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政治教学正文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课堂实录

  • 投稿赵勇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358次
  • 评分4
  • 62
  • 0

蓝利军(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比较政府行使权力搞建设的两种不同后果,认识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通过对“国家账本”的探究,懂得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在于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2.能力目标:结合“国家账本”的探究,学生学会行使对政府的监督权,了解政府为主动接受监督所做的努力,运用学科观点学科方法观察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现象,一分为二看待权力,学会辩证地观察问题、认识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我国政府权力的行使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形成正确的权力观,提高参与监督政府的积极性,提升参与民主监督的公民素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是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关键。

2.教学难点:为什么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教学过程】

同样的权力,不同的效果

教师:学习政治要关注社会、关注现实,今天我们的课堂学习就从社会观察人手。让我们跟随记者一起走访段老先生一家,看看段老先生家今年的冬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观看视频:《老楼新生》,概括视频要点(略)。

教师:段老先生家告别往年冬天的室内低温过上了暖冬。同学们可能会问:段老先生家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百姓是如何看待政府做法的?继续播放视频《老楼新生之心声》。

教师:段老先生家的变化,得益于北京市实施的老1日小区改造计划。北京市政府自2012年起出资150亿元,对现有老旧小区房屋进行综合改造,统筹解决好抗震节能、设施配套、停车管理等问题,力争到2015年全面完成1582个老1日小区的综合改造任务。

市政府把“民生工程”办成了“民心工程”,老旧小区改造成为北京城市建设的新亮点。

教师:下面请跟我一起来看看另一些城市景观,说出你的第一感受,并猜猜这些景观最有可能是什么场所?

学生活动:观看资料,交流感受。

教师活动:高台阶、大柱子、大广场等建筑元素的运用,让这些建筑物看上去非常豪华、气派、壮观……它们到底是什么场所呢?图一是某中部省份的一个区政府办公楼,耗资3000万元,外形酷似美国白宫;图二是南方省份某区政府大楼,前面广场据说比天安门广场还大;图三是西部某县国土资源局办公楼,该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国土资源局只有36名工作人员;图四是某县政府大楼,该边疆贫困县至今也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面对这些占地面积大、装修精美、远超实际需求的豪华办公楼,你也许会有另外一种想法了。没错,许多人与你有同感。观点展示:

“站在这些豪华的政府大楼前,第一感觉

就是自己特别渺小,与这些大楼的心理距离

很远。”——最早开始拍摄各地政府办公楼的

摄影师小白

“很难相信这些是市属区县的政府办公

楼。”——北京某事业单位员工

“现在许多地方大建豪华办公楼,美其名

日是为了改善政府形象。殊不知,在老百姓

眼里,简朴的大楼远比豪华大楼更能为政府

赢得良好的形象。”一——民意中国网,某网友

教师:同样是政府出资搞建设,同样是政府在行使权力,却是不一样的效果:一边是百姓的交口称赞,一边是百姓的惊呼和质疑。权力到底是什么?权力的行使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教师:政治发展史上对权力有如下的认知,怎么看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说出理由。

观点一:“权力是造福服务对象的工具,是实现老百姓福祉的必需品。”

观点二:“权力是一种堕落的、无耻的和腐败的力量。”

学生各抒己见:

◇权力用的好可以为人民造福,一如北京市的老旧小区改造,也认识到权力一旦被滥用,就会危害无穷,就像豪华的政府办公大楼的修建。

◇权力是天使,但不加限制的权力能让天使变成魔鬼!

◇权力是把双刃剑,必须设定权力行使的界限,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没有任何一种权力可以超越制约,权力必须制约和监督,才能造福于人民。

结论1权力是把“双刃剑”。权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滥用,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教师:就如孟德斯鸠所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占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因此,在任何情况下,权力都要在一定界限内行使,哪怕是出于好心,是为了办好事,哪怕目的正确、初衷良好,权力也不可逾越应有的边界。从这个角度看,不仅“恶意的权力”要被关进笼子,而且“好心的权力”也要被关进笼子,否则就难免好心办坏事。

邓小平曾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也就有了今天的共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过渡:怎样把权力关进笼子,把权力关进什么样的笼子?请大家和我一起来关注一个特殊的账本——国家账本。请带着这两个问题看视频,一是国家账本是什么?二是国家账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探究《国家账本》

学生观看视频《国家账本》并回答问题(略)。

教师:国家账本仅是一个形象的称谓,实际上国家账本就是国家预算(财政部向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提交审议的是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报告)。晒晒国家账本就是预算公开。

学生探究:接下来我们要思考下一个问题:我国政府为什么要晒“国家账本”?即我国政府为什么要预算公开?

学生观点:财政资金来自于税收;我们有知情权等等。

教师:从视频中我们知道:2013年中央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关税及非税收入。政府财政资金主要来源于税收,人民群众作为纳税人,有权利了解自己缴纳的税收的使用情况,如用在了什么地方,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

我国公民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因此,政府必须晒国家账本(政府必须预算公开)。换言之,政府晒国家账本能切实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只有加强对国家预算的监督,才不会让政府官员出现“财政幻觉”:以为财政资金是“自己的”,爱怎么花就怎么花,别人管不着。政府预算应不设条件地、全面地、详细地公开,接受社会对于政府权力的监督。

所以,要用公民权利来制约政府的权力。只有用公民权利制约政府权力,政府权力才不会越界去挤占公民权利的空间。“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十八大报告)

学生探究:还有没有更根本的因素要求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呢?

教师: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主要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前者是权力的来源,后者是权力的功能。我国《宪法》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宣示了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在我国,人民是一切权力的所有者,政府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因此要受到人民的制约和监督。

资源链接:1945年7月,黄炎培与毛泽东的延安窑洞对话:“中共能否跳出由盛而衰而亡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当时的回答令人振奋:“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致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教师:我国财政预算公开历程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国家机密,不得向社会公开到部门预算“细账”向人大代表公开再到政府预算逐步向社会公开,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这个历程。

资源链接:《国家账本>公开历程

第一阶段:国家机密,不得向社会公开

1951年出台的《保守国家机密暂行条例》中规定:国家财政计划和国家概算、预算、决算及各种财务机密事项是国家机密。因此,国家预算不能公开。

第二阶段:部门预算“细账”向人大代表公开

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财政预算逐步向人大代表公开。1999年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提出编制部门预算,细化预算等要求。自此,部门预算细账开始向人大代表公开。当时,部门预算资料被标上“秘密,会后收回”字样,预算文本掌握在代表团团长手里,代表要看预算案,得向团长借阅。

第三阶段:政府预算逐步向社会公开

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政府预算、决算报告、财政收支,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列为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

2009年10月广州市财政局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部门,在网上全部公开当年114个部门预算,被称为我国预算公开的“破冰之旅”。

2012年7月9日国务院发布《机关事务管理条例》,首次从立法角度对“三公经费”等机关事务活动进行规范。

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修正案》开始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

回望预算公开的路径,实际上就是民主法制前行的历程。预算公开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以法律为依据的。政府权力必须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有授权”的政府权力不得滥用。

结论2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关键: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1)一靠民主:发挥人民民主和公民权利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2)二靠法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

◆有这样一笔预算资金

教师:刚才我们着重分析了我国政府为什么晒账本,接下来我们继续分析政府怎样晒账本才能让花钱更科学、更合理?我们从某县一笔预算资金使用情况人手观察国家账本该怎么晒。

资源链接:某教育基础薄弱县在财政预算中安排500万用于社会建设服务专项资金。青少年教育、养老助残、体育健身类服务项目将成为这笔资金投入的选择方向。有如下选择:

改善10所学校的教学设施;作为养老助残券发放到老人手里;分批次组织民政部门相关人员赴欧洲考察社会保障制度;改善20个社区体育健身类项目……

学生讨论:1)如何选择更合理?该听听谁的意见?——该县政府广泛听取了公众、专家和人大代表的意见,最后确定将500万元用于改善10所学校的教学设施。

2)怎样确保资金使用规范?——为了确保这笔资金使用规范,该县政府加强审计查账、主动接受上级政府检查且通过媒体定期公布资金使用情况……

3)发现资金使用出现问题了怎么办?谁问责?——这笔资金中有40万元被教育行政部门用于购置公务用车和出国考察。问题被查出后相关责任人依据情节轻重分别被给予撤职降职、开除党籍的处分,并被移送司法机关。

仔细分析这笔资金使用流程,无论是预算决策、预算执行还是预算监督,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关的监督主体在进行监督,确保了这笔资金得到有效地使用。由一笔具体的资金使用,我们勾勒出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学生归纳:政府预算既受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公民与社会、司法机关的监督,又要接受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结论3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图(参见教材)

学生探究:政府主动“晒”账本接受监督有何意义?

教师:预算决策、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恰恰与政府权力行使的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相一致。在预算决策环节广泛听取公众、专家等.各方意见,有利于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在预算执行环节接受来自各方监督有利于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T作失误;在预算监督环节加强监督能防止滥用权力.这样就保证了权为民所用,有利于建立有威信的政府。

结论4政府自觉接受监督的意义

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决策环节)

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T作失误。(执行环节)

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廉洁清正。(监督环节)

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民,建立起一个具有威信的政府。(综合)

过渡:预算公开仅仅是监督政府权力行使的一个内容,需要创造更多的条件让人民全面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政务公开就是阳光行政的重要举措。

教师: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灯光是最好的警察。列宁曾说:“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没有公开性而来谈民主制是很可笑的。”要“当着群众的面办一切事情”,这样才能真正地接受监督,正确地行使权力。

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陆续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和办事公开制度。

资源链接:“8890”(天津的政务公开平台);“公开透明,公正公平”的公租房申请。

学生思考:谁公开?对谁公开?政务公开的意义?

结论5政务公开的意义

对公民——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对政府——规范政府及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公信力。

教师总结:本课主要讲了两个大的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二是怎样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权力的监督,我们可以做什么?《百喻经》中有一个“鹦鹉衔水”的故事。森林着火了,飞禽走兽纷纷逃离,唯有一只鹦鹉衔水来灭火。“这么大的火,你这点水有什么用呢?”鹦鹉答:“大火能不能扑灭不知道,但自己曾生活在这里,总要尽自己的一点力的。”不去斤斤计较于所处环境的艰难与恶劣,只是去做自己该做的,有几分力就出几分力。社会是公众的,成就一个好的社会不易,需要我们有鹦鹉衔水的努力。

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应体现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本课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来引导学生感悟、体验、理解对政府权力的行使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途径和意义。为纠正学生因对现实生活中的局部不良现象而产生的认知偏差,引导其能以客观的、辩证的视角来认识权力。在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情境的设置上,没有选择常用的“拍苍蝇”和“打老虎”式的反腐案例,而一以贯之政府“钱袋子”的管理、使用及效果,引导学生形成公正客观的认知:在任何情况下,权力都要在一定界限内行使,哪怕是出于好心,是为了办好事,哪怕目的正确、初衷良好,权力也不可逾越应有的边界。从这个角度看,不仅“恶意的权力”要被关进笼子,而且“好心的权力”也要被关进笼子,否则就难免好心办坏事。

2.重视主体参与、知识体验、情感内化的三维统一。整个教学过程是通过“一样的权力,不一样的效果”到“探究国家账本”、“有这样一笔预算资金”几个环节的设计,层层推进,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进一步追问反思,追求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效果良好。

(责任编辑:王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