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政治教学正文

以课例教研促专业成长

  • 投稿胡杨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1001次
  • 评分4
  • 76
  • 0

摘 要:校本教研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教师为主体、问题为对象、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研究。课例是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决策的再现和描述。课例研究就是回到教学现场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磨课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研究的过程,也是继承与创新、拿来与扬弃的过程。“好课多磨”,磨课使教学更优化。

关键词:校本教研 课例研究 磨课式教研

作者简介:袁学飞,男,浙江省宁海县教育局教研室,中学高级教师。

校本教研是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研究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实践性研究。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对于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学校课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校本教研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以“教”为着眼点的教学型教研,以“研”为着眼点的研究型教研,以“学”为着眼点的学习型教研等。教研组(备课组)以课例为载体,就如何上好一节课开展学课、研课、讲课、观课、议课、再上课、反思等教学研讨活动的校本教研,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一种有益范式,我们将这种教研方式称之为磨课式教研。现以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下简称“海纳”)为例,作一简介。

【活动程序一】自主学习,形成个案

本程序是磨课式校本教研的起始环节,它主要包括教师的理念引领、自主学习、自主设计等三个方面。

理念引领。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认真学习新课标,树立新理念,确定教研活动的主题;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提升校本教研的理论素养,提高教研的逻辑起点。如在“海纳”的教学设计中,要求教师确立的理念如下: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者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课程。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下,通过生活体验、教育熏陶和自我修养,以及知、情、意、行相互作用协调发展而形成的。

为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渗透力,我们的磨课式教研采取情景创设和讨论启迪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来实施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对品德伦理、思想方法、思维习惯等的思考和质疑,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思想品德课程的熏陶,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自主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不断充实自我、完善知识、提升素养。活动前,我们明确了各类任务分工,教师在收集、分析和总结前一阶段教学工作和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借鉴他人长处,对自己的教学准备、设计过程和课堂效果进行分析,充分酝酿,反复比较,科学选择,优化预设,以期最佳的教学准备状态。例如,在“海纳”一课中,针对“一些独生子女普遍存在自我中心,缺乏宽容之心、尊重之心,以对自己是否有利来作为判断是非对错标准的现象”,我们的教学就从学生身边的案例来切入话题,让学生有所触动,有所思考。

自主设计。执教者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领会课程内容,从教学目标的设计、重点难点的确定、教法与学法的选择、教学流程与环节的把握等方面人手,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情境化,化教案为学案。同时,还要结合学情,遵循认知规律和学生品德形成规律,把现代教学理念与学生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有个性有特色的案例。

【活动程序二】:团队合作,汇成预案

小组说课。备课组是一个整体,每位教师都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加小组说课。人人准备,人人参与,人人有话说,盘活了组内教学资源,大大提高了教研成效。说课主要是说教学设计理念、说教材的处理、说教学过程、说教法、说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即说“教”;同时,还要说学生的知识经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即说“学”。例如,在“海纳”一课中,有的教师认为执教者对教材处理适当,教学内容生活化、情境化,教学过程开放互动,教法灵活多样,较好地落实了重难点;有的教师建议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板块整合,使教学环节更加清晰,高屋建瓴;也有的认为执教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学生主体地位明显,既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发展了学生感受、体验、参与生活的能力,较好地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的育人目标;还有教师提出“云南某大学马某某案例”略显陈旧,学生可能不熟悉,以换成上海某大学“林某某投毒案”更为新鲜……说课后,执教教师对“海纳”一课的教学流程作了修改,全课分为四个板块“感知宽容——辨析宽容——反思宽容——学会宽容”,各个环节步步深入,使学生对“宽容”有了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解。

观课议课。如果仅有说课,没有课堂历练的过程,还只是纸上谈兵。教案毕竟是一种预设,再完美的教案只有经过课堂教学,才有真正的生成,课堂是丰富多彩的,又是充满变数的,哪怕是自认为相当完美的预设,难免也会有缺陷与疏漏。因此,执教教师经历一次试教后,备课组的同伴互助尤其必要。这种课后讨论与交流是构架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备课组就该课的预设目标有否达成?重难点处理是否得当?教学思路是否流畅?教法学法是否科学?教学流程与环节是否合理等等方面提出各自的建议,为做好“二度设计”作了准备。

二度设计。在议课反馈的基础上,执教教师对自主学习形成的个案(粗案)进行了二次修正。如“海纳”一课经二度设计后,突出了以下特色:

第一,增强了导课趣味性。由“宽容的小故事”导入,说的是作为零售商户每天都和顾客打交道,难免会有不少大大小小的摩擦、争执,如若缺乏宽容之心,对顾客斤斤计较,遇事锱铢必较,那将时时置于无谓的争吵中,这又怎能把生意做好、做大呢?宽容不仅是给别人机会,更是为自己创造机会。因此,对于做生意的商户来说,宽容是一种大智慧,一种大聪明!

第二,提高了教学有效性。要使课堂的各个环节、每一种形式都有效益,就需优化教学过程。如“某同学不小心撞翻了同桌的书本,俩同学发生了争执”,这是在学习生活中常有事情。原来放在导入环节,部分学生还进不了状态,不能对此有充分讨论。而后将该活动放在教学的中间环节,形成本课的一个小高潮,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

第三,凸显了知行统一性。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例如,在学生理解“什么是宽容”、“为什么要学会宽容”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学会宽容”,反思“自己是不是一个宽容的人”,使学生真正懂得宽容是一种美德、一种境界、一种智慧!

【活动程序三】:专家引领,凝成精案

说课展示,专家指引。这是校本教研的中心环节。执教者根据二度设计的方案进行再次说课,邀请学科教研员、名师、骨干教师等组成专业引领小组参与听课指导,并在课后进行会诊式的点评,肯定优点亮点,指出不足与瑕疵。这种课后整改及时而有针对性,有中心发言人,有专门汇总整理人员。课后整改,重在及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记录,及时更正。

三度设计,体验成功。基于以上专业引领小组的分析,我们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的假设”。为真正体现“用教材教”,我们对教材进行了适当处理,对课程资源进行充分挖掘、拓展与重组,改进了问题的设计,重新建构了教材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将教案进行三度设计,形成精案。经过“实践——理论——再实践”多次验证的教学设计,比原来的“个案”更加成熟了,教学效果明显比原来好。主要体现在:

第一,故事导入更显趣味性。故事导入,简单实用。学生往往喜欢听故事,在品德课堂中运用故事教学说理,形象生动,少了往日的严肃说教,添了课堂气氛的活泼融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在亲切、自然、愉快的情境中真正理解和内化知识。

第二,学生的主体性更突出。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的生活也成为教学资源,在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交流经验,丰富情感,提升道德修养。春风化雨润无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第三,课堂教学更有序。全课分为四个板块“感知宽容——辨析宽容——反思宽容——学会宽容”,各个环节步步深入,使学生对“宽容”内涵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

【活动程序四】:反思教学,撰写随笔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改进教学、提高自身能力的好方法。教师只有在不断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基础上,勤于学习,积极探索,才能与时俱进,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展开。这既是新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教师适应时代发展、自我成长的需要。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在“海纳”课例的研训中,执教老师反思说:每一次教学都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但是,我们平常的教学往往是凭经验在做。通过这样的校本教研活动,使我们对如何改进教学的思考,从自发走向自觉。这一觉醒真正让我们的教学获得了自由,逐渐认识到了教学中本真的东西,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提升教学质量。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参与者收获颇多。

首先,要深刻领悟新课程理念,准确把握三维目标,使两者相互渗透,互相交融。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德育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化知识为德性、化知识为思想、化知识为信念。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要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服务,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人格品质。本节课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宽容”内涵,教育学生“以宽容之心待人”,善于与他人特别是同学和睦相处,进而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其次,教学设计必须贴近学生,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对生活经验的感悟和认知。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坚持启迪与内省相结合、认知与践行相统一,让学生自我对照、自主反思,使“宽容”成为自觉的道德品质,以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三,教学形式和活动设计要达成有效性。教师要反思“我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每一种形式、每一个活动,学生感兴趣吗?”“我设计的问题学生思考了吗?”“本框知识目标的重点是否突出、难点已否化解?”“能力和方法目标的设定是否通过知识目标的完成体现出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情境设置有没有让学生进入角色?”“课堂上,有多少学生能经历学习过程、获得学习体验而得到发展?”等等。总之,只有不断反思,才能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从而促使自己不断完善提高。

第四,教师间的团队合作非常重要。虽然我在设计这一节课的时候已经注意到了要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要策划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探究教法的选择与运用等等,但一轮上课后,仍暴露了许多问题和不足。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我对集体备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平时我们都讲集体备课活动,但活动往往流于形式,不够深入。只有组内成员共同研读教材,共同设计教学目标,共同商量教学对策,共同研讨重点难点,才能避免“一个人的教研”的无奈状态,也有利于促进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每参与一次这样的活动,都会促使我们去钻研课标,研究教材,从而增强底气,这也在提醒自己以后应该自我加压,积极参与,不断学习。

在“海纳”磨课过程中,与会教师的交流反思也在很多方面达成共识:

先进教育理念才能有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以德育为灵魂,以培育素质为目的,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我们传统的教学往往是让学生更多地去记、去背,忽视了品德熏陶和人格养成教育。

教师教得好,学生才会学得好。教师只有领会课标,熟知内在的知识间联系,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掌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才能促使学生能力和素质的飞跃。

教师不仅要教知识,更要教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课堂上要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别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进取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一堂课要经过多次的试教与反思才能达到比较成熟的程度。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学反思,不断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从而促使自己不断完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们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坚持以课例研究为突破口,立足于校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遗余力地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使教师专业成长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幸福经历。

(责任编辑:王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