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政治教学正文

思想政治课传统美德教育的路径探索

  • 投稿狸发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388次
  • 评分4
  • 43
  • 0

周华英

摘 要:中华传统美德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规范社会主义国家的道德基石。作为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体的中学生,如何继承、发扬这些优良传统美德显得尤为重要,而作为德育工作的主阵地的思想政治课中就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美德教育元素。思想政治课教师如果能把教学中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既可以用传统美德教育增强政治课堂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增强学生对传统美德的认同感,还可以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开放性。本文着重探讨思想政治课传统美德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 传统美德教育 有效路径

周华英,女,福建省泉州中远学校,中学一级教师。

中华传统美德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所创造、积淀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也是规范社会主义国家的道德基石,在当前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因此,思想政治课理应在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传统美德教育存在一定问题,教学中的传统美德教育手段和理念相对滞后,难以解决当前中学生思想道德问题,教师对思想政治课中的传统美德元素教育常常一笔带过,教学缺乏有效性。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就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现真实有效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进行探索,以期为思想政治课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整合提供思路与参考。

1.教师应主动提高传统美德教育意识和传统美德教育能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真正实现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对自身传统美德教育意识和传统美德教育能力的提高,从而使传统美德教育有所进步,课堂生动且有活力。当前我们身处在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信息社会,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只有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才会让整合进传统美德教育的思想政治课堂鲜活生动。这就要求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政治教师在提高传统美德教育意识的基础上,具备相应的传统美德教育能力,包括拥有比较深厚的国学功底,注重传统美德知识积累与教学方法的更新,更为重要的是在生活中要以身作则,践行传统美德,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美德示范榜样。正所谓学高为师,行正为范。

思想政治课传统美德教育的真实有效,离不开教师对思想政治教材的充分挖掘。如《经济生活》中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与正确的消费观以及诚信观念与市场经济等内容;《政治生活》中以人为本与治国理念,和谐思想与外交政策等方面;《文化生活》中的仁爱、法治、孝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传统美德教育实践等框题;《生活与哲学》中对仁、义、礼、智、信等思想的探讨。与此同时,教师应将传统美德教育元素与现时代文化特征、道德环境在教学载体、课堂模式、道德实践等方面有机结合。总之,思想政治教师应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传统美德教育能力,这是实现传统美德教育有效性的关键。

2.教师应学会设计凸显传统美德教育的教学活动。优化的教学设计是一堂课展开的蓝本,要有良好的课堂,必需要先有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师在课前应全面学习研究中华传统美德,找到思想政治课能够由表及里加以整合的切入点,形成凸显传统美德教育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高中必修一第三课“多彩消费”最后提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美德的重要性,但没有进一步展开,学生对于“勤俭节约”美德精神的理解如果仅停留在文字上,很难转化为美德实践。对此,笔者设计了相应的主题教学:“世界粮食危机VS中国的粮食浪费”。全班先收集资料,就本课主题进行手抄报比赛;“勤俭节约”小组对本课进行教学设计,选举本课小老师,进行主持;安排第一小组制作“世界粮食危机”课件,并在课堂上展示;由第二小组制作“从土地到餐桌中国的粮食浪费惊人”课件,并在课堂上展示;设计“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绝食24小时,呼吁立即采取行动消除饥饿”的角色扮演;开设“粮食危机是中国最大的劫难”论坛;两位同学事先准备主题发言:《粮食危机是中国最大的劫难》和《我校学生食品浪费现象调查报告》,配合PPT进行;全班学生签署《节约粮食》宣言;发放勤俭节约美德评价表,包括个人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学生撰写勤俭节约美德养成日记。

本课以世界粮食危机事件为载体,激发学生践行勤俭节约精神的自觉性。相信那些饥饿的脸庞能警醒浪费的学生,美德评价表能让学生自觉反思自己的行为,而美德养成日记则有助于学生把美德意识转化美德行为习惯。

3.整合传统美德教育的社会资源,结合教材进行主题教学。主题教学要求突破以学科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注重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打破单纯强调学科自身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尽可能体现各学科课程应首先服务于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着眼于德育工作的大系统,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重要环节,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德育工作真正做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使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都成为德育的重要载体。为此,教学应以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处理的主要关系为线索,将学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科学设计,避免将这些内容割裂开来,分块进行教学。与此同时,要准确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德育性,避免概念化、孤立化地传授和记诵知识,努力使知识的学习服务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需要。因此,要真正实现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有效性,就应整合传统美德教育的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作用,结合教材,进行主题教学。

例如,笔者所在地福建泉州是郑成功的故乡,这里留下了众多郑成功史迹,乡土教育资源丰富,政治教师可以把与郑成功相关的教育资源与政治课程融合在一起,进行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设计,让学生在参观史迹、品读故事中内化爱国主义情感。不仅如此,在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泉州市区,除了海外交通历史博物馆外还有丰富的街巷文化,古朴悠久的街巷文化中蕴涵着闪亮的传统美德人物故事。礼让、孝顺、互敬等是泉州人民崇尚的传统美德,人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道德观念,还通过古街巷的地名来加以宣扬。礼让巷彰显的是相互礼让、和睦相处的美德;孝感巷则刻画着泉州人民对孝道的推崇,对孝子懿德的赞赏和传扬;执节巷里唱响着泉州人对诸葛廷瑞爱国精神、高尚气节和廉洁人格的赞扬和推崇。显然,泉州的古街巷是泉州传统美德凝固的乐章片段,作为泉州人民生活的背景音乐,是这座古老而又年轻城市的精气神。政治教师可以结合街巷古迹、人物传说,在《文化生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游记式主题教学,引领学生在街巷中徜徉,领悟传统美德的历久弥新。

此外,政治教师还可以开设美德讲坛,让家长、社会美德达人、教师学生美德典范参与进来。教师可以根据实际设计互动环节,整合内容,以期实现传统美德主题教育的不断创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成为传统美德的弘扬者与践行者。

4.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如今的学生知识面很广,把课堂的一部分交给学生来主导,既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学生内心的需求。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充分实现传统美德教育的有效性,就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境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在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中成为传统美德的继承者。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并以美德来命名,如“明礼诚信”组、“勤俭节约”组、“爱国主义”组等。每一个主题组在一学期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在课前学习和探究中,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寻找本组主题与思想政治课知识的结合点,并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当小老师,与同学共同开发美德教育的新模式。

5.建立健全传统美德教育的监督评价机制。传统美德的教育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还应落实到生活实践中,内化为学生的品质,外化为学生的行动。教师可以建立学生美德成长记录袋,以此形成传统美德教育的监督评价机制,保障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建立美德成长日志,如运用二十一天养成一个习惯的方式,帮助学生发展一种美德。教师通过学生成长日志的记录情况来进行评价,还可以使每位学生感受到美德成长的阳光体验。

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利用博客、微博、微信等平台,建立美德践行群,在群中师生可以通古博今,营造出传统美德教育的浓厚氛围;甚至可以建立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美德践行合作平台,进行亲子家庭美德展示,引导学生编写班级、家庭美德故事汇总或者建立美德家谱,使传统美德深远持久地传承下去。

总之,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堂主阵地,运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在广大青少年中大力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断完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国传统美德历经千年,在中华民族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心理之中有很深的积淀。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整合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将这些优秀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赋予传统美德以时代精神的新特点,让优良的传统美德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得到继承发展与创新。

(责任编辑:罗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