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政治教学正文

如何突破《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

  • 投稿seij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849次
  • 评分4
  • 46
  • 0

刘静(安徽滁州实验中学)

《经济生活》计算题一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也是高考中的容易失分点。笔者在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学生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归纳出一套四则运算方法,比较适用于教学且易于学生掌握。

事实上,《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实质是确定两个符号的问题,我们可以把《经济生活》计算题的计算,概括为以下公式模板:A-(1-X%)=B,A是已知量,B是我们要求出的量,而求出这一量,我们必须确定出公式模板中的横线部分的符号。

第一步让我们来确定括号中的符号,这个符号的确定相对容易,先要判定X%是否跟要求的量有关,无关则无需考虑,有关再确定是用“加号”还是用“减号”。

我们可以根据题目中出现的字眼直接确定“加减号”。如出现“提高,增加,增长,扩大,加快,升值,通货膨胀,上升”等包含向上变化意思的字眼时直接用“加号”;如出现“降低,减少,缩减,减慢,贬值,通货紧缩,下降”等包含向下变化意思的字眼时直接用“减号”。

第二步我们要确定括号外的“乘除号”,这较之于括号内的“加减号”来说难度较大。

同样,我们先得判定题目中所给的量,是否跟要求的量B有关,无关则无需考虑,有关,则需要判定X%与B是何种关系。两者同向变化则用“乘号”,反向变化则用“除号”。

下面举例来印证以上算法:

1.(2008年全国卷)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 75元

解析:首先社会劳动生产率和货币价值,都与m商品的价值有关,所以均需计算在内,公式为:15-(1-50%)-(1-20%)=m商品价值量

根据题目中的粗体字,直接确定“加减号”,公式变为:

15-(1+50%)-(l-20%)=m商品价值量

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减少,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反向变化,所以前一空格用“除号”;随着货币价值下降(贬值),钱越来越不值钱,商品价值应该用更多货币表示,反向变化,用“除号”,即15÷(1+50%)÷(1-20%) =12.5

答案:选B项

2.(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

A.1452万元

B.1320万元

C.1210万元

D.1100万元

解析:由于该企业2010年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所以其产品的价值量132元,就是2011年单位商品价值量。另外题目当中给了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属于个别劳动生产率,跟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只跟数量有关,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属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对单位商品价值量产生影响,所以该题的公式可以列为:

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一单位商品价值量×数量

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132-(1-20%)×10 - (1-10%)

同上题,根据字面意思“提高”,括号内都用“加号”

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132-(1+20%)×10 - (1+10%)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所以第一个空格用“除号”,随着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加,同向变化,所以第二个空格用“乘号”。

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 132÷(1+20%)×10×(1+10%)=1210(万元)

答案:选C项

3. 2013年末商品消费价格为600元,2014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若其他条件不变,2014年该商品的价格为( )

A.412

B.400

C.388

D.309

解析:首先判定,题目中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化都对商品的价格会产生影响,所以:

商品价格=600-(1-50%)-(1-3%)

根据粗体字“提高”、“上涨”,括号内都用“加号”:商品价格=600一(1+50%) (1+3%)

第一个“乘除号”同上题,反向变化,用“除号”,由于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商品价格也会上涨,同向变化,所以第二个空格用“乘号”:

商品价格=600÷(1+50%)×(1+3%)=412

答案:选A项

4. 2012年某国待售商品为11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售价20元,该年度货币流通次数为5次,2013年为了解决流动性不足的问题,该国政府多发行了110亿元纸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2013年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幅度分别是( )

A.20% 20%

B.30% 35%

C.20% 25%

D.25% 25%

解析:首先根据公式,流通当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的价格水平×待售商品的数量)÷货币流通速度,可计算出2012年该国流通中的货币量为(20元×100亿元)÷5=400亿元;则2013年纸币发行量为400亿元+100亿元=500亿元。

接着可以假设纸币贬值M%,得出:400-(1-M%) =500,

由“贬值”二字,括号内用“减号”,得出:400-(1-M%) =500

随着纸币贬值,钱不值钱,需要更多的纸币,反向变化,因而用“除号”

400÷(1-M%)=500得出:M%=20%

可以假设物价上涨幅度为N%,得出:400一(1- N%)=500,

由“上涨”二字,得出:400-(1+N%)=500

随着物价上涨,商品价格越高,同向变化,用“乘号”:

400×(1+N%) =500得出N%=25%

答案:选C项

当然,以上方法不能穷尽所有计算题,在使用时可以以此类推,灵活运用。

(责任编辑:罗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