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政治教学正文

凸显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

  • 投稿孙慕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557次
  • 评分4
  • 29
  • 0

周捷宾 毛锡康(浙江省衢州市高级中学)

当前高中政治课在一定程度上陷于应试教育的困境,丧失了思想政治课的“思想”特色: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等同于几个知识要点,知识要点的死记硬背取代了对基本观点的理解;课堂教学(特别是高三复习)过程等同于习题训练,题海战取代了基本的思维活动;高考分数等同于政治素质,应试取代了思想品质的培养。这也正是新一轮课改所面临的挑战:新的课程构建起来,但如果课堂教学行为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恐怕还是难以切实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教学行为的变革其重要性不亚于新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于高中思想政治的学科性质和当前的学科教学现状,课堂教学变革的关键是要凸显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让知识点升华为具有践行意义的基本观点,并赋予基本观点以鲜活的生命;给教学过程插上思想的翅膀,让课堂迸发思维的火花。

第一,赋予基本知识点以思想的灵魂。高中政治课教学的目的,简而言之就是对中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基本观点不仅是学科知识的灵魂,也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但课堂教学的基本观点要根据学科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与情感价值状况和社会现实背景确定。如《经济生活》“企业的经营”这一框题,教师们一般会根据教材向学生呈现基本知识点:企业与公司的含义、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比较、公司成功经营要素等,而这些知识点到了学生的手里就会变成孤立知识点的无序堆砌。这样的教学处理,今后对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指导作用可以说微乎其微。立足于思想政治课的本质,这一框题的核心观点应该是“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即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展开逻辑分析:企业如何才能担负起“国民经济细胞”的作用?这就形成了基本观点:“企业要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统一”。因为对于企业而言,这两方面只要有任何一个的缺失,它就发挥不了其在国民经济中应有的作用。继续进行分析:企业怎样才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统一呢?这就自然而然落实到了基本知识点上:企业成功经营的基本要素。这样处理教学内容,向学生呈现的是一个有生命的知识系统:基本观点与基础知识有序结合。这种处理意在培养未来社会经济活动参与者不可或缺的社会责任意识,由此方能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意义与价值。

第二,给课堂教学插上思想的翅膀。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思维的演绎过程,应该包括思维活动的起点、过程和终点。但事实上,一些政治课教学已经退化成让学生划书和背书,成为一种机械记忆的过程。没有了思维活动,思想如何飞翔?

思维活动的进行首先要确定思维的起点,即,对所要分析的问题进行条件限定。这也就是高中政治课的情景构建。情景构建的不合理将导致思维活动过程的偏差和思维结果的错误。如,《经济生活》有关“商品生产者提高生产率和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商品”的问题,教师如果给出的条件限定是:商品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就会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知:似乎提高生产率、抓质量是一种被迫行为。应让学习懂得,“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效率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途径”,这才是本课知识的逻辑起点。

其次,思维活动要注重逻辑分析的展开过程。没有思维过程,对知识的理解将是一知半解。如关于“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这一目,学生往往只记住“生活必需品”、“高档耐用品”、“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等几个概念,至于价格变动对人们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影响,却不甚了解。在这里至少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没有观点统领,这一目的基本观点应该是“价格变动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确定了这一观点,课堂教学才能有内容和方向。其二,没有做必要的逻辑分析,因而不可能明确知识点之间以及知识点与基本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本目知识的逻辑展开是:生活必需品价格涨了,但其需求量的变化却不大,人们在这方面的支出必然增加,这就不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加上了这个思维环节,知识的理解才算到位。

政治课应该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思考,而凸显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正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

(责任编辑:罗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