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政治教学正文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学设计

  • 投稿井天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491次
  • 评分4
  • 11
  • 0

田建军(陕西西安高新第一中学)

【课标要求】评述具体事例,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表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选举方式的多样性,学会评价直接选举、间接选举、差额选举、等额选举等方式,从我国国情出发,能够理性选择选举方式。

2.方法与过程:通过分析政治现象,比较选举与世袭、差额与等额、直接与间接、提名候选人与海选等异同,明确选择选举方式的依据。在模拟选举活动中,培养候选人意识和选民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珍惜民主权利,增强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

【教学重点】我国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选举制度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把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

【教材分析】当代中学生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里。人民当家作主有诸多要求和表现,其中参与民主选举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表现。本框题共包括“民主选举面面观”、“选举方式的选择”和“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等内容,体现着生活逻辑到理论逻辑,重新返回实际生活的过程,启发学生正确对待选举活动,珍惜公民的选举权利。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诱思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相结合。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归纳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课前诊断明方向,古今中外相结合(估计需要6分钟)。

多媒体显示“你知道吗?”,分别展示现任英国女王和法国总统照片;“豆选”和选举十二届人大代表的图片;我国领导人的照片。思考下列问题:

①英国与法国的国家元首的称谓是否相同?伊丽莎白是怎样成为英国女王的?奥朗德是怎样成为法国总统的?

②你是否知道“豆选”、“海选”、“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差额选举与等额选举”?

③是怎样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的?

④结合你参加过的选举活动,谈谈你对选举活动的看法?可以是选举班长等学校生活负责人,也可以是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或者居民委员会主任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悟选举活动,初步认识选举名词,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形成自主学习习惯。

在学生广泛交流基础上,教师适度点拨,师生共同概括和归纳。

一、选举方式的多样性

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元首是世袭制和终身制,实行民主共和制的国家元首采用选举制和任期制。

选举方式具有多样性,“豆选”是当年抗日根据地的一种普遍的选举形式。当时流传的歌谣是“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海选”是我国农民在村民自治中创造的一种直接选举方式,是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并根据提名得票多少按照差额选举的原则确定正式候选人的办法。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归根到底由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选举,国家主席归根到底由选民选举。可见,了解选举活动必须知道选什么、谁来选和怎样选等基本问题。

直接选举指选民直接给正式候选人投票,间接选举则是先选出选民代表,由选民代表给正式候选人投票。等额选举是正式候选人数与应选人数相等的选举。差额选举是正式候选人数大于应选人数的选举。

用图示表示:

教学环节二:设计方案辨选举,理论实际相结合(估计需要20分钟)

探究情景:某校高中部具有24个教学班,每班50名左右学生,请以组为单位,设计一个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学生会主席的选举方案,并说明设计原则和优缺点。时间安排20分钟。

奇数排学生向后转,每六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由左前角学生主持讨论,由右后角学生负责记录,从候选人产生和举行选举活动等方面设计方案。设计完成后,由中间的两名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方案。讨论前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生会是学校最重要的学生组织。学生会主席是校学生会最高负责人。选举方案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体现人人平等和各班之间平等;选举方案要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切合学校实际,体现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可能出现的主要方案是:

方案一:学生自愿报名,表达当选学生会主席的意愿。在一定范围内竞选成为正式候选人。由全体学生直接选举,得票最多者当选主席。这个方案中,每个学生都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面向校团委和上届学生会成员,竞选成为正式候选人;面向全体学生发表竞选演说,张贴竞选海报,由全体学生公开、公平选举,最终产生学生会主席。该方案的核心是实行差额选举和直接选举。

方案二:把选举活动分为选举正式候选人、推举学生会主席选举人和正式选举等三个部分。第一环节是限定时间由学生自愿报名,面向校团委和上届学生会成员竞选,成为正式候选人。第二环节是各班产生学生会主席选举人,既按照各班人数多少分配选举人人数,以体现人人平等,又按照各班平等的原则,给每班两名选举人.以班为单位推举学生会主席选举人。第三环节是举行正式选举活动,在正式候选人演讲基础上,实行同票同权的原则,得票多者当选学生会主席。该方案的核心是实行差额选举和间接选举。

教师讲解:各小组都主张实行差额选举,以调动学生参与选举活动的积极性。第一种方案主张实行直接选举,使每个学生都能直接表达自己意愿,实现了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第二种方案主张实行间接选举,无论自愿报名者之间的竞选,还是正式候选人之间的竞选,组织难度小,选举成本低。那么,是否存在最好的选举方式呢?

二、选举方式的选择性(估计需要10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相关内容,填写表格,在讨论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把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1.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

这是按照选民与正式候选人之间的关系划分的。前者是选民直接给正式候选人投票,选民意愿能够直接表达,激发参加选举活动的积极性。在选民人数较多的情况下,组织难度大,选举成本高。间接选举便于组织和开展选举活动,选举成本低。其实质是选民把自己的选举意愿委托给选举人,由选举人代表自己给正式候选人投票。由于选民意愿不能直接表达,会出现扭曲选民意愿的情形。

2.差额选举与等额选举。

这是根据正式候选人数与应选人数之间的关系划分的。差额选举的正式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必将出现个别正式候选人落选,能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的余地,调动选民参加选举活动的积极性。但是,为了防止落选,个别候选人会虚假宣传、贿赂选民、金钱交易,更重要的是不能保障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等额选举的正式候选人数等于应选人数,有利于保障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容易使人产生内定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选择余地,影响选民参加选举活动的积极性。

3.选择选举方式的依据。

教学资料一:1953年,我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3. 26%。与此相适应,我国选举法对各级人大中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的规定为8:1。1995年我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9. 04%,于是,对各级人大中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修改为4:1。2010年,我国城市人口比例达到49. 68%,这一比例被修改为1:1。

教学资料二: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讲,选举难度较大。十亿选民需要招募不少于800万的选务工作人员来开展工作。假设每三千人设置一个投票点,那么中国需要设置35万个投票点,如果需要10个工作日完成的话,每人每天工资补贴150元,需要120亿元。这个支出还仅仅是人力支出,还要投入宣传、印制各种票证等,保守估计中国组织一次大选可能需要320亿元人民币。

教学资料三:1953年12月,我国进行首次普选,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其中乡镇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都实行等额选举。1979年,我国扩大了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规定实行差额选举。1986年,我国各级人大代表一律实行差额选举。2007年,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其中,县乡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实行差额选举。2010年,我国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根据背景材料,归纳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历程。然后抽象概括选择选举方式的重要因素。

①国家性质决定选举方式。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选举方式的选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选举方式要与国情相适应,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②选举方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③世界上没有最好的选举方式,只有更符合国情的选举方式。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要实行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规定,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县级以上人大代表实行间接选举,由下一级人大选举产生。我国政府、法院和检察院领导人,由相应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课堂练习】试说出下列人员的产生办法?

①西安市市长和西安市雁塔区区长。②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委书记。③宝鸡市渭滨区高家镇人大代表。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⑤广西宜州市合寨村村委会主任。

教学环节三:演讲活动启智慧,课内课外相结合(估计需要7分钟)

选举是民主制度的重要体现,选举权是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管理国家事务和基层社会事务,都离不开选举活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就要负责任地对待选举活动,既要积极争当候选人,行使自己的被选举权,又要认真行使选举权,投出理性的一票。参加学生会主席竞选是一种选举实践,将来参加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和国家领导人的选举,这些都需要增强民主意识,培养民主习惯。结合课堂所学知识,以“假如我是候选人……”“我的这一票投给谁?”为题,举行演讲活动。在每个学生列出演讲提纲的基础上,邀请3名学生正式演讲。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教师归纳相关知识。

三、理性参加民主选举

人民有权管理社会事务和国家事务。参加选举是把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委托给谁行使的大事,是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形式。公民只有不断地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公民积极参加选举,能够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公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明辨是非,理性选择。既要行使选举权,又要行使被选举权;既要重视选举民主,又要重要协商民主。

【课外探究】正确认识选举民主,需要正确处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需要正确处理选举与选拔之间的关系。请查找相关资料,归纳选举与选拔、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估计需要2分钟)

1.选举与选拔的区别。选举不等于选拔。选举的主角是民众,提拔的主角是领导;选举是多数人从多数人中选人,提拔是少数人从少数人中选人;选举是公开竞争,提拔难免暗箱操作;选举是“赛场赛马”,提拔是“伯乐相马”;选举是“开门”,选拔是“关门”;选举是民主推荐,选拔是个人或少数人意愿;选举不到最后一刻不知谁当选,选拔在没开选之前就知道谁要升了;选举出来的人对选民负责,提拔出来的人对选拔人负责;由公民投票选举官员,被选举出来的官员势必打心眼里感恩于选民,对选民充满敬畏感,须得时时处处讨选民的欢心,千方百计地为选民服务。

2.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选举民主只能决定谁适合当国家或者其他政治组织的领导人,无法保证当选后能否实施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选举民主崇尚少数服从多数,往往是以牺牲少数人的利益为代价,只能是多数人当家做主。协商民主在成员互相交流和妥协的基础上,寻求成员之间共同利益的交汇点,获得最大公约数,就共同利益的问题达成共识,其核心是强调民主地协商、平等地对话、自由地交流并形成广泛的共识。

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之间是互补的关系,不是对立的关系。协商民主不能完全替代选举民主,不能抛弃或忽略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的发展也需要选举。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可以同时发展,在选举民主不发达的情况下,协商民主也可以发展。

【专家点评】(段威,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高级教师)

本节课由“课前诊断明方向,古今中外相结合”、“设计方案辨选举,理论实际相结合”、“演讲活动启智慧,课内课外相结合”等三部分组成。它从生活出发,深入理论探讨,最终回归现实生活,接地气有实效。逻辑推理严密,教学过程严谨,探究问题有深度,课程资源有广度,显示了政治课教学的张力和生命力。充分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围绕学生的认识过程,从理论和现实、课内与课外等视角,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解决学生可能产生的“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更民主,等额选举和间接选举不民主”等问题,有助于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飞跃。设计突出了教学重点,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把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教学讲解与学生设计方案、学生自由演讲相结合,教学方法灵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责任编辑:王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