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政治教学正文

灵活引领责任感教育

  • 投稿浅川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543次
  • 评分4
  • 96
  • 0

胡学贵(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六中学)

责任意识是当今社会一种重要的公民意识,也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紧迫任务。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方法,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一、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人手,逐步渗透责任意识

首先,教师在工作中应身体力行,渗透责任意识。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用自己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行为方式来影响学生,这样可以逐渐渗透责任意识。例如要求学生遵守时间,教师必须按时上下课;安排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教师必须认真查阅并记载,这体现出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更体现出对职业的责任感,从而使学生从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中潜移默化,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逐渐形成对自己、对朋友、对父母、对集体乃至于对国家和民族负责的责任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其次,在规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中渗透责任意识,培养责任感。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从抓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人手,严格校纪校规,帮学生养成律己习惯,培养责任意识,做到对自己行为负责,学做负责任的公民,从而达到培养责任感教育的目的。

二、从教学内容人手,唤起学生的责任意识

1.利用法律常识的规范作用,唤起学生的法律责任意识。法律是公民的责任底线,可以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法律常识教学,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唤起学生的责任意识。例如,我在讲授八年级下册“尊重和维护隐私权”一课时,首先使学生明白:国家通过法律形式确定隐私权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其义务也就是我们应承担对他人的责任。从个人角度讲,只有享有此权利,才能使私人生活安宁,自由参与社会活动,发掘潜能,发展智慧,增长才干,成为一名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才能很好地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从他人角度讲,尊重他人的隐私既履行了法定义务承担了法定责任,又是对他人负责的行为,承担了社会责任,这同样也维护了自己的信誉、社会的和谐。

2.利用时事热点,唤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社会生活是体现责任意识的主阵地。在教学中结合时事热点进行责任感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例如,我国“辽宁舰”与“歼15”成功对接后,我结合教学使学生明白“辽宁舰”与“歼15”成功对接的意义:它标志着我国国防科技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体现了我国在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也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因此我们应该向“歼15”的总设计师罗阳学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将自己的所学奉献社会,借以唤起学生的责任意识,引领他们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此外,还可以发挥榜样人物的激励作用,唤起学生的道德责任意识。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引入在社会生活领域中出色完成自身责任的先进人物事迹,使学生在感同身受中体验道德责任意识。例如,我在课堂上组织同学们观看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如背起妈妈去上班的老师等。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这样的人能够受到全社会的嘉奖或褒扬。

三、从教学方法人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1.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学中教师科学深入挖掘教材,据此帮助学生形成在其位就要尽其责的意识,使他们认准自己的角色位置,勇敢承担自己的责任。如在讲授初一年级“珍惜新起点”一课时,通过设计活动漫谈初中生活新特点,使学生明白初中学习生活困难重重,要想很好地完成学业,需要同学相互合作互相帮助,更需要创造一个好的班集体。紧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创建好的优秀班集体?请学生们出谋划策。在活动中学生明白作为班级一员,只有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才能创建优秀班集体的道理。课后要求学生每人设计一个班级的奋斗目标,增强学生对新集体产生认同感,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班级责任意识。

2.理论联系实际,从理解生活中激发责任意识,培养责任感。教师要深刻领悟课改新理念,勇于创新。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形成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培养责任意识。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国家形势以及各种热门话题分析书本上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这样既增强课堂的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强了他们对社会实践的理解,使其在形成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激发出生活责任感,从而引导他们做负责任的人。

3.优化课堂设计,在良好的学习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落实责任行为。有了责任意识进而形成责任感,还需责任行为来证明。因此,教师要从优化课堂教学人手,有意设置一些问题和任务,要求学生在合作的方式下完成,来落实责任行为。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学期“珍惜新起点”时,我组织了一个“班徽设计我做主”的活动。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班徽”,每组派代表讲述班徽的寓意。活动中小组成员首先进行讨论并将构思草图达成一致,然后群策群力完成任务。活动小结时,请学生分享合作设计班徽的感受,学生都谈到了组内成员分工负责、团结协作,是设计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这个过程使学生真切体会到了什么是负责任的行为。学生在责任意识的指引下,自觉承担了相应的责任,使得整体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并获得合作成功的体验,也体会到了有责任感的意义。

毫无疑问,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教学中落实独立的个性,肯定和尊重个体自身的价值、尊严和人格独立,是新课程道德教育的基础,也是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作业、听课等小事做起,强化学生对自己负责的意识,加强自我教育。学生在自我投入、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中,能否做到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激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责任教育的成功与否。由此可见,责任意识的形成正是责任主体在无数次的内化与外显的交替中逐步形成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的有效手段。

(责任编辑:罗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