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观摩全国思想品德“顶级课堂”后的热议进行了冷思考,对教师如何开展课堂教学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看法:如何理解教师创造性地用教材教;如何正确处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关系;对众多的教学情境材料教师如何取舍。
[关键词]顶级课堂热议冷思考教材情境材料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054
2015年9月,笔者有幸参加了《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编辑部在扬州主办的“全国初中思想品德顶级课堂观摩研修活动”。三位优秀中青年教师同课异构执教《做友好往来的使者》,引起了观摩教师的广泛热议。笔者在参与过程中也深有感触,借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案例回放1】
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第二目的内容《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执教教师: 广东省深圳市龙城初级中学的刘老师。
刘老师把本课课题变为“拥抱和平”。
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和平交流,培养全面、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维护和平与开创人类美好未来的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文明交流,和谐共进,共创未来。
教学主要过程如下。
由师生共唱演唱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引申“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即和谐和平,再引出课题“拥抱和平”,揭示讲课主题是“昨天、今天、明天” 。
情境一:图片《郑和下西洋》。设问:郑和下西洋到过的地方,人们纷纷建庙、建塔纪念他,为什么?学生回答:因为郑和是文明交流、和平交流的使者。得出第一个观点:我们应该做到和平交流、共享文明。
情境二:回忆近代中国的悲惨遭遇和播放2015年9月3日阅兵式视频材料。解读2015年9月3日的阅兵式,看出中国是渴望和平、维护和平的国家。得出第二个观点:今天我们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第三个环节交流探讨:我们如何做一个文明交流的使者。学生交流汇报成果。得出第三个观点:我们要文明交流、共创未来。至此刘老师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后半节课主要是请学生围绕本课内容编歌、点评,再唱歌,展示成果。
思考一:如何理解教师创造性地用教材教?
本课《做友好往来的使者》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第二目的内容。依据课标,在学习第一目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本课侧重于引导学生用世界的眼光去正确对待本民族和世界各国的文化,并学会做一个友好交往的使者;认识到青少年有责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知道面对文化差异时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
其对应的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知道面对不同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既要继承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要尊重、珍惜、保护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
能力目标:逐步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交往的方法。学会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能够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民友好交往,学会用辩证的眼光正确看待外来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学会欣赏别的国家、民族的优秀文化,追求“和而不同的境界”。
根据教材,教学主题是怎样做一个友好往来的使者,关键词是使者、友好往来。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感悟到以下几点:1.要采取平等、尊重、客观、平等的态度;2.要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长处、优点;3.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继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珍惜、保护、尊重各个国家的文化;4.对外来文化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要学会警惕文化入侵和文化霸权;5.在行为上要学会正确对待文化差异的技巧。
新课程强调教师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照本宣科。教师应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与融合。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基于教材、高于教材,要找准教材的知识点和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点,将预设的教材转化为生成的教材。教师应当将教材进行“二次创造”,将教材转化为学材,使师生共同成长为教材的生产者和主人。刘老师把本课的主题定为“拥抱和平”,让学生感受和平的重要性。然而我们成年人有能力来维护和平,青少年怎么来维护和平?在这节课中,教师自己拟定一个主题、自己选择相关情境材料,教材的基本观点、基本知识点都没有得到体现和落实,教材中的情境材料也一律不用,这样实际上完全撇开了教材。
思考二:如何正确处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关系?
新课程提出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思想品德课本身性质使它比其他学科更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没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所以这也是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色。作为优秀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
在刘老师的课堂中,有一半的时间是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和平的主题编写歌词,然后请学生相互点评各自的歌词,再请学生分别运用喜爱的歌曲的旋律来演唱这些歌词。刘老师本人也是非常有个性,喜欢把学科内容编进歌曲中请学生来演唱。那么教师个人特色与学科特色之间的关系该如何处理?是否每节课都必须编写出歌曲,像音乐课、班会课那样来上?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色在哪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之间关系该如何处理?
在课堂上,学生都进行了歌词的填写,也进行了演唱,但实际上,学生的学习热情似乎并不是很高涨,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通过这一活动,学生真的感受到和平的重要性了吗?在生活中真的会去维护和平吗?事实上,这节课并没有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教学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应拘泥于一种,选择的关键,主要是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是否有利于达成思想品德课的目标,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内化,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教学形式在切合教学主题的同时也可以突出教师的个人特色,但必须是有利于教学的,而不能为了特色而去搞特色,否则就偏离了本意,流于形式。
【案例回放2】
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第二目的内容《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执教教师: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朱老师。
播放视频:2015年9月3号阅兵式。
教师提问:在一个个画面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学生:中国军人整齐的步伐,使我感受到整齐的力量。
学生:看到祖国现代化军事装备,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学生:人民必胜、正义必胜、和平必胜,听到了和平的声音。
学生:中国古代需“师夷长技以制夷”,现代我们是自己制造武器,做到了自强。
学生:我关注普京的出现,我个人是普京的粉丝。感受到了俄国与中国的交好。过去,俄国侵占中国……
教师小结:国家强盛,个人自豪,但媒体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这次阅兵说是纪念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也发出了和平的信号。但事实上,此举是为了恐吓邻国和美国,炫耀中国的军力。中国裁军不足以安慰邻国,促强军令天下惊骇。”——《华盛顿邮报》
多媒体呈现问题:小使者们,你们是怎样看待这些观点的呢?(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美国不了解中国,中国是以和为贵的。
学生:这个评论不对的,阅兵是为了和平,美国想破坏俄国与中国的关系,但中国与俄国的关系非常好。
学生:中国自古以来以和为贵,倡导和文化,中国文化要向世界传递和文化中国。
学生:故意挑拨,不怀好意,给中国营造不好的氛围。
学生:借此挑拨中国与邻国的关系,使邻国感到恐惧。
学生:无稽之谈,制造舆论矛盾。
学生:西方评论是自由的,但只代表他们,可以不去理睬他们的。
教师:谎话说多了,会变成真的,我们该怎么做?
学生:对此提出委婉的警告、抗议。中国是一个和文化的国家,要大力给他们宣传我们的文化。
教师:我们要明辨是非,认同中国文化,争取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争取话语权。
教师小结:世界已是地球村,学习他国别忘本;中国人有中国魂,华夏根基要站稳;和平也要防入侵,文化糟粕果断弃;取其精华为我用,和谐强国谱新篇。
思考三:对众多的教学情境材料教师如何取舍?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氛围中,能使学生真正进入“身临而入境”“体验而晓理”“感受而动情”的境界,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创设情境的课堂才能有趣味,有滋味,有深度,有广度;才能有激情的碰撞,灵性的涌动,精彩的生成;才能实现价值的引领、个性的张扬和心灵的对话。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为使学生需之切,教师就得做到‘胸入境,入境始于亲’。”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中才能激发起新的学习冲动,从而保持热烈而高涨的情绪投入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在本课中,朱老师选用了2015年9月3号阅兵式这个视频材料,创设的教学情境富有时代性,也很有感染力,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有精彩的生成。但我们不难发现,教师选择的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论文和论文代写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一情境材料存在是否切合本节课主题的问题。对于阅兵式,学生其实感受最深的是中国的强大以及中国维护和平的决心和力量。而本节课的教师选用这一材料是为了说明主题:优秀的中华文化我们要传承,同时要防止文化入侵。很明显,教师所选材料与教学主题不符,学生所答和教师预设的目标偏离,尽管教师竭力引导,也不能达到预设的目标,教师只好匆匆呈现结论结束课堂。由于情境材料选择不够贴切,还导致本节课教学时间明显不足,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面对众多的教学情境材料,教师所选择的材料一定要与教学主题相吻合,要典型、独特、有内涵,还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扬州“顶级课堂”热议后的冷思考
- 投稿毒辩
- 更新时间2016-03-01
- 阅读量314次
- 评分4
- 赞26
- 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