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启达 徐法兵(江苏省房山高级中学)
学案的出现见证了教育界由从教到学的课改观念转变。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学案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提前预习课本知识,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预习课本知识的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但从学案的使用情况看,目前大有以学案代替书本的趋势,一些教师把教材当作完成学案的参考工具,颠倒了教材与学案的关系。
首先,学案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知识,相关知识解说不如教材清楚。学案之所以不如教材解说清楚,是因为学案只是帮助学生学习教材知识的一个辅助工具。换句话说,学案是为帮助学生掌握教材重难点内容而设计的。因此。轻教材而重学案的做法舍本逐末。
将教材和学案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学案的设计是以教材上的重难点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编写而成。教材会对专有名词加以说明,学案则省略这个部分;教材会对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详细的说明,学案只是把重点的概念和原理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填写。学生会为了及早完成任务从书本上直接找出答案,抄写一遍,却不去思考也不去看与概念、原理相关的解说。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始终是浅层次的,即使把学案上的问题都完成了,印象也不深刻。以高中《政治生活》“政府职能”为例:教材上的解说是: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其基本职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政府担负着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以及各种合法权益,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惩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和社会秩序等职能。政府承担重要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而学案上的设计则是:政府的职能是什么?学生只需在课本中找到以下四个职能即可: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智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显然,学案并未充分展开教材的内容。
其次,学案的知识点比较零散,学生只凭学案无法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以教材为主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而以学案为主的学习方法,则不利于知识体系的构建。虽然每个学案最后都有一个知识体系的构建要求,但学生还是要以教材为参照才能真正将其构建起来,如果脱离教材,则很难完成这一要求。
笔者经过平时的观察发现,把学案当成学习依据的学生,课堂上提问他们所学过的内容时,往往一点印象都没有,这便是没有经过自己大脑总结知识,没有形成知识体系的结果。但当我提问以教材为学习依据的学生时,他们对知识的记忆较长久,理解也相对深刻,即使偶尔忘记了也能很快在教材上找到与提问相关的知识点。
学案是教师经过加工整理以后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所整理出的重难点,并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以学案为主来学习的学生,很难与编写学案的教师在思路上保持完全一致,这势必影响他们对教材知识的掌握。
最后,学案的不当使用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的负担,还浪费了复习的时间。学案完全由教师设计出来,学生没有参与,在完成学案的过程中,学生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笔者在和学生的交谈中发现,学生认为学案的问题设计有的过于简单,有的过于复杂,有些学科的学案如政治学案只是书本上内容的抄写,无需自己思考。只要教师平时能够多注意观察就会发现,一些学习自觉性较强的学生,他们拿到学案之后首先是打开教材找到学案上问题的答案,然后把教材上找到的答案抄写在学案上,教材上找不到的,就空着不写;然而,还有一些学生连教材也懒得打开,直接照着已经写完的学案抄一遍,这样不仅浪费时间也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
如果大部分交上来的学案都做得很好,大部分学案上的问题学生都能解决掉,教师就会少讲乃至不讲。然而,学生的学案完成情况并不能代表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学会了知识,乃至于主动参与知识的构建。这样容易造成学生不会的问题越来越多,学习负担越来越重。
在自习课上,学生几乎都将时间用来完成学案,没有时间及时复习新学的知识。事实上,照抄教材也好,抄袭别人写完的现成答案也罢,不但起不到预习的效果,就连复习的时间也浪费掉了。若是把预习学案的时间用于复习当天所学知识,就可温故而知新。教育心理学中的遗忘曲线规律告诉我们,对新学知识越快复习,记忆效果就越好。
那么,是不是就完全不用学案呢?当然不是。透过学案,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课本,通过做练习题还可以发现自己理解教材时遇到的问题,但运用学案的前提是必须反复阅读并理解各科教材,其实教材本身就是最好的学案。
(责任编辑:罗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