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政治教学正文

浅探打造农村高中高效性政治课堂的策略

  • 投稿柏舟
  • 更新时间2018-01-05
  • 阅读量397次
  • 评分4
  • 66
  • 0
[摘要]由于农村高中在教学资源、人员、资金等方面上的欠缺,导致其教育教学实效不高。要提高农村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脉络,通过设问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开展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善于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归纳学法。

[关键词]农村高中;政治课堂;高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31005603

教学的最大失败是学生厌学,教学的最大成功是学生乐学。由于农村高中在教学资源、人员、资金等方面上的欠缺,造成农村高中政治教学的手段方式较为单一,课堂枯燥乏味,学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教育教学实效不高。良好高效的课堂教学往往能与学生的乐学心理倾向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活动生动传情,学生参与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之中,共同探索知识之谜。特别是新课改后,如何提高农村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已成为我们农村高中政治教师的重要研究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课堂教学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脉络

清晰的教学目标宛如醒目的靶子,为教与学指明了方向。政治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而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制定得是否合理有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敢于发言了,师生互动增加了,小组讨论、小品表演、课堂辩论等诸多课堂活动方式为政治课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然而,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热衷于“花哨”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课堂上“亮点”不断,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导致热闹有余而实效不足,甚至脱离教学目标。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价格由价值决定”这一知识点时,通过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图让学生讨论,然后上讲台演算并填图表,总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分别和商品价值量及商品价值总量共八对知识点的关系。整个过程学生都处于被动状态,教学活动杂乱无章,犹如一个线团难以厘清,导致后面的知识没有有效地讲解,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对于课后练习,学生更是无从入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设置的知识目标过多,脉络繁杂而无主线,学生一下子面对众多知识概念、纷繁的知识关系显得茫然不知所措,致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同理,在这个知识点处理上,笔者播放了从以前“大哥大”手机到今天智能手机的演变视频,然后抛出一个问题:“当代智能手机的功能和质量越来越好,但其价格反而比以前的手机便宜,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理出重要脉络:科技发达,生产技术成熟→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成本减少→决定手机价值少→决定手机价格低。最后让学生探究一道简单的辨析题: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虽不能决定商品价值或价格,但它关系到生产者赢利或亏损。由于知识目标明确集中,主线明朗,学生通过热烈参与讨论,一下就掌握了核心知识,且印象深刻,并能举一反三地解决相关经济问题。

因此,教师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高度关注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数量和难度仔细斟酌,根据教学重难点和学生情况,删繁就简,并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丰富或趣味盎然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提高,使学生学得轻松有趣,教师教得得心应手。

二、激疑生趣,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提出一个问题,胜于解答十个问题。”这话虽然带有一定的夸张色彩,但从古至今“学贵有疑”之说数不胜数。这就充分说明质疑在学习中是极为重要的。学生的求知欲,往往是从疑难开始的,当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难后,就可以在师生的共同质疑问难、分析思考中点燃智慧的火花,促进智力的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的重大线索或奇妙之处提出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引起学生深思。这些问题一旦提出就要解决,从而形成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小高潮。有经验的教师绝不会“代而答之”,使环节趋于“顺利”,而是故意激发学生主动议论、认真剖析,借此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丰富知识,挖掘教材知识的深层内涵,这样,无数个小高潮就能掀起大高潮。

例如,在教学哲学生活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中“意识的本质”时,笔者设置了几个激趣的问题,把抽象内容变得形象生动,并层层剥丝般推向核心内容。笔者先通过动画及图表演示自然界的进化过程,说明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这时设置第一个激趣问题:“人类意识可以说是从动物心理发展而来的,为什么偏偏只有人的感觉、心理等才能被称为‘意识’呢?只要是人就会有意识吗?”正当学生对此议论纷纷、各执一词时,笔者趁机播放了视频“狼孩的故事”,学生很快得出“人的意识不仅仅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更是离不开后天社会实践和劳动”的结果。接着笔者用苏联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的动画演示实验设置第二个激趣问题:“黑猩猩不会就地取水灭火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然后用科学数据及图片显示人和动物脑结构及反射活动的区别,突出了只有人脑才能完成意识活动,论证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最后把“你想象中的鬼神是什么样子的?”作为第三个激趣问题,将学生的探究欲望推向高潮的同时,也顺势导入教材的重点知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激疑生趣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思考兴趣,使学生乐学、乐思,并主动热情地参与课堂活动。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问题紧密相连,是我们探究和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依据。我们在教学设疑时只有“精心”并力争体现“妙”和“趣”,课堂才会生动活泼,避免落入空洞、枯燥的理论讲述之中。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认真分析教材、分析学情,找准教学切入点,针对课文确定重难点、空白点、思维点等,提出简要、准确、生活化、趣味化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

三、课堂教学要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理论性比较强,学生学习时往往不容易理解甚至会出现抵触情绪。因此,政治教师应该深入生活、思考生活,从真实的生活中寻找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反映生活本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其中,获得“学有所用”的快乐。

例如,在文化生活中“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一框中,有位教师在公开课中运用了“中医”这个典型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但效果却差强人意。他通过播放“中医在‘非典’中的作用”的视频设置了几个问题:(1)同学们知道中医吗?(2)你如何看待中医在抗击“非典”过程中的巨大作用?(3)如何才能让中医继续发扬下去?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还零星答出类似人参、拔火罐之类的内容,后面两个问题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只好自己回答再继续发问,最后播放中医的发展历程。个人认为,中医这一教学资源脱离了学生实际。我们作为教师对中医都只是知之皮毛,何况是在象牙塔里的高中生?因此,如果学生对课堂教学资源的了解不深,往往就会出现教师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教学实效自然下降。

同样一框的教学,另一个教师充分利用了本地的乡土教学资源,以广西“三月三”的壮乡文化为切入点,层层设问:(1)我们广西武鸣壮乡年年过“三月三”民族节日,大家能说一说这一节日都有哪些壮乡特色的文化活动吗?(2)我们武鸣每年开展这些节日文化活动对壮乡文化的发展有什么意义?(3)我们是不是要把所有的壮乡文化都原封不动地传承下来?我们在传承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在设问过程中,辅以图片、视频并逐一引导,课堂气氛热烈,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点燃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想说话、能说话、会说话”,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

面对大多数农村学生的实际学情,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注入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资源,如在教学“神奇的货币”时,创设“稻谷换米粉”的情境,组织学生讨论:如果物品都采用这种交换方式,那么“稻谷”就会变成“万能”的东西,也就成了实际中的“货币”。在解读哲学联系的含义时,用“鸡蛋和石头”“以卵击石”等让生长在农村的学生对抽象的概念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加强课堂上师生的双向交流。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的课堂除了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同样也要“对外开放”,引进社会热点。教师可引用新闻事例和学生耳熟能详的网络语言等时代气息浓厚的生活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路,彰显政治课堂的时代性、开放性,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大观园”,让学生思考大千世界中的社会百态。

四、让学生善于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归纳学法

在课堂上,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与被动地接受知识,效果截然不同。我们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正确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解决好教与学的矛盾,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早已被广大教师高度重视,“授人以渔”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学生要真正理解掌握及运用一定的学法,学会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归纳学法。显然,归纳学法决非易事,必须要有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

1.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学法的介绍

教师应把平时收集到的学习习方法以及自己亲身体验过的方法,有针对性地介绍给学生,启发学生不断改进自身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策略。如笔者在教学中讲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与途径时,要求学生用两个词归纳两个方法出来,学生很快找出“科技”与“管理”这两个词。然后,笔者要求学生讨论:“假设你身为经理,你如何用科技武装企业从而提高效益?你又如何从管理手段着手来提高效益?”这样学生很快总结出企业靠科技提高效益最基本的是从设备与职工素质入手,用现代管理直接刺激生产者的积极性,提高效益。这样学生学会了抽丝剥茧抓核心词语来记忆的方法,提高了记忆效果。

2.教学生画“知识树”,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画知识树是掌握讯息重点的有力方法,让学生通过提纲领把握知识体系,这种学习和人脑的运作方式完全相符。高中政治概念、原理多,学生容易混淆,对此可让学生自己去看书作画。通过画知识树,从一个主题,分出许多子题来,有利于学生吸收新知识,使记忆力大增。

如政治根源于经济,以经济基础为出发点可形成这样一条线索:经济基础→阶级对立→阶级斗争→国家性质→国家职能→政权组织形式→政党制度→民族、宗教政策→对外政策。这一线索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不同的需要加以阐述和运用。这样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种种政治制度和政策的根源、基础及作用,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把每章、每节、每单元制成一张图,图的形式可由学生自己决定。图要有中心主题,使用“关键字”,向外扩张,充分发挥想象力,借助不同的符号和文字,不仅要把知识要点联结起来,并且要充满视觉效果,方便理解与记忆。在教学一些易混淆且联系密切的知识点时,可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用图(箭头式、套圆圈、树杈式、图表式)展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然后大家点评并归纳。这样学生能逐渐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慢慢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自己的不足,完善认知结构。

俗话说“文如看山不喜平”。一堂高效生动的课堂教学亦是如此,有醒目的脉络主旨,有使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课堂提问,有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资源,有可内化的学习方法,这样课堂才能充满激情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