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政治教学正文

思想政治选修课教学的特征与实施

  • 投稿安静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828次
  • 评分4
  • 55
  • 0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选修课程的课堂教学,从课堂主体、课堂内容、课堂目标、课堂文化等角度看,具有选择性、拓展性、过程性、宽容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要做好指导者、参与者、引领者的工作,学生必须具有自主性、反思判断力和学习责任感。

关键词:选修课程 课堂教学 特征 实施

作者简介:沈毓春,男,嘉兴教育学院,中学高级教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思想政治选修课的教学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也有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由于选修课程的目标定位、任务设置、达成目标的路径乃至考核评价等都有其特点,选修课堂教学应有怎样的特征及操作路径?本文选择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拓展课程的课堂教学,从课堂主体、课堂内容、课堂目标、课堂文化等角度加以研究。

一、选择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选择性,是选修课程最显著的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志向和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学习的课程。在此基础上,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具体学习自己所选择的课程时,同样享有选择的权利,选修课堂应该具有选择性的特征,这种选择性是学习真正发生的前提和基础,并伴随学习的始终。

选修课堂的选择性特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建构的过程,是一个内外相互作用的过程,既具有强烈的自主性,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创造性,大致可以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能力,有选择性地就课程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学习、解决。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不是被动接受外部信息,而是主动进行选择。在课堂学习中,学生接受什么,忽视什么,以什么方式将接受的信息加以重组和改造,以什么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选择。其次,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学习内容及深度和广度,有选择性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或任务)。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了他们会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及广度和深度。再次,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合作的伙伴,并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同学分享。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合作伙伴以及伙伴之间的交往形式都必须经过学生的自主选择,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合作与交往的方式,进而会出现不同的学习。

选修课堂的选择性特征,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挑战,对课堂操作提出了路径要求。

首先,教师要对课堂上进行讨论、学习的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并提供“超市式”、“自助餐式”的问题(任务),供学生自主选择。在学生选择任务后,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选择完成任务的合理路径。浙江省2013年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的主题是“我国的农业”,嘉兴老师以“休闲农业”的视角展开课堂学习,围绕课堂学习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四道文化自助餐”——休闲农业的四种类型:大中城市周边休闲农业区、依山傍水自然生态休闲区,少数民族休闲区、特色农业休闲区,供同学们选择学习并进行创造性的设计。

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话语权,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情境。采用适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如调查研究成果展示式、辩论式、演讲式、擂台式等,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拓展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式方法。浙江省2013年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中,湖州老师以“湖州家禽业健康发展”切人。学生在课堂上就自主选择的问题,将课前调查的成果和初步分析分组展示,先由学生进行3分钟左右的调查介绍和分析,然后开展对话互动,有疑问的学生进行提问,教师也加入到提问的行列中。课堂学习成了调查研究成果展示会、研讨会,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话语权得到充分尊重。在交流中、研讨中,师生共同完成了学习任务。

再次,课堂学习的选择性是学生学会自主选择的过程,学会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过程。选修课堂的选择性特征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自主性、反思判断力与学习的责任感,没有学生学习的自主、反思、判断与责任,真正意义的学习选择就不可能发生。以2013年浙江省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我国的农业”为例,嘉兴老师在课堂上呈现了“四道文化自助餐”,作为学生合作学习的任务,学生在课堂上根据合作学习小组的特长和兴趣,自由选择。课堂上学生对学习任务的认领和完成非常踊跃,表现出小组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因而,学习内容比较深入、学习成果比较显著,学生最后都能设计出有个性的休闲农庄的建设方案。

二、拓展性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拓展类选修课程,十分注重“精选学生终身适用的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社会公正、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学生经验”。在学习内容上,必修是选修的基础和前提,必修拓展课程是对必修课程的延伸、拓展、补充、巩固,是对必修内容进行拓宽和加深。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拓展课程,包括国家选修课程的三个模块,还有大量的学校自主开发的必修拓展课程。国家选修课程《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是对必修2《政治生活》的拓展与深化,《经济学常识》是对必修1《经济生活》的拓展与升化,《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主要是对必修教材中相关法律问题的深化与拓展。在模块设计上采用“专题式”,学习的内容比之必修教材更高深更复杂更宽广一些,这就决定了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拓展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上的拓展性。

学校自主开发的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拓展课程,一般是学校根据师资力量、学生需求、结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环境、资源、人口的现状,或者结合当前社会公众普遍关注而且对学生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热点焦点问题,选择与必修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主题,自主开发与实施的。较多采用专题式的呈现方式,如浙江省精品课程《生活与伦理》、《温州经济》、《投资与理财入门》、《法律与生活》等。这类必修拓展课程,是对国家选修课程的一种补充,也是学校特色发展的一种表现,对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拓展课程,不管是国家选修课程还是校本选修课程,对必修知识的拓展,大致上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由“点”到“面”的拓展、提升,是最基本的形式。由必修课程中的某个“点”到必修拓展课程中的一个“面”。这个“点”通常是“重要的观点”或“重要的原理”,这个“面”是以“重要的观点”或“重要的原理”为核心的知识体系。比如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中“价值决定价格”是一个“点”,在选修2《经济常识》专题二中,就拓展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进而拓展到“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马克思的经济危机论”。

第二种形式:知识内容在“深度”方面的深化,是拓展、提升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这种形式的深化,是对必修知识的进一步挖掘、探究。比如必修1《经济生活》第二单元中“企业要诚信经营”,第四单元中“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相关的内容在浙江省精品课程《生活与伦理>教材中,深化为一个专题“经济生活中的伦理”,从“经济活动与经济伦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济伦理规范、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结合“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思想”展开论证,在深度上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深化。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拓展课程的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要作适当的拓展,在教学要求上有适当的提升,这是基本的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本人的专业素养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造性地进行增、删、调的处理。

对于由“点”到“面”的拓展、提升,在教学中,应该抓好“点”,铺好“面”。抓住“点”,符合逻辑地逐步展开,形成围绕该“点”的知识体系。比如,由“价值决定价格”拓展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紧紧抓住“价值决定价格”这个点,采用联系日常经济现象的方法,拓展到商品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帮助学生理解“劳动形成价值”的观点,可采用讲授法和比较分析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最后通过结构图的形式把这些知识整合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知识体系。对知识内容深度上的“深化”,在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在回顾必修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材料或案例,引导学生研读教材,逐步深入学习。

三、过程性

高中思想政治选修课程,强调“过程目标”,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拓展课程的课堂教学应该具有过程性特征。“过程”是指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体验、活动、探究中进行学习,既有外在的学习活动过程,如资料的收集过程、问题的探究过程等,又有内在的学习思维过程,如辩证思维的过程、推理论证的过程等。选修课堂的过程性体验,能够带给学生情感的滋养、品质的陶冶和思维的训练。

对学生个体体验和发展的尊重,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拓展课程课堂教学过程性特征最核心的体现。学生在选修课堂中的探究、交流,在对知识掌握的过程中,达成情感上的体验,尤其是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领域的发展和体验。国家选修课程3《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较为具体地介绍了重要的国际组织,分析了西方主要国家的政治制度的本质,也分析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帮助学生理解维护世界多样性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在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而上述内容容量大,又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采用探究、交流方法,突出知识掌握和情感体验的过程。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拓展课程的课堂教学,其过程性特征还表现在重视知识产生、发展和掌握的过程,重视对知识的发现或再发现,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要经历一个“感受——认识——运用”的过程。国家选修课程2《经济学常识》,通过对斯密和李嘉图理论的分析,以及对近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践及其主要模式的分析,通过对“市场经济”的产生、发展过程的分析,引导与帮助学生理解当前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性和重要性,从而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拓展课程课堂教学的过程性特征,要求选修课堂更多地采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内容的特点,设计出适合学生需要的探究学习目标,努力创造“问题——试探性假说——批判与检验”的探究途径。教师要努力将学生置身于思维发生、发展、形成的生动过程,引导他们亲历观察、猜想、分析、验证、应用等学习活动。2013年浙江省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执教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重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过程、思维培养的过程、情感体验的过程。温州教师选择“我国的粮食安全”为内容展开学习,在导人部分视频播放电影《1942》片段,学生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受到了极大的情感震撼!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拓展课程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之中,进行思考、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主动感受情感的体验,这种情感体验是建立在课堂上专注投入后的一种自得,是属于个体的体悟,而不是教师的解读和灌输。

四、宽容性

从课堂文化视角看,选修课堂具有宽容性的特征。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课堂文化,不适应选修课程的要求。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担负着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并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任务,需要我们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拓展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重构课堂文化,营造出民主、开放、宽容的课堂文化,促使学生逐步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拓展课程的宽容性特征,首先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宽容。师生民主平等的课堂地位,教师尊重学生对知识的选择性学习、问题的选择性解决、学习伙伴的选择性合作;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等行为规范可以与必修课堂有别;尊重学生对问题的质疑、追问,尊重学生在“正能量”的前提下对问题的不同看法等等。可见,这种宽容并不是在观点、思想、情感方面放弃原则,而是在课堂文化视角的民主、开放。其次,表现在学生之间的宽容,学生对教师的宽容。在课堂上,同学之间应该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关系,既有个体学习又有合作学习的关系。第三,还表现在教室文化(物理空间)的营造,教室布置要便于学生开展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的场景。如U型、六角型等。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拓展课程的宽容性,要求师生共同努力做好四项工作。第一项工作是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第二项工作是师生之间要创设平等、民主的环境进行交流和沟通。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挖掘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产生的火花,让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彼此碰撞、交融,从而让真理脱颖而出。第三项工作是努力创造“问题——试探性假说l-一批判与检验’’的探究途径,教师应敢于接受学生对自己提出质疑。同时,教师还应善于引导学生提出质疑。第四项工作是要以课堂为中心建立学习共同体,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拓展课程的课堂教学的选择性、拓展性、过程性和宽容性等特征,都是建立在自主性的基础之上的,选择性、拓展性、过程性和宽容性交织在一起,选择性、拓展性、过程性的实现过程也就是宽容文化的形成过程,通过“三性”培养学生的宽容品质。

(责任编辑:王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