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志贤
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锦屏镇中学校663200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互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最好的办法就是实施情感教学。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不难发现:传统的教学,片面强调道德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忽视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需要的情感教育,忽略了学生作为参与主体需要的自由活动。本文通过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的分析与研究,试从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之间的交流来探询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新突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参与激情情景创设贴近生活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联系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不难发现:传统的教学,片面强调道德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忽视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需要的情感教育,忽略了学生作为参与主体需要的自由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产生了重灌输、轻创新,重服从、轻参与,教学效果差等一些列问题。
初中正是个人学习知识、掌握良好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作为一门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课程,思想品德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教受和认识的活动,更应该是一种情感熏陶与培养的活动。情感是一种对认知行为有显著影响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感知、理解、接受品德教育、社会基本道德、法规常识的动力,也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1.思想品德教学中值得关注的四种情感要素
1.1参与激情
学生积极参与是衡量一堂思想品德课是否优质高效的重要因素。由于思想品德课内容本身就具有理论性强、抽象性高、感性思维空间不易拓展的特点。学生面对难以理解的抽象事物,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与信心。试想,假如一堂思品课中,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座位上要么窃窃私语,要么呼呼大睡。提问时,整个教师鸦雀无声,留老师一人表演"独角戏",这样的教学过程有何"质量"可言?因此,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出学生对课堂的向往之情、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基本前提。
1.2关注热情
学生是否"在乎"一门学科的学习,表现为对于这门学科的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的关注程度。思品课理论内容虽然刻板、抽象,但在生活中却极易找到相关现象和案例,例如,讲到"社会责任感遇奉献"时,就可以引用"5o12"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事迹。然而,目前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收看电视节目、上网、看报的过程中,最关注的仍是动漫、游戏、娱乐新闻、偶像八卦消息……,真正发生的国际、国内社会大事,却极少投以"青睐"的目光,这是由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所决定的。作为老师,应注重将课堂的理论知识,落脚在"生活"中,适时采用鲜活的新闻事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学生主动关注时政信息的习惯,这样既可以使教学内容新颖,又能贴近学生生活,引起学生的"共鸣",不断强化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逐步国家的主人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1.3快乐之情
快乐学习、寓教于乐是所有科目、所有课程教育都渴望达到的效果。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讲,快乐教学以培养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把兴趣、成功、审美、创造、理解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快乐体验,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学生只有在快乐而不是厌烦、接受而不是抵触的情绪状态下,才能够事半功倍地获得学习知识。快乐教学实际是一种使学生获得满足感的过程,分为获得参与权的满足感、获得认可权的满足感、活动欣赏权的满足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总体而言,是一门美妙的心理体验。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不同的方式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则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获取知识。
1.4"人文精神"情感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政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情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状况良好发展的过程。融洽的师生关系体现为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亲切感,将老师当做朋友和亲人,这样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和谐而轻松地学习氛围。
第二,"爱"的教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的对学生的爱,对教学的爱,才是真正"身教"胜于"言教"的人文关怀。思品课时一种人生精神素质的启蒙教育,如果学生在初中阶段接受的是一种冷漠的、残酷的、枯燥的、功利的情感教育。那么,他未来待人接物的标准或许也充满了冷漠、残酷、功利、甚至是虚伪。真心地"爱"学生,实际就是以"心"去关怀学生,教师的关怀不仅仅体现在学优生的上,更应倾注在学困生身上。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避免"木桶效应"中的"短板效应",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
2.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2.1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参与激情
2.1.1设疑引私,循循善诱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分为讲授、导入、结尾三个基本环节。如果在三个环节中,都采用巧妙地设疑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联想、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激活的学生的思维、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创造出活跃、积极地课堂气氛。初中生"从丛"心理在课堂上表现为"不甘落后",只要有人主动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其余大部分同学还是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老师能抓住"机遇",巧妙地引导,即便是"提问设疑"这样传统而普通教学方式,也同样能激发出学生的参与激情。
2.1.2情境创设
教学中的情景创设,往往能将教材中基本的品德理论与现实生活中鲜明的事物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例如,在《思想品德》(人教版)初一下册《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的授课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几段情境:
情景一"如果有一天你的父母要求你的辍学,跟随其外出打工挣钱,你会怎么做?"
情景二"如果你看到别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情景三"某天你放学回家,刚想开门,忽然听到里面好像有人在翻东西,而且从外边看,房门紧锁,也不是爸爸妈妈下班回家的时间,你马上判断,家里可能是发生盗窃了……你该怎么办?"
情景四"你和两个同学星期天去野外郊游,有一个同学不小心掉进了水库里,这个同学不会游泳,他正在大声呼救,你刚刚学会游泳,另一个同学从来没下过水……你该怎么办?"
设置学生实际生活的情景,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共鸣。同时以"跟踪设疑"的方式引导学生"生活中还存在哪些危险和不良诱惑?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一下激发出学生的参与之情,学生争先恐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样,既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又使学生在轻松地场景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许多学生在课后意犹未尽,还查阅相关知识,补种生活常识。
2.1.3活动设计
学以致用,是任何一门学科的教育落脚点。如果在思想品德教学的课堂中,能设计出模拟生活得活动,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那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便成为"水到渠成"的事。例如,在《思想品德》(人教版)初二下册《消费者的权益》的授课过程中,设计活动"模拟购物"为"导入",让学生购买同一件商品,实践"购物"的过程,并谈谈自己选择该商品的理由,请其他同学评述"购物者"的行为,老师则通过学生的发言,肯定学生做得正确的一面,同时指出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没有注意的细节。最后让学生明白消费行为中的哪些权利受到法律保护。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自觉学习、自由言论、自主探究,起到了"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的效果,学生怎么可能不愿意积极参与呢?
2.2"利用外资",培养学生的关注热情
"外资"即课本以外的资料,如新闻事例、案例视频、图片、阅读材料等,思品理论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丰富的材料,这些材料资料与思想品德课本知识有关,如果能将这些资料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不仅使学生倍感新颖,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2.2.1寄理于情,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
如何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国内国外的大事,是思想品德辅助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新闻时事相对初中生而言显得深奥和枯燥,因此,适当采用时事新闻作为课内资料,产生的效果不言而喻。
例如,在《思想品德》(人教版)初三年级讲到"中华文化和精神时"时,为学生播放一段"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人物简介,为"神舟七号"成功发射做出重大贡献的"英雄航天员",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医生钟南山;为解决全世界粮食问题做出卓越贡献的袁隆平……不仅使学生懂得人生价值的实现时奉献于回报的统一,真正的人生价值在于奉献,还激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意识。
2.2.2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好奇之情
在《思想品德》(人教版)初二下册《维护智力成果权》的授课过程中,引用了"山寨版"的CD机、皮鞋、时装、笔记本电脑等的图片,采用"抛砖引玉"的方法,让学生从看到的图片中联想身边侵犯他人智力成果的事例,再请学生辨析,"山寨版"物品,是否有利于人民的正常生活。激发起了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关注热情,还可以在反复多次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关注身边小事,到关注国家大事的习惯。
2.3寓教于乐,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
几乎每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会思考:什么样的学习,才是学生真正认为的"快乐学习";什么情况下,学习才会快乐?显然,学生喜欢,那就是快乐,学生获得满足,那就是快乐。那么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老师,要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之情,要让学生真心喜欢思想品德课,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思想品德》(人教版)初二下册"财产所有权"时,让学生讲述自己压岁钱的使用过程,学生饶有兴致,津津乐道自己的"花钱"经历,如此贴近学生的活动,学生真正感受了学习的快乐。
其次,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满足感。当一个学生的观点被认可,当一个学生的成绩被肯定,当一个学生获得参与某项活动的机会时,当一个学生的作品被欣赏时,油然而生的必定一种成功带来的满足感。内容得到充盈,是产生快乐的源泉。无怪乎,古人有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值得关注的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严谨的教风、学风必不可少,但若要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体会快乐,就需要教师以"赏识教育"的理念,巧妙地使用良性的激励手段。假如学生的一个尝试,小小进步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鼓励,那么这种"正向刺激"会促使学生产生更大的自信,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出学生更大的潜能。
2.4身体力行,让学生体会"人文关怀"
思想品德的教育目标不仅仅体现为知识与能力方面,更多的时候则强调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要让学生体会"人文关怀",应做到:
2.4.1主动与学生搭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健康、热情开朗的形象是进行思想品德情感教育的先决条件,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而言,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师亲和力强,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假设一名教师,整天死气沉沉,板着面孔,学生怎么可能对此产生亲近感,更不必说信任感,融洽的师生关系,更不知道该从何谈起,又怎么可能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思考和解答问题。因此,教师不仅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业务素质;更重要的是提升自我的综合能力素养,塑造一个严谨治学又不失热情开朗的形象。
2.4.2以身作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是语言教学,更应该注重身教的"示范"作用。一名总把"关心"学生挂在嘴边的教师,不如一名真正给与了学生关怀和帮助的学生;同样,一名总把"责任意识"挂在嘴边而不付诸实施的教师,其教育效果,也远不如一名真正做到恪尽职守、认真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交给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学习,是教育的目的之一,但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才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终极目标。
2.4.3"人文关怀"的"实践"引导
初中学生需要"爱",需要关怀。学校、家庭、社会都在尽量给与学生"爱"和关怀。但我们忽视了一点,不断给与,只会"宠坏了"那些孩子们,我们更应该教会学生传递"爱"和回报"关怀"。为学生开辟一条正确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道路,让学生远离社会当中那些冷漠、残忍、暴力、功利的不良影响,使学生对事物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拥有怜悯之情和感恩之心。
3.反思
情感教育是一门艺术,其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有益于改善该课程本身的教学效果,但我们也要反思这一教育中易出现的偏差。
3.1情感教育不是对理性教育的否定和代替
情感教育的不是让学生不再理性思考,不是鼓励学生感情用事,冲动做事。而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悟人。是摒弃冷漠、残酷、失望后,引导学生用和谐的态度面对人生和世界。
3.2情感教育若能成功运用于教学实践
其获得的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笔者认为,情感教育的最终落脚点不应该是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取得了良好的考试成绩;更重要的应该是启发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悟,使学生能塑造自我健康的人格。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显然,只有会运用"情感"的教育者,才能用"创新"的双手,像"皮革马里翁"那样,创造出一件进活灵活现的、富有生命的"艺术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黄向阳学校春秋:一位小学教师的笔记[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2]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郑金洲著:《教师如何做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