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政治教学正文

讲述学生自己故事的课堂

  • 投稿一朵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498次
  • 评分4
  • 97
  • 0

——例谈思品课学生主体性资源的开发

王 芳

摘 要:课堂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学生主体性资源,教师应当多选用学生自己经历的事情,亦即“讲述学生自己的故事”。讲述“学生和自己之间的故事”,可以帮助学他们尽早发现并及时解决情感心灵上的困惑、行为习惯上的偏差、思维意识上的薄弱等问题;讲述“学生与同学之间的故事”,有助于催生、深化彼此间的情谊;讲述“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故事”,有助于达成师生心灵的契合与共鸣;讲述“学生和社会之间的故事”,可以使学生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懂得自身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关键词:课堂教学 主体性资源 故事

作者简介:王芳,女,江苏省金湖县外国语学校,中学高级教师。

学生在生命成长中的欣喜与困顿、庆幸与沮丧、欢笑与泪水,都是教育的宝贵资源,引领学生从自己成长的最真实的经验中学习,是教育最为重要的路径。的确,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思品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在课堂教学中,多选用学生自己经历的事情,亦即“讲述学生自己的故事”,这样既突出主体性,又增加体验性;既避免选材时的舍近求远、舍本逐木,又能使课堂教学接地气、显实效。

一、讲述和自己之间的故事——体会嬗变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诸如:情感心灵上的困惑、行为习惯上的偏差、思维意识上的薄弱等。课堂上多讲述“学生和自己之间的故事”,可以帮助他们尽早发现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所谓“学生和自己之间的故事”,就是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一些情境、活动、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亦即“自知”,并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不断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自我调整,在连续反复的“自我对话”中体会自身的嬗变,感受自我成长的力量和美好。学生自身会因这些“亲历”与“成功的体验”而更加自信,对于其他同学而言,来自同伴的经验和身边的榜样更加可亲可感、可信可行。

在学习“优良的意志品质”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根据优良意志品质的四个特征进行自我剖析,找出自身意志品质方面存在的不足,如:做事缺乏耐心、虎头蛇尾、优柔寡断等;接着,教师借用一份意志品质心理问卷进行评估,使学生更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然后,请部分学生将自己培养意志品质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每人确定两种磨炼坚强意志的方法(一是做自己不感兴趣却有长远意义的事,二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并绘制成表贴于桌面(见下表),定期进行自我回顾、反思总结(必要时,教师和家长参与督促与评价)。

这样的课堂,虽没有看似琳琅满目的课件以及刻意追求的震撼效果,但却始终聚焦学生、关注学生、服务学生,简单中透着深厚,质朴中蕴含精彩。学生在审视自我、剖析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诠释着“自我成长的故事”。课堂没有作秀,而是基于一种良知和责任。

、讲述和同学之间的故事——深化情谊

同伴关系是青少年学生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发展亲密的同伴关系是青少年一种精神需要。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不仅有助于个体产生归属感、减少人际冲突,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其自我管理和调控,而且对青少年的社会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情谊深厚的同学不仅是学习中的伙伴、玩耍时的搭档,更是心灵上的知音,是青少年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他人”,对于独生子女而言,尤为如此。课堂上,让学生讲述自己与同学之间的故事,回忆彼此相处的点点滴滴,无疑可以促使他们或冰释前嫌、握手言和,或相互欣赏、彼此激励,或化解隔阂、增进了解,或心生默契、心照不宣,有助于建立和巩固一份纯真、真挚的同学情谊。

“学会与人合作”一课,在“弥补合作的遗憾”环节,教师设计了三个逐渐深入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以往合作经历的回顾,找寻自己在此方面存在的不足:1.在此之前,你与别人的合作中有过不愉快甚至是失败的经历吗?2.原因是什么?3.如果重新合作一次,你会如何弥补合作的遗憾?

学生争先恐后地谈了自己曾经与他人合作的经历,内容大多涉及“出黑板报、拔河比赛、扫地、搬书本、小组讨论问题”等。他们在发言中都能主动剖析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为自己曾经的不当言行真挚地向合作伙伴致歉,表达了再次友好合作的愿望与诚意。这些故事中的“合作伙伴”大多就在现场,他们在对方讲述时,或面带笑意、点头赞许,或起身回应,甚至还出现握手拥抱、相互鼓励的动人场景,这种释怀、感化、温暖的力量都会催生、深化彼此间的情谊。

三、讲述和教师之间的故事——契合心灵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积极而正向的教育力量。这种关系不仅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更会对其价值观和人格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学生现在和将来的思维模式、为人处事中,都或多或少会留下教师的印记。许多年后,教师传递的温暖、心灵的鼓励、困境的引导,都会让人铭记终生。然而,当下的师生关系却不容乐观,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辱骂教师,不想和教师交流、心理委屈不想辩解等问题仍然存在于教育生活中,这些都严重侵蚀着师生之间的生态体系,重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迫在眉捷。

教师是师生关系的主要建构者。思品教师一方面要研究和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善待学生的逆反心理、自主意识、成长渴求,积极主动地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要善于捕捉和选用师生之间积极正向的故事素材,以感化、唤醒、激励学生,寓教育于故事与讲述中,化矛盾于无形与无痕处,从而获得师生心灵的契合与共鸣。

学习“理解我们的老师”一课,教师安排了一个环节:讲一件发生在自己和老师之间的故事;你是如何学会理解老师的?有的学生说老师曾在作业本里夹一封勉励自己的信;有的学生说老师为自己买过早点。其中一学生这样说道:“我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因为我从小就没有爸爸妈妈,是年迈的爷爷独自将我带大。每次看到别的孩子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幸福的样子,我都会将头扭开,还经常躲起来偷偷地哭。家里吃的穿的用的东西基本是靠别人给予的,所以我是在别人的同情、怜悯中长大的,因而我特别自卑、敏感。上初一,遇到了政治课的王老师,我才慢慢改变。她看人的目光很友好,很温暖,她似乎对我很了解也很关心,总是在我需要的时候,给我真诚的欣赏、热情的鼓励,当然也有善意的批评和提醒。她送给我学习文具时总是把话说得那么自然、真诚,不让我感觉难堪、没面子。一开始,我还怀疑她是否也是一时的同情而已,可快两年了,她对我的关爱只多没少。我虽然不幸,但也很幸运,谢谢您,王老师!”说完后,这名学生深深地鞠了一躬。

言者泪流满面,听者眼眶湿润。课堂表面上静谥安然,实则,不只是故事的双方,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心灵的温暖和精神的成长。感动、友好、信任、珍惜,这些阳光般的种子定会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开花、结果。

四、讲述与社会之间的故事——学会担当

应该说,在现代教育普遍重视知识学习甚至把教育简单地等同于知识教育的背景下,思品教育也没能完全走出“知识本位”这一相对狭隘的教育观,致使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社会实践之间呈现出一种隔离状态。这种隔离不只禁锢着学生的身心和视野,更使得学生普遍缺乏公民意识和社会情怀,这些将严重制约着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国家的未来建设。这就要求思品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打破传统课堂与外界生活间的壁垒,让学生在与社会的“重归于好”中,演绎“自己和社会之间的故事”,并通过这些“故事”的亲历和讲述,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胸怀,培养其独立精神,丰富其团队合作经验,增强其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习“亲近社会服务社会”一课时,教师将班级学生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公园捡拾垃圾、街道擦洗护栏、马路口义务值勤等活动的视频和照片加以剪辑整合,配上《志愿者之歌》的音乐播放给学生看。真实的场景、熟悉的画面、亲切的面庞、真切的体验,学生在重温回顾中,加深了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懂得自身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也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认同感,满足了其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可以帮助他们及时疏通心结、澄清迷茫,可以激发其信念、鼓舞其斗志、塑造其品格,使学生能与自己的生命和谐、与周围的人和谐、与自然社会和谐,从而有情趣、有情谊、有情怀地走向未来。

(责任编辑:罗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