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玲玲(江苏省江阴市青阳二中)
笔者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达成思想品德学科教育实效,必须在教材的阶段性教学目标、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科学合理地作出教学评价等方面付出努力。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思品学科的育人功能。
1.确立微观目标,创新使用教材。纵观现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图文并茂,围绕教学主题的生活情境比比皆是。作为学科教师,既要瞄准、击中章节教学的靶心,将相关理论素养和道德行为有效传递给学生,并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但又不能采用机械记忆要点和结论的方式,而应灵活创新使用好教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得靠老师的善于运用。”新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非常重视,提出资源开发的多种途径和方法。由于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具有较强烈的生活气息,但又不乏一个又一个观点和道理,这也是思品学科的落脚点所在。因而,学科教师要立足教学目标,努力寻求、开发和利用多种与之相关的社会生活资源,找到课内外资源和课堂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例如,在教学九年级有关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内容时,教材列举呈现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之处,我们必须毫无保留地将它们作为目标达成的强大载体,而且要让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素材扎根于学生心田,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但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绝不能滞留于昨天的历史,更应对其进行传承与发展,弘扬传统文化之中的优秀内容,赋予中华民族精神更新的时代特点,教育学生自觉成为践行伟大民族精神的行动者。这就需要教师有选择地引进具有时代气息的典型素材、典型事件和道德模范等,以及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资源,立足教材,又宽于教材,高于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助推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
2.完善教学行为,行为张弛有度。教学手段、学习方式从根本上都是受制于教学内容,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特定教学内容的客观需要,并依据适度原则,选择最需要、最适合、最高效的教学活动,确定最适合的学习方式。虽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途径有据可循,但也不能干篇一律,“眉毛胡子一把抓”,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探究等作为模式到处生搬硬套。要学会“弹钢琴”,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分清各个环节的主次,具体分析教学内容,然后根据需要再不同程度地选择教学行为。需要合作学习时则采取合作方式,需要小组讨论时则采用讨论方式。不能刻意苛求于合作讨论的教学形式,需要思想品德课教师灵活把握,因内容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再有,即使教学内容很有采取讨论、辩论、合作探究的必要,但这些教学行为的开展也不能是漫天撒网和漫无边际的,“圆”的半径要适度,恰到好处,更不能偏离圆心,对过程控制应张弛有度。初中思想品德课内容琐碎,道理繁多,只有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手段,学科教学才可能是有效的,其育人、育智功能才能得到发挥。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编排较为丰富,例如,七年级内容主要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包括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以及与学生个体自身相关的方方面面,这些可以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其置身于有关生活情境之中,感知感悟,通过思考与内省来规范行为。再如,九年级内容着重呈现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大政方针内容,相对而言比较理论化、抽象化,距离学生较远。思品课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以小见大,由近及远的方式,化抽象为形象具体,逐渐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改进评价方式,有效激励学生。课堂评价具有导向、激励、诊断等功能。只有科学的评价才能发挥这些功能,如果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标准发生偏颇,不仅不能发挥课堂对学生评价的导向、激励、诊断等功能,还会影响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压制主体参与程度,甚至会误导学生,给教学带来不利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评价必须摒弃对新课程理念的断章取义式理解,要做到评价即时性、适度性,即要把握评价的时机和评价的数量、程度;同时还要做到评价的科学性,即要全面评价学生,看到优点所在,但也不能放大优点,同时还看到问题和不足。实事求是的评价,对学生是一种教育和尊重,会使学生珍惜教师的评价,并能从教师的评价中真正发现自己“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此外,评价的主体不宜单一,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可以发挥小组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的优势,使得评价主体多元,评价结果更客观、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给我们提供了众多科学合理评价的可能,诸多社会生活现象、人生道理、行为规范与法律法规、国家大政方针等内容都是我们需要作出准确评价的重要落脚点。它们对于规范和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理解和践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内容,都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进而使学生更好地“明理”、“根植”、“践行”、“升华”。事实上,这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用意所在。唯有课堂评价准确到位,方能有效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奠定基础,实现教书与育人双丰收。
高效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必须认清教学目标、教学行为方式和课堂教学评价之间的相互关系,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合理采取教学行为方式,科学作出课堂教学评价,将教师与学生、课堂与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和谐互动,这样才能使学生喜欢思想品德课,让思想品德课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最终达成思想品德课的培智和育人功能。
(责任编辑:罗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