值追寻的。每个学生的意识领域都具有向上发展的愿景、不同层次的情感诉求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意向。需要能促进人的生存、发展与完善,理性价值、行为规范的认同是在其自身需要的驱动下进行的。这要求教师能准确把握不同学生的多级、多维需要,思考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带到哪个台阶上,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容上的重难点、认知上的障碍点、思想上的困惑点、行为上的触发点,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以便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良好心理基础,产生教与学的同频共振。

例如,在培育学生的“友善”品质时,可链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男生女生”一框,教师对男女生交往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设计了一个话题探讨环节,分别配以手绘的漫画。话题一:纯粹的友谊被误解,面对“绯闻”何去何从?话题二:情窦初开,彼此产生好感,面对“喜欢的人”何去何从?话题三:喜欢对方,但对方不喜欢自己,陷入“痛苦”何去何从?这样的话题,引导学生做出对自己成长与发展负责任的判断与选择,遵循友善的男女生交往原则,学生道德生活的意义就是在这样无数次的点燃与点化、唤醒与转向中实现的,并形成精神生活的新品位、新境界,从而选择更为良善的道路。

2.情感浸润,融化价值认同润滑剂。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主观与客观之间某种联系的映射,对人的实践具有动力增减和选择指向功能。道德情感是道德认同融通化合的润滑剂,它作为内部的推动力量影响着个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掌握。教师要努力创设自我体验机制,构建重激趣、重诗韵、重渲染的“情感场”,以润泽学生柔软的心灵。可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情愫,借助小品、视频、诗歌、电子相册等方式感染和浸润,唤醒、引发学生的情感响应和探究动机,进而情智相生、情理相融、情通理达。

例如,对于“敬业”,可链接人教版九年级“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一框,教师对不能承担对社会责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多数同学表示一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社会是重要原因之一。基于此,教师播放了《超级演说家》中刘媛媛所做的《年轻人能为世界做什么》演讲视频:“我知道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那种站在风口浪尖上去把握国家命运的人物,你我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升斗小民,是这个庞大的社会机器上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每一个普通人他在自己普通的岗位上做一个好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生下来都注定会改变世界。我更希望我们所有的九零后,你们都能成为那种难能可贵的年轻人,一辈子都嫉恶如仇,绝不随波逐流,你绝不摧眉折腰,你绝不放弃自己的原则,你绝不失望于人性。”这样的演绎,迸发出直指人心、触及灵魂的力量,是德育影响的传感器,是实现教育者与学习者精神通达的脐带。

3.认知加工,构筑价值认同问题场。人的思想接受和行为认同总是会受到自身已有心智模式的影响和制约,并按照自身已有的思维定势接收、过滤、筛选、检验和传播相关信息。认知加工是指个体对外部道德信息刺激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和反馈等心理活动,在情感表达、思维运用、实践活动、人际交往、行为选择过程中构建着自身的道德内化图式,促使个体品德的形成,进而支配人的行为。教师应将课堂时空演绎成具有思考动力的“问题场”,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的内部机理和机制,遵循思维发展的内部规律和运行方式,将学科思维渗透其中。鼓励学生运用逻辑和非逻辑思维,比较与类比、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联想与想象、发散与收敛,触动可再生思维的潜力和张力,在自己的道德图式上建构一定的心理模式、思维图景,以对原有的德性修养图式补白、矫正,不断获得思维灵感、掌握思维方法和提升思维能力。

例如,在引导学生把握“法治”时,可链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防患于未然”一框。教师呈现了中学生马某的自白书:今天是除夕,本来是全家团圆的好日子,可是我辗转难眠,只能在监狱中度过了。我本来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父母离异后,和奶奶一起生活,自从结识了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后,性格变得很暴躁,学会了说脏话、抽烟,旷课、打架。在学校和几个顺从我的同学,给别人起绰号、恶作剧,下课推搡着起哄,趁别人不注意撤掉椅子,都是常有的事。家人也曾多次劝我,可我觉得和他们一起打架很有面子。下课乱翻别人书包来找吃的,在楼道间还常拿黑板擦当足球踢。父母不给零花钱就向低年级学生勒索,不给钱就狠狠地揍他们,慢慢地还学会了偷盗。2013年12月22日,这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我和几个“朋友”在网吧打游戏时被警方逮捕了,因为抢劫罪、盗窃罪、故意伤害罪被判刑。真的好后悔!当初为什么忽视身上的坏毛病、坏习惯,毁了自己,也辜负家长、学校,更危害了社会和国家。现在只能在监狱中度过我的青春!一失足成千古恨!

随后,教师围绕“如何才能避免违法犯罪”这一话题,设计一个幸运大转盘的游戏,让各小组从心理科、道德科、法律科中选择某一科分析,最终对其进行综合医治。这一设计描绘和勾勒了外显、客观、可观察的思维模式,赋予教学一种科学的品质。

4.理性商谈。理性商谈是面对个体价值冲突失衡的现实问题时,以主体之间的地位平等为前提条件,为参与者提供提出论题、求证和批判的机会,展开真诚、真实、正当的对话,通过对规则理性的协商理解机制解决矛盾和冲突,以寻求共识,带来观念差别的理解、消解与和解。在价值商谈、理性争辩的条件下,师生平等地、相互尊重地展开价值的分享、探讨和澄清,以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真正形成。认同不是追求价值趋同,当对差异做到尊重与容忍,当商谈真正具有了“对话、理解和个性化建构”①的特征时,才更易于被学生所认同和认可。教师应创设有效的言说环境,变革思维模式,可在正面感化、互动追问、争辩选择、澄清困惑中激发学生对不同价值观的分辨、评价、选择,让学生逐渐积淀起自己的价值期望和价值判断,最终满足社会发展的某种应然期望,增进道德行为的公共意义。

例如,在培育学生追求“民主”时,教师可链接人教版九年级“依法参与政治生活”一框,用网络截图的方式,出示南京网络平台上的一个帖子:江宁区政府无权调整南京人大的决议,随意调整烟花禁燃区域。

片段一:南京市人大修改后的《南京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中第三条为:在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销售、燃放烟花爆竹。其他禁放区域由所在区人民政府确定并公布。江宁区政府于2014年12月发布的《江宁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烟花爆竹禁放管理的通告》,其中对禁放区域的规定如下: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宁丹路以东,牛首河以北,秦淮河以西,秦淮新河以南)。

提问:1.请比较南京市人大的规定与江宁区政府的规定的不同点。2.江宁区政府的做法合法吗?请说明理由。

片段二:有网友质疑,根据市规定,已明确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境为禁止燃放区域,仅授权区政府可确定其他禁放区域,而无授权区政府可调整或自行解释已确定的禁放区域。但区政府规定对禁放范围作了缩小,与南京市人大的规定形成实质性的冲突,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明确的“下位法违反上位法规定的”情形,应立即予以撤销或修正。

提问:1.网友行使的是什么权利?2.你对网友的质疑是怎么看的?

片段三:江宁区政府工作人员的答复:目前划区的考虑因素是开发区派出所的管辖力量问题,开发区派出所只能管到这么多地方。网友质疑:请问江宁区开发区百家湖地区有派出所吗?管不到所以干脆不管?其他这些地方难道都是治安空白点?

提问:针对江宁区政府缩小管辖区域的行为怎么看?这一设计激起学生对当下生活的反思和对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愿望。

5.榜样自居,搭建价值认同参照系。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对“超我”的认同对行为具有强制性作用。儿童认同谁,或以谁自居,就会以谁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榜样自居是个体对某一楷模认可之后的看齐、模仿、顺从,自觉增加自己与该楷模人物的相同处或相似性,并在行为方式上以他人品行作为自己品行的指向和结果。榜样自居对个体的品德、人格有着全面、持久的影响。教师应创设模仿学习的条件,从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提取典型人物事迹,帮助学生认识到被模仿行为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自我反思与确证,吸收外界新的信息以不断完善已有的内在参照系,并转化为自己能力和人格的一部分,在不断自我认同以后实现自我,完成个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使命。

例如,在“诚信”教育中,可链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做诚信的人”一框。教师展示了一段素材:四川达州9岁男孩小华(化名)和两个小朋友在楼下玩耍,看见一个老太摔倒便上前去扶,不料老太却说是三个孩子将自己撞倒的,赖上了家长。老太痊愈后甚至住到了小华家中,要求赔偿7500元医药费。

提问:1.怎样看待老太的行为?2.假如你是小华,以后你还愿意去扶吗?

师小结:由于家长坚信孩子没有说谎,他拒绝了支付医药费的司法调解建议,以敲诈勒索为名报警。警方最终对蒋某某给予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

随后出示了三段素材:

素材一:尽管我明白当街搀扶跌倒老人有风险,但我还是有一种冒险去搀扶的冲动。我的父母年事已高,独自生活在另外一座城市,我只想靠这样的善举换来一个回报:他们跌倒时,会有陌生的善良的人去帮着搀扶。——石述思博客

素材二:深圳立法保护“活雷锋”的《深圳经济特区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明确,在没有证据证明的情况下,应当认定施救者不是侵权行为人。

素材三:2014年6月14日,国务院正式出台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加强诚信教育与诚信文化建设;加快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提问:你对上述素材是怎样认识的?

师小结:正义可能迟到,但不会缺席!这一设计采取先抑后扬的方式确证楷模行为的意义,触动学生的道德自觉,引导发自内心的精神追随,从而引领学生学会筹划、践履自己的道德生活。

(此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2013年第十期重点课题《初中思品教学模块的创生与实施的研究》(编号2013JK10-L005)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罗松涛)

关于继续使用《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SMLC)》的通知

我刊在2014年继续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合作,对进入我刊初评的稿件使用<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SMLC)》全部进行检测,并根据论文重复率的不同情况对稿件分别进行处理。

论文重复率在15%(含)以下的来稿,视为合格稿件,进入外审程序;论文重复率在15%(不含)以上,30%(含)以下来稿,允许作者修改一次;论文重复率在30%(不含)以上稿件,本刊将视为“学术不端文献”,直接从备选稿件中剔除。特此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