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政治教学正文

农村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 投稿悠理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953次
  • 评分4
  • 92
  • 0

◇湖北省枝江市仙女镇仙女小学 李 艳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5-0046-01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并掌握农村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于农村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于2013年暑期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访谈等形式,对仙女小学的思想道德现状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就此次调查的现状作一些思考:

一、问题与成因

1.道德判断存在偏颇。当代社会大环境下,是非观念、非主流因素影响泛滥,成人的言行思想对学生的误导作用很明显,从而造成小学生道德认识迷惑,导致道德判断出现偏颇。

2.价值取向存在极端的倾象。现实社会个人利益最大化倾向,致使人们对个人财富肆意追求。如果家庭对事情的态度和选择多立足自我,就容易使孩子的价值取向走向极端。

3.思想与行为存在矛盾。学生道德认知表现从学生问卷来看,明显优于学生行为表现,学生不能做到言出于心,知行一致。

上述情况,虽然只是仙女小学的调查,但基本反映出当代农村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误差与困惑。归因在如下方面:

1.学校德育存在偏差。在现实的教育中,农村中小学的德育存在着远离社会现实的现象。一旦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变得高不可攀,也就失去了对学生的激励作用,甚至会使其产生逆反心理。

2.社会负面影响。尽管农村学生相对而言有点封闭,但各种不良风气无孔不入:一是贪污受贿、拜金主义等社会丑恶现象对青少年有很大的负迁移作用;二是影视文化的负面影响。一些影视作品、报刊中的色情、打斗、凶杀与暴力场面充斥,使一些学生盲目模仿,危害极大;三是适合农村青少年的活动阵地严重匮乏,不能满足农村学生娱乐休闲活动的需求。很大一部分学生跟随爷爷奶奶到麻将室、茶馆等场所度过课余生活。

3.家庭教育缺位。农村家庭最大的特点就是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对学生关心不够,认为“树大自然直”,顺其自然者较多。一些父母教育方法简单,以打骂代替对子女的批评和约束,对孩子产生了不良的心理影响。同时由于绝大多数学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爷爷奶奶成为一定时间甚至整个小学阶段的监护人,教育明显存在代沟。少数家长表率作用不够,责任意识不强,道德水平低下,如有些父母沉溺于搓麻将、打牌,对子女的负面影响较大。多数家长重智轻德,只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子女的思想教育,使孩子学习负担很重,心理压力很大。上述现象使得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形不成合力,形成了尴尬局面。

二、应对与思考

1.优化德育环境。社会、政府要关注孩子的成长环境,下决心整治、改善农村孩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并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学生品学兼优的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教育情境,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与教育。另外,家庭也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不容忽视的园地,家长学校的开办是必要的,加强家长的培训工作,使家长与教师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总之,把农村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工作抓实抓好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探索与创新,使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使农村的孩子能健康成长。

2.德育队伍素质必须提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提高民族素质的关键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现在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还有大部分是民办教师,他们以中师短训、速成的培训模式迅速出炉,走上教师岗位,在农村中小学一干几十年,他们中有些教师对教育规律把握、教育方法的选择都比较欠缺,更谈不上教育技巧的选用。同时由于个人素质的局限,对学生心理的理解、人格的尊重更是缺乏。笔者以为有二条途径:一是严格教师证取得程序,不能仅凭一张考出来的资格证就认定他可以做老师,要重点考查他的思想道德水平,查阅个人从小学到大学的档案中思想品德,甚至是信用记录;二是做好教师岗位培训。遵循教育规律,满怀对教育的一颗忠心,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可靠的接班人,只有把好了这两关,教师队伍素质才会大幅度提高。

3.德育途径要以人为本。要注意渠道畅通、全面推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学校要改变道德教育的方法,我们要重视对学生心灵的抚育,重视学生人格养成,通过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主题班会、社会调查、义务劳动、阅读书刊、观看影剧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社会交往以及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自信、自主、开朗的人格品质和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编辑: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