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社会论文就业指导正文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 投稿一朵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497次
  • 评分4
  • 51
  • 0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王立高

【摘 要】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与创新,必须针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以提高职业素养、促进就业为导向,创新开展研究与实践。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生;心理健康;职业;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5-0075-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2013年度立项一般课题“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影响因素调查与干预措施研究”(编号:2013LSZ065)、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3年度一般资助项目“高职院校学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编号:SK13YB155)、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4年立项一般项目A类“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编号:2014JGA328)的科研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教育是属于高等层次的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是具有应用特性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高职教育兼有“高等性”和“职业性”两种属性。多年以来,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为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企业、行业和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当前恰逢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那么,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以及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以职业为导向进行改革与创新,为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发挥作用。

二、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研究及存在的问题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特征。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以学生未来职业需要为导向的高等教育,职业导向性体现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就是把培养职业岗位所需的实际能力作为引导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指向。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其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施途径和方法是产学结合、定岗实践,具体目标是增强办学活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要。校企合作的课程特点在于:课程规划结合本地企业、行业需求,专业设计结合企业、行业发展,育人目标结合职业、岗位、社会的需要。

高职教育更多的关注点是聚焦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心理品质、人格成长关注不够,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培养力度不够,没有树立对学生的“全人”培养理念。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大部分都是“以就业为导向,立足岗位需求”。然而,从“可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来看,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专业知识、技能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劳动力市场环境相似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素质,包括人生态度、思维方式(包括创造性思维、风险决策、问题解决、观察能力、学习方式、推理等)、个人品质(如责任感、自尊、社交效能感、自我管理、正直、诚实等)及其他能力(如各种资源使用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系统管理能力等)将在很大程度上对就业及今后的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这些心理素质的养成主要依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获得了快速发展。教育部下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思政厅〔2011]5号)等文件,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层面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尤其是要加强以课堂为主渠道的教育形式,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经过各方面的努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其发展还很不成熟,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意识教学理念陈旧。以传统的消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主要是高职生各种心理疾病的表现、成因及矫正方法,对有自杀倾向个体的危机干预也颇受重视,因而没能培养大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没能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没能给学生灌注希望与力量;二是心理健康教育过于课程化和理论化。内容较为抽象空泛,与行业实践联系较少,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应用需求,也没有结合高职生的心理特点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开展具有高职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致使学生认为所学知识多无所用,停留在表面上,实践性不强,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形成和问题应对实际技巧的掌握;三是教育形式单一,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课堂灌输为主的单向教学模式,只注重讲授知识型内容,学生往往感觉没有新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程设计上没有创新和突破,得不到学生的认可,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至于无法保证教学效果;四是教学评价体系比较落后。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考核,与其他课程考核方式一样,采用课堂出勤、回答问题、平时作业成绩、期末写论文或考试的考核方式。这样的考核方式不符合这门课程的特点,不能充分了解学生参与各类心理健康活动的自我体验和感受。

因此,在当前“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背景之下,如何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和内容,促进高职生的身心健康和心理素质发展,是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按照协同育人的观点,在当前校企合作、产学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对协调各部门的分工与协作,发挥各系统的协同作用及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探索具有自身特色、专业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促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高职教育既是高等教育,又是职业教育,高职院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而进行的,这种以职业为导向的教育应当贯穿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个教学过程。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应当根据大学生的成长规律,突出就业的导向性,不断思考和探索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改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将心理健康课教学与职业技能和素质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将来从事行业工作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帮助学生在确定职业发展目标的过程中找寻人生发展方向,体验感悟人生的意义,促进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人生发展课题的实现,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思考

1.研究的价值与意义。立足高职生的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职业岗位需求,注重学生专业特色,创建了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产学研”结合新模式,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开辟新的途径。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建构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标准等,建立符合高职教育性质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为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探索一条有效途径。

2.研究的目标与内容。在当前“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背景之下,以积极心理学、积极组织行为学为理论视角,通过质性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聚合交叉设计探索和建构合理有效的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旨在促进高职生的身心健康和心理素质发展,以适应企业、行业、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从教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考核评价等方面创新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体系和活动体系。

3.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在文献梳理和心理测量的基础上,采用聚合交叉设计探讨企业、行业、产业对人才职业心理素质的需求并制定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接着,对高职生实施以心理素质培养和能力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及行为干预。最后,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估,对教育方案进行修正,形成最终有效的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教育教学体系。研究采用文献查阅法,广泛查阅了国内外有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与途径;采用现有或编制的测评工具,深入企业、行业当中通过问卷调查和质性访谈考察企业对人才的职业心理素质需求;开展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各种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技术,探讨以职业为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对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影响,对行为干预的有效性加以评估。

4.研究要有创新。在理论层面上,紧密结合职业岗位需求,注重学生专业特色,创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产学研”结合新模式,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可以对积极心理学、积极组织行为学理论进行检验,进而丰富和发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研究内容上,通过职业导向教育培养高职生过硬的职业心理素质,有意识地将其与学生的就业和生涯发展相契合,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主动适应教育改革、以服务为宗旨的有为之举。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多种研究手段(质性访谈、心理测量、行为干预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比较系统的进行研究,符合现代心理学多质多法模型对研究结论可靠性促进的要求,并且具有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性。在实践层面上,项目的研究结果可操作性和可行性较高,能够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开辟新的途径,也将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同时,可以帮助高职生突破对学历与择业关系的刻板理解,发挥其择业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选择职业的自我效能感,并最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与自我和谐的心理机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汉芳.试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就业导向性——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两条主线与两级目标[J].职业教育研究,2012,(2).

[2]沈绮云,肖平.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职业导向改革——基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理论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4,(9).

[3]黎天业.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高职心理健康教学模式的构建[J].高教论坛,2013,(6).

[4]叶晓璐.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性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

[5]柳波.从适应到就业:心理健康教学改革的就业导向性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8).

[6]廖克玲.以问题为导向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探索[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编辑:易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