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社会,高校学生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社会热点问题对高校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基于这种情况,高校如何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为此,本文对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对高校思政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社会热点问题高校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热点信息的传播越来越迅速,在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越来与重要的影响。在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校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也在深入展开。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是素质教育理念下培养高校学生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将社会热点问题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受到各高校的广泛关注。
1社会热点问题概述
(1)社会热点问题的涵义。社会热点问题指的是当下发生的、引起人们大范围關注的话题。社会热点问题范围很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体、外交等各个方面。只要是在社会上引起了重大反响的,无论是国内事件还是国外事件,无论是群体事件还是个体事件,都可以称之为热点问题。
(2)社会热点问题的特征。首先,社会热点问题最突出也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具有大众性。热点问题之所以能成为热点,就是因为它为众人所熟知并受到大范围的讨论。其次,热点问题涉及的范围非常广,覆盖面大,传播渠道多种多样,包括电视、手机、报纸等。另外,社会热点问题具有时代性。社会热点问题所涉及的,都是某个特定时期内能够引起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事件,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关注点有所不同。因此,社会热点问题具有时代性。
2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
(1)灌输式教学。在当今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中,普遍以辅导员或者思政老师教授思想政治课为主。这种课堂,往往是以老师为主导,直接为学生灌输主流思想,而大多数学生则处于被动状态中。这种单方面灌输、缺乏互动的教育模式,大大降低了学生足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影响思政教学效果。
(2)掩盖式教学。在日常的管理和教学中,很多高校对于负面的新闻、重大事件都采取掩盖式的方法,把学生同社会上的负面消息隔绝开来。这种教育方式看似是对学生的保护,事实上对于思政教育的开展和学生三观的形成是十分不利的。真正的思政教育,是要让学生了解事实、探究真相,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分析与思考,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否则只会让学生永远处于被动之中,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造成思政教育的失败。
(3)理论式教学。在很多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师只注重理论教学,一味照本宣科,不注重与时事和热点的结合。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过于僵化死板,不适合于思政教育,另一方面也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破坏了学习效果。同时,只专注于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也是高校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践课程的缺乏,导致思政教学一直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这样的教学是不成功的。
3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早已不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利用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思政教学,本身就是在教育方法上的创新,因此更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
在思政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入热点问题,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打破传统授课模式,将课堂交到学生手上。例如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在讨论过后自由发言,最后由教师进行指导和总结。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了课堂,而且缓解了思政课的乏味,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开创平台,扩大学生参与度。各高校应创建自己的网络平台,为学生拓宽获取社会热点的渠道,避免掩盖式教学。在校园网站里,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事实热点讨论平台,方便学生对社会热点的获取,也方便学校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更好地进行思政教育活动。
(3)增加实践活动。在当前的高校思政教学环境下,大部分学校仍然采用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缺少对学生的实践性锻炼。学校应该创新教学思路,拓宽教学渠道,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去接触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加深对社会热点的理解。
在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做好指导工作,针对相关现象对学生进行点拨,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领悟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理解理论,才能使学生真正在思政教育中受益。
4总结
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重点,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到高校教育中,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到高校教育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方式,在进行的过程中势必要遇到很多问题。所以各高校应当对该种教育方式予以重视,不断地进行实践和尝试,发现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使社会热点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真正发挥作用。
作者:梁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