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政治教学正文

提升思想政治课小组合作讨论的有效性

  • 投稿老猪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655次
  • 评分4
  • 42
  • 0

摘 要:在合作课堂上,热闹无序的讨论弱化了小组讨论在合作学习中的价值。当前,小组讨论形式化,小组讨论方法指导缺位,小组讨论规则意识薄弱使小组讨论无法彰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卡甘的合作学习结构法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小组讨论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通过解释小组成功标准和教师行为期待、精心设计小组讨论规则、及时的信息反馈、小组讨论自动化四个方面促进小组讨论的有效实现。

关键词: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 结构 交流

作者简介:何沛枝,男,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陈武萍,女,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谢仕挽,女,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县第二中学,中学二级教师。

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共同发展。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关键环节,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凸现学生自主性、活跃课堂气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其实效性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成败。然而,在合作课堂上,小组讨论往往“乱而无序”,追求表面热闹而流于形式,非但没能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产生思维的撞击和灵感的迸发,反而让小组讨论失去了生命力,只具其“形”。

一、合作课堂中小组讨论存在的问题

1.小组讨论形式化严重。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等同于合作学习。认识上的偏差使小组讨论沦为判断有无实施合作学习的“标志”。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一学生分组一代表发言一教师理答一讨论结束,固定的流程使小组讨论圈定在教师预设之下。讨论是否热闹、小组代表回答是否正确成为小组讨论有效性的判断标准。这种单一的简单评价不可避免地使小组讨论走向形式化的边缘。小组讨论的精髓在于信息共享,而共享的前提在于学生充分的相互交流和信息互换。组员能否都有表现和分享的机会,组员的思考能否都得到尊重是衡量小组讨论成效的两个标准。那些不顾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讨论的深度和广度、“快餐式“的讨论以及附和课堂特定评价指标的小组讨论都是低效或无效的。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学生逐渐丧失对小组讨论内涵价值的思考,以热闹的表面活动回应教师的教学安排,他们甚至因为小组讨论时的“自由”而感到欣喜。

2.小组讨论方法指导缺位。教师重口头强调,轻具体、可操作的方法指导。笔者曾就高中思想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员间的相互交流做过一项调查:81人(62.8%)表示,教师不同程度强调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要与组员相互交流、分享,但没有方法指导;48人(37.2%)表示,教师不仅有强调,并有方法指导。但是,学生是这样描述教师的具体方法的:“老师要求我们相互交流讨论,得出一个统一结论”、“老师让我们共享答案,然后分享想法,取其精华”、“老师让我们交流学习,方法自由发挥”。上述所谓的方法仍停留在口头强调上,具体表现为“老师要学生交流”、“老师要学生分享”,但是怎么交流、怎么分享却缺乏实质性指导。

3.小组讨论规则意识薄弱。小组讨论缺乏规则,学优生与后进生在讨论中机会不对等。规则是指合乎一定的方式或者行为模式、准则;或者说是对一个事实状态赋予一种确定的具体后果的各种指示和规定。在小组讨论中,学优生独揽小组,获得组员和教师更多的关照;后进生易被组员排挤于共同活动之外,缺乏分享和交流的机会。规则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每一个学生在讨论中相互交流,促进学生的想法、观点得到最大限度的阐发。在缺乏规则的小组讨论中有四种常见现象:①有的学生只顾着发表自己的看法占用小组大量的讨论时间;②有的学生默不作声或低着头做着与小组讨论无关的事;③有的学生正要发言却因讨论时间结束而被中止;④有的学生与同伴讨论热烈但话题与教学无关。小组成员各行其道导致了讨论的无序,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规则意识淡薄。由于规则意识的薄弱,小组讨论看似热闹,但实效性低。在这样的讨论里,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难以富有成效地与同伴进行讨论和交流。

二、提升小组讨论有效性的路径生成

结构(structure)是卡甘合作学习法的核心概念,为实现小组有效讨论提供操作性启示。卡甘指出,结构是与内容无关的可重复使用的结构化序列,它体现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并使学生系统地相互作用。在结构之前,教师们致力于对复杂课堂的设计上,他们通过重新匹配和整合内容,将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如积极互赖、个人责任和面对面的互动融入合作课堂上,从而实现传统课堂到合作课堂的转变。但这种类型的合作学习是植根于“课”(lesson-based),且是一次性的,这意味着教师每次运用合作学习时须根据特定教学内容精心设置合作学习活动。与此不同的是,结构就像把具有合作学习属性的小程序或插件,嵌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合作。正如卡甘所说:“不要设计合作学习课堂,而要把合作学习融入每一节课。”

结构是实现小组有效讨论的重要支撑,小组讨论是融入合作学习的重要载体。“合作也需要结构。如果在课堂上组织起有效的学生子群体,课堂通常就要成为结构恰当的场所,学生们要严格地遵循这一场所中完善的规范和程序。”将小组讨论赋予结构的属性,使参与合作学习的成员知道特定的规则和操作步骤,明确个人责任、角色任务,解决学生“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热闹无序的小组讨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具体分为四个步骤:

1.解释小组成功标准和教师行为期待。“如果仅仅将一些缺乏社交技巧的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并让他们合作,其结果并不一定能够保证他们能进行有效的合作。”通过解释小组成功标准和教师行为期待,对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的行为起导向作用。具体为七个标准及相应行为(如下图):

2.精心设计小组讨论规则。“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只有在一定规范的支配下才能提高合作效率。”要使小组讨论从无序走向有序,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仅靠教师口头强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具体的方法步骤来使学生学会如何有序地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规则是使讨论从无序通向有序的关键,需要渗透在日常生活和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形成规则意识。讨论结构就是通过对学生小组讨论进行操作性训练,让学生在特定的规范和程序下进行有效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阐述自己的观点,也要把同伴观点作为完整答案的一部分。对此,我们将讨论结构分为四个步骤:步骤一,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换想法;步骤二,转述同伴观点,确保每个组员的参与,强调组员观点的倾听和记录;步骤三,评论同伴观点,每人有两次机会,让学生公平地参与;步骤四,形成新观点,共享同一个成果。以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股票、债券和保险”为例:

3.及时的信息反馈。为了强化和加深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规则意识,让学生回顾和反思小组讨论过程中的得失,及时进行个人和小组的信息反馈,以便他们能在下次小组讨论中表现得更加出色。

4.小组讨论自动化。随着结构不断修正和完善,当学生反复加深认识和实施体验后便可实现自动化。自动化就是规定的操作步骤、期待行为和要求为学生所认同和执行,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当以后小组讨论时,学生就知道具体方法与同伴相互交流、交换信息、共享资源。学生也就不再各自为政、漫无目的地展开讨论,而是按着明确的步骤进行有序高效地讨论和相互交流。

总之,有效的小组讨论不会因为教师的强调或者让学生集中在一起就自发产生,需要特定结构的保障和支撑,使学生在讨论结构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并通过结构教会学生小组讨论的方法和技能,促进学生富有成效地与同伴进行交流和讨论。

(责任编辑: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