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社会论文一带一路正文

“一带一路”战略下如何加快中国与中亚自由贸易区的构建

  • 投稿织锦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989次
  • 评分4
  • 51
  • 0

王江 马卫刚 卢豫 石河子大学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与中亚区域贸易投资便利化推进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3BGJ024)、石河子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中青年科研人才培育基金项目,《构建中国一中亚自由贸易区的模式选择研究》(项目编号:RWSK13 - Y05)阶段性成果。

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提出与中亚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紧接着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在访问东盟国家时,又提出中国同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美好愿望。之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要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并将“一带一路”写入“全会决定”成为国家战略。在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各国的经贸投资合作已经有了新的发展,双边的市场融合度进一步提高,未来中国与中亚之间是否有条件加快构建自由贸易区?如何构建自由贸易区?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一带一路”战略下构建中国一中亚自由贸易区的优势条件

(一)地缘优势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相邻,拥有相似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和消费结构等,在资源、贸易、技术与服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具有同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地缘优势。与中国新疆相邻的周边国家安全稳定,形势日益改善,经济呈稳步上升趋势。2013年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等国家之间陆续开放18个通关口岸,其中通往与中亚五国相接壤的口岸有10个,并且在口岸实施“通关便利化”、“绿色通道”等政策,简化通关手续,缩短通关时间,便于货物及水果、蔬菜等绿色食品的迅速输出输入。此外,亚欧博览会已成为中国新疆搭建中亚区域进行世界经济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为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地缘优势更突出的区域市场。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的地缘优势,可以促使中国在更大范围参与中亚区域合作分工和资源配置,更加有效地利用比较优势及经济结构互补性发展有竞争力的产业提供了极佳的机遇。

(二)资源优势

从资源禀赋看,中亚五国能源储量丰富,油气、石油、煤炭、铁、锰、铬、铜、钼、金、锑、锌、铝土等矿种的储量和产量均位于世界前列,资源潜力巨大。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较多,分别为42.8亿吨和11.8万亿立方米。在中亚国家领域内,铀矿分布较多的是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储量为41. 22万吨;煤矿、铁矿石、锰矿石、铬铁矿、锌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铝土矿探明储量为3.6亿吨,哈萨克斯坦的储量最为丰富,居世界第十一位;锑矿储量达5万吨,是塔吉克斯坦唯一在世界范围内占优势的矿种,居世界第五位;金矿探明金矿储量达4333吨,占全球总量的8. 5%,在中亚地区广泛、成群带分布。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中亚国家经济的恢复带来动力,为中国同中亚国家的资源合作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贸易互补优势

中亚五国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进口市场,中亚国家的能源和原材料储量较大,可以补充中国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中亚国家出口到中国的主要商品有:石油及其制品、天然气、化工及塑料制品、钢铁、铜及铜制品、贵金属等无机化合物、矿物、矿物燃料、矿砂、矿渣及矿灰等。中国在轻纺、机电、通讯等领域发展较快,技术水平相对较高,可以满足中亚国家的市场需求。中国出口到中亚国家的主要商品有:纺织品、服装、鞋帽等日用消费品、机械和通讯设备、小型农机、交通设备、建筑材料、五金工具、瓷制餐具、家电等。由于受资源的丰裕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开展进出口贸易时存在贸易互补优势,有利于推动中国一中亚自由贸易区的构建。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建立中国一中亚自由贸易区的制约因素

(一)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自由贸易区战略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大趋势,是一个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举措。虽然中国与中亚国家地域范围广,但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在整体工业发展规模和水平上。2005年-2014年期间,尽管土库曼斯坦的GDP年增长率平均在9%以上,乌兹别克斯坦的GDP年增长率平均在8%以上,哈萨克斯坦的GDP年增长率平均在6%以上(吉尔吉斯斯坦的的GDP年平均增长率最低,为3.6%),但主要体现油气等资源经济优势上。中国与中亚五国相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低于中亚其他三国,由于经济发展不在一个水平上,各国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合作就会出现目标不同、方式不同的局面,最终制约整个区域的经济合作。

(二)对敏感产业的保护

在中国一中亚自由贸易区内,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合理配置,要求中国与中亚国家通过在原产地规则中提高敏感产业的增值标准和加工工序标准,以保护本国敏感产业。由于中国对敏感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高于中亚国家,这就加剧了中亚国家对本国敏感产业的过度保护。中国对中亚五国出口的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如服装、家用电器、小百货等,而中国主要从中亚五国进口石油、天然气等原料性产品以及棉花、樱桃等农产品。基于这种经贸合作模式,导致中国对中亚五国的能源产品产生刚性需求,增强了对中亚五国的贸易依赖性。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发展,中亚五国将加强对本国能源的控制,把能源产业带入平衡大国关系的外交领域,有可能将开发难度大、成本高、回报不明显的区域交给中国,加大中国在能源领域的投资风险,一定程度上将不利于中国一中亚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三)美国的“亚太战略”的影响

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俄罗斯经济实力的下滑,以及中国、日本、印度等亚太地区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政治地位的提高,美国将其战略重心移向亚洲及环太平洋地区。“9. 11”事件后,美国大力培植民间亲美势力,扩展在中亚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影响,进而达到在亚太地区建立亲美政权和牵制中国的战略目的。此外,美国不断强化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关系,加大对中亚国家的投资和援助,争夺中亚地区能源。此外,美国利用反恐这一契机,大举进军中亚,实现了在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地区,中国无疑成为受影响最大的国家。美国在亚太地区巩固同盟关系,提升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对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带来压力,不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

(四)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的影响

苏联解体后,伊斯兰主义在处于真空状态中的中亚地区发展迅猛,仅仅经过十几年,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思想在中亚已有一定市场,中亚地区已发展为“东突”势力的活动阵地之一。面对因极端势力活跃而出现的严峻挑战,中亚国家一直保持高度警觉,在反恐等方面与美俄开展合作,寻求其帮助训练反恐力量、提供反恐设备。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相邻,民族宗教信仰具有相似性。在中国境内外的“东突”分裂组织为实现其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国”的目的,策划、组织和实施了在中国新疆的一系列爆炸、纵火、投毒、袭击等恐怖暴力事件,严重危害了中国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是中国同中亚国家开展区域合作的阻碍,必须联合打击,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

三、“一带一路”战略下构建中国一中亚自由贸易区的推进战略

(一)构建中国一中亚经贸合作的共同意愿

构建自由贸易区不是单方面哪个国家就能完成的,需要参与国的合作,必须建立在参与国政府所持有的共同意愿基础之上。共同意愿是中国一中亚自由贸易区的制度安排能否顺利形成和实施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同中亚国家的共同意愿越强烈,制度安排的形成也就越容易,推动中国一中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也就更加便捷。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市场进入和投资政策领域以及其他根本性问题上,如果国家问拥有共同的政策目标和意愿,中国一中亚自由贸易区的制度安排也就充满强大的动力,有助于推动中国一中亚自由贸易区的构建。

(二)增强互信,建立和完善对话协调机制

相互信赖是国家间经济合作的基础和有力保证。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22年,与中亚五国有着非常深厚的传统友谊。中国同中亚各国建交之后,双边关系得到大发展,打下了深厚的政治互信基础。高层交往十分密切。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22年来共18次到访中国,这在中国对外交往史上罕见的。在涉及双方重大核心和战略利益问题上,中亚五国坚定不移支持中国的立场,彼此之间的务实合作不断深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中国须进一步完善同中亚国家政府层面的对话与交流,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推动中国一中亚自由贸易区迈出实质性步伐。强化同中亚国家间各领域的合作,建立全面的经济战略伙伴关系。对于中国一中亚自由贸易区建设中所涉及到的诸多问题,需要中国与中亚国家间开展对话协商,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推动中国一中亚自由贸易区的新机制。

(三)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作为起点

中国与中亚国家应就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自由化积极开展磋商,对国际贸易制度和手续的进行简化与协调,加速国际间要素跨境的流通。中国是区域合作的受益者,更是区域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推进者,中国应主动加强同中亚国家的经贸往来、改善同中亚国家的贸易不平衡状态,逐步实施跨境人民币结算。同时,各国遵守WTO承诺,修正本国相关法律法规,推进“大通关”、口岸国际化建设,推行绿色通道、直通放行等便利化措施。在投资领域,由于受到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规模的影响,很多主客观因素制约着中国同中亚国家间的相互投资,虽然中国同中亚国家相互投资的领域和规模潜力巨大,但中亚国家对中国投资者设置了重重障碍,加之中国政府不能为中国企业在中亚国家投资提供担保,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相互之间的投资。建立中国一中亚自由贸易区,可以消除相互投资的各种壁垒和障碍,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相互的经济发展。

(四)借助上海合作组织平台建设中国一中亚自由贸易区

2013年9月13日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峰会上,提出了把丝绸之路精神传承下去,开辟交通运输走廊,商谈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协定,加强金融领域合作。中国与中亚国家应以上海合作组织为平台,进一步积极拓展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进一步商谈进出口关税的减让问题,扩大中国同中亚国家进出口商品的互惠种类与程度。为彼此间进一步贸易往来提供更多便利,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外贸企业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也为建立中国一中亚自由贸易区创造条件,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推动实现中国和中亚国家建设“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的愿望。

(五)加快重点领域合作,逐步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

中国与中亚国家相互尊重国家主权,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中国应继续扩展同中亚国家区域内交通运输、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抓住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中国新疆与连接中亚的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提升道路的等级和标准。推进各国交通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协调国际通关、换装的衔接,构建统一的运输规则,实现国际物流的便利化;利用中亚各国在农业领域的潜力,推动在农机生产、灌溉、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通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信贷资金和丝路基金,启动关系各国经济发展的非资源和民生领域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加大各国多领域的人员培训,在中小企业、劳动保障、扶贫等方面进行合作,促进就业等社会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