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一战略的提出是21世纪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对外进行全面外交的重大举措,是顺应形势发展所自然产生的,既是一种经济交流,更是一国走向世界,联系带动周边国家协同发展,打造命运共同体的关键的一步。
【关键词】整体世界史观;一带一路;双向发展
一、整体史观的定义和历史原因分析
何谓全球史观?即在一个整体的状态下来看待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世界上的不同区域、不同文明在相对独立且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这种独立、分离的状态,渐渐融汇联合成一个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便体现在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中。[1]吴于廑先生认为所谓整体史观即世界史是人类历史发展演进的结果。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是一种整体发展的结果。在此之前的历史是分散、孤立、闭塞的,逐渐走向整体发展的历程。全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后,这样的历史才是世界史。[2]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各个相对闭塞的地区和国家开始交往与联系。在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新航路的发现。对于新航路的发展,首先就经济角度来分析,扩大对外市场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客观要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伴随着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欧洲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逐渐发展起来,西欧国家在此基础上相继出现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商业活动,要求进一步扩大市场。这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也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二、整体史观下的经济主导性特性分析
同样的,从21世纪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进程来看,就当今的世界经济而言,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各国间深度融合的经济和贸易体系的高度发达。可以说,贸易交流将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以及人民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建“一带一路”并不是“别辟门户”,而是“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3]也就是说,“一带一路”战略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复杂深刻变化这样一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致力于解决制约地区和全球经济增长等重大现实问题的一个关键框架。但是,它绝不是单纯地去重复以往的经济全球化,而是全球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的创新,这一创新的具体表现就是将“丝绸之路”这一文化内涵融入了进来。简单地讲,“一带一路”是包容性全球化的表现,没有脱离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机制,即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世界格局正在经历复杂、深刻的变化,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新模式。它不同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时代,开发方将被开发方当成原料来源和产品出口市场,从而具有掠夺和经济剥削性质的模式。不同于中心国家垄断先进技术,掌握规则制定权条件下,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所谓自由竞争的市场化模式;它是一种包容各种发展方式和水平,照顾各方舒适度的全新模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差别十分巨大,具体来说,有新加坡、澳大利亚等高度繁荣的发达国家,同时也有像阿富汗这样的动荡不安、积贫积弱的国家,纵观全线,大多数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凯恩斯主义、自由竞争理论、发展经济学等在其它区域卓有成效的发展理论和观念难以在“一带一路”沿线所述的这些国家解决问题。纵观全球,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奉行的自由主义政治理论也没能对该地区问题的解决有所改善。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一沿线区域的发展止步不前,影响着周边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在这样一种现状下,“一带一路”的提出可以说为解决地区经济发展乃至影响全球经济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三、整体史观的双向发展分析
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横向与纵向双向同时进行的过程,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首先从纵向而言,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这其中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五种社会形态(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阶段)的演进。不断地从低级走向高级、由先进取代落后的最终历史趋势不可阻挡,形成了多样性和不平等性,并最终走向共产主义,这是人类的最高理想。横向方面来讲,历史上则是表现为各个地区之间由闭塞、孤立到相互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进而发展成为整体世界。所以从纵、横两方面来看,21世纪“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是一种社会制度的不断发展,是适应时势需要,应运而生的。值得注意的是,首先,对中国自身而言,“一带一路”是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当前的技术创新不断发展,技术日新月异同时推动着产能的相应提升,3D、AI等前沿技术虽然也在发展,但相比人类文明发展前期的“蒸汽革命”、“电子革命”等对产业和生产方式带来全面变革的时代性革命,当下的技术革新和生产方式的发展还不足以产生技术集群性创新,因此“一带一路”的提出可以说是新时期推动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全面革新进步的关键之举。[4]从世界历史横向发展的特点来看,其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越是强盛的国家越是开放,越開放就越强盛。基于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经济文化等情况,每个国家的历史进程都会有盛有衰、几起几落。虽然历史规律如此,但是“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长期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因此“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是将这一区域的周边国家带入全球化背景下的良性经济循环之中。从历史横向发展的角度来看,也是顺应时势,协同完善经济全方位发展,将各个局部地区统筹推动的一个重要举措。国家成立时间短、独立性差、友邻众多、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多,各个国家之间的发展差异较大,这是亚洲地区的特点。由此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倡议,在整体世界史观的视角下契合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横向发展的整体世界史观将“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紧密联合,共同发力,有效实现共赢共享的和谐发展。“一带一路”是一种基于“共赢主义”思想的国际发展合作新模式,是中国引领共赢时代的新机遇。“一带一路”将中国的发展融入全球的发展进程中,不光是对沿线国家的带动与发展,在开放的全局下,所有的国家都可以参与到“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网络之中。[5]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世界各个区域与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在当今世界格局之下,越交流才能越进步,所以“一带一路”的建设是21世纪新的世界发展局势之下的一种顺应历史规律的更进一步联系。它既是一种经济交流,更是一国走向世界,联系带动周边国家协同发展,打造命运共同体的关键的一步。
【参考文献】
[1] Stavrianos,L.S.The World to 1500: A Global History, Prentice-Hall. 1970.
[2] 吴于廑. 武汉大学百年名典--吴于廑文选(精)[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3]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R].北京:外交出版社,2015.3.28.
[4] 廖峥嵘. 携手共建 开创“一带一路”合作美好未来——大变局下新调整:“一带一路”重新定位中国与世界的关系[J].中国财政,2017(12).
[5] 曾向红.“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想象与地区合作[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1)46-71.
【作者简介】梅玉婕(1992.2-)女,湖北宜昌人,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海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