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州博湖县博湖中学 王国玉
【摘要】新课改要求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地方资源,以丰富课改课堂。文章从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本地的文化资源、开发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的措施阐述地方文化资源对高中政治课改的积极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地方文化资源;高中;政治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4-0071-02
2008年,新疆地区全面展开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将课堂还给学生,以改变原来的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地方资源,以丰富课改课堂。
一、新疆巴州博湖县博湖中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
1.获得资源的途径比较单一,内容比较匮乏。目前,新疆巴州博湖县博湖中学(以下简称“我校”)教师很少接触校本课程,更不用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校本课题的研究方面处于起步阶段。原因在于学校长期采用集中统一的国家课程开发方式,用教材、教教材,教师备课最多就是看看教学参考或上上网。
2.对资源的整理不够系统优化。即便有个别教师在政治教学中采用了教材以外的资源,但也只是零散的,不够系统化,只是随机、偶尔用了一些资源,教师并没有系统化地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去丰富政治课堂教学。
3.对身边已有的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博湖县有着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县政府也十分重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以地方特色文化为契机发展旅游业,博湖县每年要举办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但是,教师不能对身边已有的资源进行有效利用,这对政治新课改来说无疑是资源浪费。
4.以教师开发资源为主,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或许有个别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偶尔用到博湖地方的文化资源,但只是简单提及,学生被动接受,并没有真正参与进来。
以上问题说明我校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够,应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确立新的课程资源观,走出“教科书是唯一课程资源”的狭窄天地,使课程资源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拓展到社会各个方面,将学科知识、学生生活、地方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二、本地文化独具价值的课程资源分析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都有自己的一方水土和优势,有着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等。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宝库,而地域和民族文化之所以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是因为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为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博斯腾湖自然风光秀丽多姿,2002年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被评为西部大开发新疆十大风景名胜旅游区。博湖县的东归文化、民俗文化、水文化、渔文化、芦苇文化和沙文化、西游记等一系列文化旅游资源正在陆续开发,凭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文化价值正逐渐显现,经济价值不断升温,已经成为博湖县资源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博湖人,尤其是政治教师,置身于浓浓的文化氛围之中,除了骄傲之外,还理当充分挖掘利用家乡的文化资源以丰富课改课堂,自觉做文化传播的继承者和传播者。这样,不仅会丰富和活跃课堂,而且会扩大博湖文化的影响力。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信教改实践必然会促进博湖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三、课程资源研究目的和意义
博湖县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地方特色文化作为人们重要的精神财富,也是学校工作的重要课程资源。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借助地方文化资源,探索地方文化教育新模式,是富有开拓性意义的一项系统工程。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素质教育工作往往流于形式,新课改进程推进缓慢。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为学校教学工作注入了新活力。这种教育形式不仅在于内容的扩展,而且改变了以往空洞说教、强加灌输的教学方法,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搜集、开发当地文化资源,教师和学生接受地方文化的熏陶,不仅能陶冶情操,丰富情感,也有利于师生的文化积淀,特别是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高,交际能力的发展。更可以转变教师的课程观念,提高开发课程的能力。还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让学生懂得爱家乡才是爱祖国,爱家乡的文化才是爱祖国的具体表现。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保护、弘扬民族和本土文化,不仅有利于保护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也有利于保护民族和本土文化的固有价值,使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人们产生精神的认同、自尊和自信。教育作为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工具,最具感召力和影响力。课堂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所以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课堂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建立正确的课程观,确立课程资源意识,认识到教材仅仅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只是课程的一种载体,不是课程的全部。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利用和开发大量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实际,联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联系本地文化,用教材而不“教”教材,紧扣课标而不是紧扣教材,根据学习内容与目标,灵活、有效地利用身边的地方文化资源,为学生发展提供更为真实的学习情境,实现课程目标。
四、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发校本教材
校本开发是新课程改革中留给学校自主开发课程的一片广阔天空,也是给予教师发挥才干的大舞台。开发校本课程离不开课程资源,而地方文化资源是宝贵、丰富的课程资源。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依据学生发展需求,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各种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个性化的课程资源。
1.进行大量实地走访,获得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1)利用课余时间多次进行实地走访,先后在博湖文化局、旅游局、民宗局等行政主管单位进行走访咨询,请求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为师生调提供必要的机会和资料。
(2)重点了解博湖县有关“四节三会”的历史渊源,活动现状及影响,还专门前往大河口景区、喇嘛庙、清真寺、阿勒齐手工艺术馆等旅游文化场所考察访谈,走访多位民间艺人,聆听他们深情的专业讲述,获得了许多从来没听说过的真实故事。
(3)充分发挥学生及其家长的积极性,利用他们的社会人脉和掌握的文化资源,为课题研究提供活生生的第一手材料。
总之,通过各种途径的走访,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积累了原料素材,提供了诸多启示。但也遇到了走访量不足、工作超量、缺乏资金的问题。
2.总结经验,发动其他教师,调动广大学生,扩大校内影响。随着课题研究实践的不断推进,教师单靠自己难以搜集到更多详细材料,需要更多教师参与协作,需要广大学生参与配合。广大师生都关心热爱博湖文化,愿意传播家乡文化,更希望政治课上有机地利用博湖文化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但他们也普遍反映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挖掘、传播、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充实课堂教学,如何促成文化与政治、经济的有机交融,为博湖教育改革振兴,为博湖的稳定发展,产生更大的作用,还有不少的困难需要克服。
3.利用“四节三会”,享受文化生活,检验研究成果。请求学校分管德育的校长、主任和班主任协助,在不影响正常上课的前提下,提供时间和组织上的帮助,借助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利用博湖县搞“四节三会”活动的契机,深入活动现场,采访民间艺人,与各族群众互动,深切地体会地方文化的多姿多彩和神奇魅力。
在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的过程中,较困难的问题是按照预期需要走访很多学校,由于人员有限、精力有限、时间有限、资金有限,没能很好地完成实地走访任务。在全校政治课堂如何推广博湖地方文化资源丰富政治课堂,如有可能在全县学校推广,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编辑:易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