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政治教学正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美丽余杭’”教学实录

  • 投稿Adam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972次
  • 评分4
  • 20
  • 0

卞巧娣(浙江省余杭区第二高级中学)

一、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2014年《中小城市绿皮书: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4)》发布,杭州市余杭区位列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市辖区第八。这是余杭人民加快建设“美丽余杭”取得的重大成就。而建设“美丽余杭”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力抓手。这不仅契合了《经济生活》“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的教学内容,也为该课的开设提供了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余杭经济新形象,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原因和举措。

2.思考余杭经济新发展,理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和要求。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素材的解读和教材的研读,初步学会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增强自主阅读的能力。

2.通过参与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增强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技能。

3.通过生活素材和教材文本的有机结合,尝试生成知识和运用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谈余杭、探余杭、析余杭、建余杭”等学习活动的体验,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怀和自豪感,增强建设“美丽余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对余杭经济全面的了解和剖析,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认同感和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举措。

教学难点: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教学方法】

主题教学法:在教学中以“主题导人——主题剖析——主题深化——主题升华”为逻辑,依托本土资源,围绕“余杭经济新水平”、“余杭经济新形象”、“余杭经济新理念”、“余杭经济新希望”等四个环节,通过实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活动,实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有机统一。

二、课堂实录

(一)主题导入——余杭经济新水平

师问:同学们,我们生长、生活在余杭,作为余杭人,您自豪吗?

生答:自豪(非常自豪,很自豪)。

师追问:你们能用一个数字概括出为余杭经济自豪的理由吗?

生1答:余杭经济全国第9;

生2答:第8。

师:这两位同学非常关注余杭经济的发展,很好。确切地说:根据《中小城市绿皮书: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4)》,2014年余杭区位列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市辖区第8,比2013年第9又进了一位。

师:同学们,这是全体余杭人民加快建设“美丽余杭”取得的重大成就,代表了余杭经济发展的新水平,为进一步了解余杭经济的发展情况,我们一起来探究。

(点评:从“本土情节”切入,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生活与理论的距离,有利于快速形成和谐、共鸣的课堂氛围。家乡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激发了学生关注家乡发展、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主题剖析——余杭经济新形象

【探究1】

教师呈现预设的表格(见下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时间6分钟,讨论后各组代表发言。

(学生四人小组在小组长的召集下,分工合作,认真而又热烈地开展了讨论和分析。教师指导、参与个别小组讨论,并大致掌握各组讨论情况。)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一边点拨、归纳,一边将重要信息录入表格。

第一维度——知名企业

组1代表:阿里巴巴、老板集团等。阿里巴巴坐落在余杭的海创园内,是余杭的知名企业,不仅在美国成功上市,而且马云成为中国首富。原因是因为有了淘宝网。

师引问:阿里巴巴除了淘宝网,还有哪些产品?

学生1:.支付宝、快的打车软件等。

师追问:这些软件的研发得益于什么?

学生2:这些软件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它的研发得益于阿里巴巴的不断创新和科技进步。

师引问:阿里巴巴企业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生齐答:走自主创新道路。

师归纳: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更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经济发展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二维度——特色产业

组2代表:塘栖枇杷等。塘栖每年举办枇杷节,枇杷知名度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塘栖枇杷把种植、采摘、餐饮、住宿、农家乐等结合起来,带动休闲旅游业发展。这启示我们把农业与服务业结合起来,调整产业结构,走农业现代化道路。

师点评:这位同学对枇杷产业甚是了解,看来塘栖枇杷后继有人了。(生笑)我看了其它组的同学也写得很好,如仓前掏羊锅等,时间关系,大家可以课后多多交流。

第三维度——农村变化

组3代表:农村发展快。农业丰收、农民富裕、农村面貌大有改变。如,私家车多了,房子漂亮了、道路宽敞了、交通便捷了、设施完善了、文化生活丰富了。原因是经济发展快,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好。启示:国家要重视“三农问题”。

师引导:对,农村的巨大变化离不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这是有目共睹的。为了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实行了一系列好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具体有哪些,知道吗?

生1:实行粮食保护价。

生2:科技下乡。

生3:取消农业税。

生4:工业反哺农业。

生5:户籍制度的改革。

师:大家知道的还不少。这些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推动城乡一体化。

第四维度——生态环境。

组4代表:生态环境应该两面看,一方面,在经济发展中,由于工业排放废气、废水,汽车尾气、生活污水等,确实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在努力改变生态环境,如“五水共治”等,有些地方山绿了、水清了、空气清新了。这启示我们:企业要节能减排,利用清洁能源。我们要树立环保意识,低碳出行,共同保护生态环境。

师点评:这位男生回答得太精彩了!尤其是能够一分为二看问题,既客观又全面,思路清晰,掌声鼓励!

师:(引导学生阅读板书上的表格内容,重点强化启示中的创新驱动、结构调整、城乡一体、节资环保等字眼)问:这些重大举措的目的是什么?

生:(在快速翻阅了课本P88-90页后)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师总结:对!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条主线。

(点评:通过学生合作探究余杭知名企业、特色产业、农村发展和生态环境四个维度的表现、原因和启示,生成并利用了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本土资源,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讲,加上教师的循循善诱,学生的学习有广度、有深度,实乃本课一大亮点。)

师:同学们通过合作探究,我们了解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你们觉得最难理解的是哪个举措?

生:(异口同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刚才我们在探讨“特色产业”的时候有所涉及,但经济结构不仅仅是产业结构,还有如投资结构、消费结构、交换结构等。老师希望通过下面的自主探究活动,帮助大家了解余杭是如何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树立经济新形象,并进而理解经济结构调整的意义和要求。

【探究2]

师引导:第一步,精读教材P89最后一段,并运用“3W”法思考和标注;第二步,利用导学案提供的材料,划出关键词,获取有效信息;第三步,“材知结合”,口头阐述。(PPT出示材料)

材料一:余杭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产业园以及各类行业研发设计中心、孵化器等平台建设。围绕“人才强区”战略,引进和培育海外高层次人才,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综合素质。

材料二: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余杭出台推进企业“机器换人”等扶持政策,鼓励工业企业进行装备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技术改造。

材料三:余杭抢抓与杭州主城全面融合的历史机遇,集中资源要素建设临平新城、杭州北部新城、未来科技城三大区块,切实增强塘栖小城市和瓶窑等中心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聚集功能,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运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余杭是如何树立经济新形象的?

生1:材料一中余杭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快科技创新产业园建设和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说明余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要依靠创新,依靠科技进步,依靠人才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生2:材料二中余杭推进企业“机器换人”,鼓励企业进行装备智能化、信息化改造,说明余杭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道路。

生3:材料三中余杭建设三大区块和美丽乡村,说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走城镇化道路。

师点评:同学们回答得非常精准,余杭确实是从多方面、多角度努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树立余杭经济新形象的。

(点评:调整经济结构的具体要求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精读教材和分析典例,比较好地突破了这一难点,并初步学会如何“材知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调动知识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当然,由于文本本身的抽象性和理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仍处于“浅层次”,有待强化和拓展。)

(三)主题深化——余杭经济新理念

师:余杭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思想的指导,余杭经济新形象的塑造,必定蕴涵丰富的新理念,让我们继续深入探究吧。

【探究3】

师:请同桌的两位同学一起,一方面快速阅读P87-P88有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另一方面,结合我们上述的探究成果(黑板显示图表一新理念)思考:余杭经济的发展是如何体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的?6分钟后请各组代表踊跃发言。

师:时间差不多了,谁先发言?(在发言过程中教师一边点拨、归纳,一边将重要信息录入表格)

组1代表主动举手回答: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注重科技进步与创新,塘栖枇杷等特色产业发展迅猛,都是为了实现经济的发展,说明余杭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为了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说明余杭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五水共治”等环境治理举措,说明余杭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师点评:这位同学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余杭经济发展新形象的举措,讲得很有道理。

师启发:是不是某个维度与某个要求只能一一对应呢?如知名企业、特色产业只对应发展是贴近实际的本土资源,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讲,加上教师的循循善诱,学生的学习有广度、有深度,实乃本课一大亮点。)

师:同学们通过合作探究,我们了解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你们觉得最难理解的是哪个举措?

生:(异口同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刚才我们在探讨“特色产业”的时候有所涉及,但经济结构不仅仅是产业结构,还有如投资结构、消费结构、交换结构等。老师希望通过下面的自主探究活动,帮助大家了解余杭是如何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树立经济新形象,并进而理解经济结构调整的意义和要求。

【探究2]

师引导:第一步,精读教材P89最后一段,并运用“3W”法思考和标注;第二步,利用导学案提供的材料,划出关键词,获取有效信息;第三步,“材知结合”,口头阐述。(PPT出示材料)

材料一:余杭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产业园以及各类行业研发设计中心、孵化器等平台建设。围绕“人才强区”战略,引进和培育海外高层次人才,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综合素质。

材料二: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余杭出台推进企业“机器换人”等扶持政策,鼓励工业企业进行装备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技术改造。

材料三:余杭抢抓与杭州主城全面融合的历史机遇,集中资源要素建设临平新城、杭州北部新城、未来科技城三大区块,切实增强塘栖小城市和瓶窑等中心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聚集功能,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运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余杭是如何树立经济新形象的?

生1:材料一中余杭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快科技创新产业园建设和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说明余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要依靠创新,依靠科技进步,依靠人才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生2:材料二中余杭推进企业“机器换人”,鼓励企业进行装备智能化、信息化改造,说明余杭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道路。

生3:材料三中余杭建设三大区块和美丽乡村,说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走城镇化道路。

师点评:同学们回答得非常精准,余杭确实是从多方面、多角度努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树立余杭经济新形象的。

(点评:调整经济结构的具体要求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精读教材和分析典例,比较好地突破了这一难点,并初步学会如何“材知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调动知识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当然,由于文本本身的抽象性和理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仍处于“浅层次”,有待强化和拓展。)

(三)主题深化——余杭经济新理念

师:余杭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思想的指导,余杭经济新形象的塑造,必定蕴涵丰富的新理念,让我们继续深入探究吧。

【探究3】

师:请同桌的两位同学一起,一方面快速阅读P87-P88有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另一方面,结合我们上述的探究成果(黑板显示图表一新理念)思考:余杭经济的发展是如何体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的?6分钟后请各组代表踊跃发言。

师:时间差不多了,谁先发言?(在发言过程中教师一边点拨、归纳,一边将重要信息录入表格)

组1代表主动举手回答: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注重科技进步与创新,塘栖枇杷等特色产业发展迅猛,都是为了实现经济的发展,说明余杭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为了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说明余杭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五水共治”等环境治理举措,说明余杭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师点评:这位同学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余杭经济发展新形象的举措,讲得很有道理。

师启发:是不是某个维度与某个要求只能一一对应呢?如知名企业、特色产业只对应发展是平、探余杭经济新形象、析余杭经济新理念和建余杭经济新希望,共同学习了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的内容。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牢牢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定能在“美丽余杭”建设中再创辉煌!让我们一起为余杭经济的未来喝彩吧!谢谢大家!

(点评:本环节立足于课外实践,引领学生亲近实际、关注社会、学以致用,打破应试桎梏,彰显新课程理念,有点睛之功效。当然,对于高一学生,事涉政协、议案,略显陌生,如有具体实例抛砖引玉,则更具操作意义。)

三、教学反思

本次参加优质课评比,承蒙专家与同行认可,拿到一等奖。备课、磨课、上课过程中虽多有曲折,但收获颇丰,现总结以下几点以自勉:

(一)资源开发本土化。好的课堂犹如一出好戏,剧本的好坏直接关乎戏的成败。本课在设计之初原本是立足于中国宏观经济谈主题与主线的,虽契合教学内容,却过于“高大上”,不接地气,效果不佳。几经反复,才落地于余杭经济这个切口。对于家乡实情,学生多了一份熟悉,也平添了一份热爱,娓娓道来,层层推进,兼具效度与信度。

(三)情境设置主题化。好的课堂应该“形散神聚”,既注重情境的广度,又挖掘素材的深度,尽量做到“一例到底”、“一材多用”。本节课围绕余杭经济这一主题,以“主题导入——主题剖析——主题深化——主题升华”这一路径展开教学,主题明了,容量可控,受到听课专家与同行的肯定。

(四)学生参与主体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理念已达成共识,但如何搭建平台、提供机会来激发学生潜能、提高有效参与仍是一个课题,这也是本课教学力图突破的地方。在本课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同桌互助、合作探究、阅读文本、课后调研等活动,有话可说,有例可找,有书可看,有问可思。

【专家点评】(徐晓芸,浙江省余杭区教研室,政治特级教师)

卞巧娣老师是一个专业知识扎实、教学技能熟练、综合素质较好的青年教师。她执教的《围绕主题抓住主线——建设“美丽余杭”》-课,在余杭区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中无可争议地获得了一等奖的第一名,其奥妙所在可以用“高、大、上”这三个关键词概括,具体表现在:

(一)教学立意有高度。该节课从谈余杭、探余杭、析余杭到建余杭,始终让学生以一个主人翁的角色,紧紧围绕余杭经济的发展,去学习、理解、把握和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精要。尤其是第四个环节余杭经济新希望的设计,引领学生关心余杭的未来,参与余杭的建设,打破了应试的桎梏,立足学以致用,着实让人敬佩。

(二)教学设计现大气。该节课的大气首先表现在对教材的处理够大胆,先主线、再主题,主线体现主题,顺理成章。其次还表现在教学的手法以小见大够大度,从余杭经济发展的典例中探索、剖析科学发展的大道理,比起那些纯粹的阐述更来得令人信服。再次还表现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以“放”为主够大方。一般情况,教师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比较难以把握,不知道学生会想什么、说什么、问什么,而卞老师放中求活,驾轻就熟,可见其扎实的功底和聪慧的机智。

(三)教学成效显上位。这节课的最可贵之处在于三维目标的达成上。围绕主题层层推进、学生探究生成资源、教师点拨方向引领……,不仅将“高、大、上”的知识安全着落,学生能说会用;而且学生的合作、探究、阅读、分析、阐述等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重要的是在惊叹、赞许、“冲动”和跃跃欲试中流露和构筑的“余杭情怀”更是难能可贵。

当然,本节课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如课题的建设“美丽余杭”与主题教学内容(余杭经济新水平、余杭经济新形象、余杭经济新理念、余杭经济新希望)还有一定距离;新形象、新理念、新希望的提法还有待斟酌;学生的学习活动还略显单调;知识的教学厚度还不够等。但是.美丽依然。

(责任编辑:王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