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政治教学正文

知识网络的构建逻辑

  • 投稿满身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946次
  • 评分4
  • 85
  • 0

邓华文(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新垌中学)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非常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通过知识网络的构建,建立较为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加强学科内各知识的综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这种方法不仅对初中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对以后高中、大学,甚至终身的学习都有非常大的用处。但是在初中阶段,学生不善于在学习中构建知识网络,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运用得更少。而实际上,在初中阶段,特别在九年级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也是很必要的。本文就九年级思想品德学科为例,从两方面探讨知识网络的构建逻辑。

1.根据知识的逻辑联系构建知识网络。课本的知识很多是有逻辑关系的,但是为了更好地介绍知识点,课本编排把这些知识点分成了一课时、一框题或一目题的内容来讲解,从而把内在的逻辑关系隐藏起来了,而学生在刚接触时很难把这些知识联系起来。例如,在讲解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时,学生初学政治常识,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再加上课本的知识点较细,陌生的概念又多,一节课下来,学生往往不明就里。这一课的内容在整本书中却起着统领的作用,所以学好这一课非常重要。此时,就特别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我让学生根据我国的成就和差距两方面着手,然后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可以取得这样的成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改进,最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如下:

在学习了后面的知识后,再让学生从基本国情和具体国情两个角度出发,总结所学知识的逻辑关系,这样学生找到了书本知识的脉络,弄清了各知识点的前因后果,达到了融会贯通。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将相关的知识补充进这个知识网络里,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而形成了一定的知识体系,学习效果良好。

2.根据知识的认识逻辑思维过程构建知识网络。思想品德课程介绍知识点都是根据学生认识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方面来讲解。因此,在讲解很多知识点时,都可以从这种认识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来构建知识网络,从而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本的内容。例如,在讲授三大基本国策的时候,我对第一框题“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就让学生从“是什么”(对外开放的内涵)、“为什么”(为什么要对外开放)、“怎么样”(如何对外开放)这三大方面去思考和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再举一反三,如“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都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对于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知识点,更应该从这三方面去和学生一起分析。如在讲授“投身精神文明建设”这一课时,学生普遍对这一课的内容感觉陌生、抽象,于是我让学生根据上述三个方面去分析课本的这两个框题。首先“是什么”:先进文化的含义是什么?内容包括什么?根本任务是什么?第二“为什么”:为什么要发展先进文化?为什么要把握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第三“怎么样”:如何建设先进文化?我们日常生活需要什么行动?

通过简单通俗易懂的分析,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学生对该知识有了一个总体的理解,抓住了主干知识,然后在这个知识框架下再和学生一起分析更细的知识点。这样,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根据主干知识,从知识网络中提取相关知识点,易于理解,便于记忆。

构建知识网络的具体做法还很多,同样的知识也有不同的构建方式。显然,建构知识网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思路,更有效地学习。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具体知识特点和自己的思维习惯,巧妙地将知识整合起来,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轻松愉快地学习,最终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责任编辑:罗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