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政治教学正文

基于真问题引发真思考

  • 投稿胡大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473次
  • 评分4
  • 36
  • 0

张翰

摘 要:本文针对近年来师生对江苏卷主观题不适应的状况,分析江苏卷主观题在命题中形成的命题新特点:通过设置真问题,引发学生真思考。从探索和实践、理念与风格、命题与教学三个维度对真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旨在引导师生更为深刻地认识江苏高考政治主观题命题的新特点,在平时的试题命制和教学中更好地指导学生,切实提高主观题命制的水平和复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真问题 真思考 新特点

作者简介:张翰,男,江苏省扬中市教育局教研室,中学高级教师。

2014年江苏高考政治考试结束后,师生普遍反映,主观题比较难,感觉一些问题设置的角度与平时训练的题目不太一样,一些题目靠传统的列出知识点的方式难以作答。问题出在哪里?纵览江苏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我们发现,近年来,江苏高考政治主观题命题不断创新,命题人不迁就学生和高三教师的应试经验,引领学科教学砥砺前行。在继承江苏自主命题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通过设置真问题,引发学生真思考的命题新特点。而一些教师缺乏应有的敏感性,对高考的研究滞后于高考命题创新的步伐,没有认识到这一新特点及其提出的新要求,更谈不上在命题和教学中采取有效的对策。

一、真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江苏卷注重考查真问题的命题新特点是在不断探索中逐步形成的,经历了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

1.真问题的内涵界定。《现代汉语词典》对“问题”的释义中有这样两项:(1)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2)必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用英文中的“question”和“problem”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问题”的这两个释义。我们所说的真问题是指,依据对社会生活中难以解决而有待解决的困难或现实问题(problem)的审视而提出需要考生回答的问题(questiom)。

2.真问题的探索历程。这一过程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命题者满足于设置一个需要考生回答的问题(questiom)即可,这其中出现了一些思维含量较低的问题,如江苏自主命题之初出现的,“请你简述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的区别。”这类问题脱离了具体情境,考查目标是对教科书知识的简单再现。第二阶段,命题者采取了情境化命题模式,认识到问题必须基于情境,注重通过选择典型案例、成功经验、社会热点等创设情境,提出需要考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这一阶段解决了情境和问题的粘合问题,避免了知识再现类试题的出现,但较多的题目是从知识视角提问,案例、事实只是用来印证观点、理论正确性的。如2009年江苏卷第35题(1)“对甲型HIN1流感的研究过程体现了有关人类知识的哪些哲学道理?”(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的。”2011年江苏高考卷第35题(2)“‘包容性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个道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这类题目最主要的缺陷在于问题(questiom)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是命题者编造出来的,设置的问题只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材料是如何印证理论或观点的正确性,无法引发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problem)的真正思考。

3.真问题的正式成型。2011年第34题的出现,标志着进入了第三个阶段。该题以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为背景创设情境,首先要求考生“将表一和表二中的A、B两处数据补充完整,并概括出上述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要求考生“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人民币升值为什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由此,命题者开始有意识地命制依据对社会生活中现实问题(problem)的审视而提出真问题(questiom)的主观题;2012年江苏高考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企业发展的影响问题、微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情感淡漠的问题;2013年,城镇化浪潮冲击下,乡村文明衰落的问题、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问题、中国制造业面临的“空心化”问题;2014年,“到此一游”的社会文明意识问题、粮食安全问题、互联网金融及其安全问题。由此可见,这类试题在江苏高考政治主观题中已成为主体。

二、真问题的理念与风格

把握真问题的命题理念和风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高考命题的新走向。具体来说,其理念和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关注“问题”而不是“话题”。社会热点话题众多,选择哪些进行命题呢?在这一点上,江苏卷更为关注那些存在值得思考和关注的问题(problem)的社会热点进行命题。真问题的显著特点在于,基于现实问题,提出需要学生回答的问题。如,2013年:“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如何认识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关系?”“欧美国家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走的是怎样的发展道路?”“在决策过程中政府和公民应如何良性互动?”2014年:“说明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要用自身的正能量为国家形象增光添彩。”“在国际粮食市场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怎样才能保证‘中国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食’?”“是否选择存款搬家”,“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等。上述问题本身都是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困惑,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2.倡导“思路”而不是“套路”。真问题倡导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中实现从“套路”到“思路”的转变,引发学生的真思考。以2014江苏卷高考题为例,试题所涉及的背景考生并不陌生,但面对真问题,考生会觉得,“死记硬背”获得的知识不会用,“猜题押宝”的应考方式不管用,“生搬硬套”的答题方式不好用,考生对问题必须经历一个“看懂了”、“想通了”、“理顺了”的真正思考过程,运用已有的知识作为分析解决未知问题的工具,才能正确作答。

3.要求“逻辑”而不是“罗列”。真问题要求思维的逻辑性,表现在答案中,强调答案要点内部的逻辑性和答案要点之间的逻辑性。这和平时训练中一些教师指导学生罗列若干知识要点,无须考虑逻辑截然不同。以2014年江苏卷第34 (1)对文人墨客的题字、题诗与游人“到此一游”式涂鸦区别的答案为例:“①前者是一种文化创作,具有文化内涵,能保存和传播书法、诗词等中华传统文化。前者与景观融为一体,能给人以美感,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也能带来一定经济价值。②后者破坏了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违反社会公德,不利于健康文明风尚的形成。”答案要点内部是层层推进的,后一层是建立在前一层基础之上的,靠单个的知识点是无法回答问题的,需要依靠逻辑化知识点构成的知识线才能回答问题。第37(3)以“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为主题写一篇时事评论,试题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要求:“①论点紧扣论题,评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②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这要求考生能围绕论题,明确论点,逻辑清晰地表达三层:互联网金融的积极意义、互联网金融安全存在的问题、应对互联网金融安全的对策。如果考生仅仅是罗列若干要点是不符合要求的,也无法正确回答问题,是难以得到理想分值的。

三、真问题的命制与教学

发现现实问题(problem)——创设情境——设置真问题(question)成为江苏高考主观题命题的基本思路。我们只有深刻地认识和把握这一新特点,才能在平时的试题命制和教学中更好地指导学生,切实提高主观题命制的水平和复习的有效性。

1.要关注问题的真实性。根据江苏高考主观题命题的新特点,我们要由单纯关注社会热点到更多地关注现实问题,在挖掘社会热点中现实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有价值、有质量的的真问题。如面对城镇化对乡村文明形成冲击的问题,提炼出“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如何正确认识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的关系”;在对公民素养问题的关注中提炼出“文人墨客的题字、题诗与游人‘到此一游’式涂鸦的区别。”、“每一个中国公民如何用自身的正能量为国家形象增光添彩”等问题。如果只是停留在对社会热点的走马观花是无法挖掘其中的真问题的。要能提炼出有助于引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真思考的真问题,就需要教师在不断学习理论知识中提升知识底蕴、在透彻理解现实问题中提高思考能力。改变平时的命题与训练中大量的精力被所谓的社会热点所牵制,只是对社会热点盲目、肤浅跟风的现象。在命题中,教师要避免命制要求学生分析某段材料或中央文件中体现的哲学道理或经济学道理的“伪问题”。在教学中,要改变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等学科知识角度对社会热点进行观点和材料一一对应的肢解式解读的“伪思考”。这些质量低劣的“伪问题”和“伪思考”与高考命题方向背道而驰,无法激发学生的真思考,无助于考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理解和把握。

2.要重视情境的多变性。在确定了真问题后,要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材料,创设情境,作为思考和分析的依托。既不能空泛地要求学生回答问题,也不能将创设情境理解为以文件摘要和时政热点宏观概述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主观题的材料主要发挥两个方面的作用:首先,给学生的思维提供原料。高中生对社会现实生活缺乏足够的接触和感知,需要提供素材作为铺垫,为学生思考分析真问题提供材料支撑。其次,对考生思维作出限定。具有高粘合度的情境使得问题具有了个性化的特色,情境的多变带来问题答案的不确定性,避免了试题的雷同,能有效避免教学中的猜题押题。用一个固定的答案或“套路”去套多变的试题当然是不符合要求的。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变式的形式引导考生分析在不同情境下类似问题的异同,反思照搬类似试题答案的后果。只有学会面对情境化的真问题,实现对问题的真思考,才能适应高考试题情境的变化多端,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靠平时的“死记硬背”、“猜题押题”去应考。只有通过真思考才能展现真能力和真水平。

3.要培养思维的逻辑性。真问题对思维逻辑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要求考生面对问题有真思考,在限定的时间内对材料和设问要经历反复多次,而不是一次性的思考。不能满足于以简单罗列知识点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答题,必须提高学生打通知识点之间联系,明确知识点之间逻辑的能力。由只看到了知识点的点状思维到注重内在逻辑的线状思维。小论文式试题更是要能围绕论题(中心论点),明确自己准备表达几层意思(分论点),每层意思之间的逻辑是什么;在每一层的内部的逻辑是什么,并表述成文,而不是简单地列举若干个点。通过这种有效的训练才能适应今后学生发展对逻辑思维能力的需要。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2013年第十期重点课题(编号2013JK10-2064)《高中思想政治大规模考试命题创新及对教学的影响研究》阶段成果)

(责任编辑: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