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在我国信息技术的一个快速发展,微课也逐渐成为了当下教育实践当中进行采用较多的一种教学形式了,从实际的应用效果来看,微课的应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教学形式的缺陷和弊端,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就整理了关于微课教学的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高职院校微课教学的问题、原因及开展途径
夏继军
[摘要]微课教学充分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扩展教学渠道,创新学习方式,达到了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目标。文章梳理了微课教学的内涵和特点,剖析高职院校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高职院校微课教学开展的途径,即推动混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增强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加大对微课教学的支持。
[关键词]微课教学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学生主体性
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普遍化、广泛化发展,高职院校也随之更改教学观念,深化教学课程改革,将学校的培养目标由传统的为社会输送专业理论型人才转为应用技能型人才。在此目标下,高职院校形成了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教学观念,设立了社会发展所需的专业课程,并采取了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为社会发展培养了大规模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在此过程中,微课教学应运而生。但是,我国高职院校微课教学发展较为缓慢,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深入分析高职院校微课教学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对高职院校学生能力培养、高职院校教育目标的实现等具有重大意义。
一、微课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对于微课教学的内涵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笔者经过概括总结,认为微课教学是通过信息计算进行知识点的情景设计,主要的载体为微视频课程,能让教师根据其内容开展相关课程活动,也能让学生以此为内容进行自发性学习。
微课教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主要形式是微型教学视频。微课主要以精短的视频为载体,视频着重解释教学活动中的重难点,视频内容要求积极向上,符合学习者的心理活动,能够潜移默化地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点的掌握。第二,内容精准性高,层次性强。微课主要是将某一课程的教学难点进行提炼,将知识点分为理解、掌握和熟记等不同层次,同时视频内容具有层层递进的特点。第三,设计具有完整性、全面性。虽然微课所展现出的是课程中的某一知识难点,但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对课程内容的切割,而是要求视频内容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课后练习等。第四,形式多样,不仅限于视频。视频是微课的重要载体,但并不是唯一的载体。目前,微课教学的形式主要是依托于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图片、语音、word软件等的作用,实现微课教学实践形式的多样化,使教学知识能够通过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方式传达给学生。第五,易于交流学习。微课视频简短,能够在网络平台上快速传播,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二、高职院校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观察、分析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微课教学的具体开展情况,剖析当前高职院校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某教师对“计算机控制技术”一课展开微课教学为例,首先,教师确定“计算机控制技术”一课中的微课内容,即关于计算机技术实现社会各行业自动化发展的具体操作程序;其次,设置良好的微课导入,营造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化工生产企业中具体应用情况的视频或文字解说;再次,精确教学目标,在视频中设置小问题,让学生对计算机控制技术实践操作的具体情况产生兴趣;最后,通过教学实践,实现微课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通过观察和分析可知,目前高职院校微课教学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脱离实践,仅依靠微课的相关理论展开微课教学活动,导致诸多问题的出现,具体表现如下:
1.学生缺少思考的空间。在微课制作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微课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了加强学生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而急于将所有的知识点都展现在视频内容中,未能给学生留下探究的空间和余地。如在“计算机控制技术”一课的微课制作中,教师直接将化工生产中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具体应用通过文字总结的方式在微课的结尾处展现出来,完全不给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的机会,这直接影响了微课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2.盲目开展微课教学。微课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现实中,高职院校教师未能从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入手,盲目设计微课进行教学。如在某些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通过实训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但教师为了节约教学时间,往往会用微课教学这一方式来取而代之,最终使学生无法真正掌握教学内容。另外,微课教学在高职院校教学活动中往往表现出形式化、片面化等特点,且微课制作质量低,微课教学原有的作用无法被激发出来,大大影响了学生对微课教学的认识,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学生主体性凸显不足。高职院校的微课教学仍以讲授为主,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主体,学生课堂参与度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微课教学强调的是师生互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设计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
(二)高职院校微课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1.微课教学活动的有关政策、法律不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不同专业都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随之改变,这些都要求高职院校尽快推动微课教学改革,实现微课教学的动态发展。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微课教学并未发生变革,主要是因为缺少政策、法律的支持,改革阻力较大。另外,当前微课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活动不可避免地会涉及相关利益划分等问题,如微课作品版权归属问题、视频肖像权问题等,这些都还未有相关政策、法律的有效规范。
2.微课教学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模糊性。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微课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事实上,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在开展微课教学活动时,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严重影响了微课教学活动的效果和质量。一些高职院校教师对微课教学缺乏深刻的认知,无法正确分析和认识不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下微课教学活动的正确开展方式,往往使得微课教学流于形式,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3.微课教学缺少学生评价。学生作为微课教学最重要的体验者,其对微课教学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效率最有发言权。但事实上,当前高职院校微课教学活动学生评价流于形式,导致微课教学活动的不科学之处、需要优化之处等信息不能及时反馈给学校和教师,从而导致微课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各专业的教学活动效率低,教学质量差。当微课教学活动枯燥且没有实际教学意义时,学校和教师双方都未能及时采取改革措施,久而久之,微课教学活动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学生的参与度较差。
三、高职院校微课教学开展的途径
(一)推动混合教学模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微课对于传统课堂而言十分重要,其直观性、开放性及创造性能让教学形式更加多元化,这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教学体系中,微课教学可谓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既有先进性,也有不足之处。微课制作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课余时间,且微课教学对于网络技术的依赖性太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将微课与其他教学方式混合应用来发挥微课教学的最大优势。例如,可以将实践教学与微课教学统一起来,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思维。机电工程专业的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微课对学生进行机械制造技术的讲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然后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内,对视频中的演示进行练习,从而达到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原理、提升机械制造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微课教学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活跃课堂氛围,其混合形式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快地吸收和掌握所学内容。
(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
个性化和针对性是微课的一大优势,它能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相应的教学,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还能让学生对知识做进一步的拓展延伸,不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微课教学可以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微课教学同样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前提,进行微课制作。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理念,有效调节课堂教学和高职就业两者之间的关系,推动两者的融合,提高课堂效果,提升学生的社会生产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但是,目前微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学生参与微课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为了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微课教学,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构建并完善微课教学的学生评价体系,以学生的意见为优化依据,不断查漏补缺,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二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性,实施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把学业和实践融合起来,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目标和方式,同时制作课前、课中、课后使用的微课,形成以微视频为核心、与微课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和“微点评”等扩展性和支持性资源,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在丰富的微课资源中找到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资源。
(三)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不但可以从书本和教师那里学习知识,还能通过网络查询并学习自己所需的知识。借助互联网是微课的特性,它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资源的最优化利用,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微课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选择合适的录制内容进行教学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共享自己的微课资源,同时适当借鉴其他优秀的微课视频。另外,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微课制作的要求,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不断提高微课制作技术,为微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增强人才培养的专业性
目前,高职院校有些专业教材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不能及时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这势必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运用微课教学,教师能够为学生传播新的教学理念,及时补充新的专业知识,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微课教学的情景模拟还能还原相关场景,不仅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般而言,教学的各个阶段都会运用到微课。在课前预习阶段,通过讲解课前问题及相关视频的微课教学活动,教师可以进一步整理教学思路及知识结构,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所学内容并在课堂上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视频录制,并在录制过程中组织、编排、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避免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在课后复习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综合讲解学习中的难点,或者进行教学拓展、试题分析,辅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时间短、针对性强、实效性好是微课教学的优势,能够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专业教材选取不合适进而引发教育质量低下或者教学目标不达标的问题,同时有利于学生更全面、深入地学习专业知识。为了提升微课教学人才培养的专业性,教师要根据资料信息库,优化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复习三个阶段的微课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更加全面,且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教学中。同时,教师要密切关注专业发展的动态,捕捉专业发展的前沿知识,随时调整微课教学的内容,将最新的专业发展动态、最前沿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
(五)加大对微课教学的支持
目前,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已然被广大师生所接受。但是,由于微课制作涉及对多媒体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这对很多教师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因此很多教师对微课教学望而却步。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对微课教学的支持,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教师应用微课教学。第一,高职院校要为教师微课制作提供设备、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鼓励教师学习各种网络技术,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微课制作的培训,帮助教师提升微课制作能力。第二,高职院校可以邀请微课制作方面的专家能手,或者组织在微课制作方面有突出成果的教师在学校做专题讲座,也可以组织教师微课制作大赛,以促进教师与专家、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吸取经验,提升教师微课制作的质量和水平。第三,微课容量较小,在下载资源方面比较便利,高职院校可以建造一个微课共享平台,将所有的微课资源上传至数据库,然后分门别类,同时完善管理、应用等服务设施,方便教师进行资源共享。第四,加强对微课教学活动的监管力度,提升微课教学质量,保证微课教学能够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第2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变革路径
黄振宣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于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为高职院校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有益补充。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和特点,从教学理念变革、教学内容优化、应用范围拓展以及技术应用升级四个方面,认真研究和实践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的方法和路径,对于提升教学实效性大有裨益。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在操作性、广泛性、评价方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呈现出较大缺陷,已不能适应时代对其提出的新要求,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迫在眉睫。微课作为一种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于一体的新型教学形式,对传统教学理念及模式带来了冲击,也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提供了机遇。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仍处于初始阶段,虽初见成效,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挑战,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有些微课教学设计背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宗旨和特有任务,或盲目模仿其他学科的微课教学模式,或为迎合学生的喜好而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甚至低俗化、肤浅化的倾向。为此,应当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和基本特点出发,遵循和把握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及规律,从教学理念变革、教学内容优化、应用范围拓展以及技术应用升级四个方面着手,认真研究和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的方法与路径,使之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变革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在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中,学生往往处于从属地位,教师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在这种教学理念指导下,单向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一直普遍存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先后经历了“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满堂演”的变化过程。落后的教学理念和灌输式教学模式必然会给学生带来不愉快的学习体验,进而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枯燥、乏味的认知,难以实现“入耳、入脑、入心”的教育效果。事实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并使之终身受益的课程,不仅应鼓舞人、激励人、教育人、引导人,同时也要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关心人。这种鲜明的课程属性要求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变革传统教学理念中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非合理性因素,坚持以人为本,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学给学生带来更加愉悦的学习体验和更多的获得感,逐渐形成平等、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微课教学不仅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重要的补充,而且也带来了教学系统、结构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微课教学短小精悍、时间可灵活支配、教学过程立体互动的特性,可以突破时间、空间、形式、层次的界限,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但是,微课教学所带来的这些深刻变化并非自然而然发生的,其前提是教学理念变革必须先行。只有坚持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把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的学习体验真正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才能让学生不断增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感,真心喜爱并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
在微课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要尊重和适应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和习惯,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特别是新媒体、新技术等手段,使原本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以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呈现出来,为大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满足其进行碎片化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需求,破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容易给人带来的“方法手段简单僵化”的偏见;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内容选取及表达需要认真寻找社会和个体需要的有机结合点,既积极回应青年大学生最关心、最困惑的现实问题,又注重转化教学话语体系,破除过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容易给人带来的不接地气、脱离实际等偏见。
二、优化教学内容:把握政治性、需要性和应用性
微课具有诸多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无法企及的优势,但这种优势是否能够发挥,关键在于教学内容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微课并不是讲授多个教学目标、完成多个教学任务的课堂讲授的浓缩,而是要与课堂教学衔接,聚焦教学重点和容易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教学难点,以及虽在教材以外但亟须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的教学盲点,如党和国家的最新路线方针政策、社会热点事件等。具体而言,在把握一般微课教学规律和规范的前提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内容的选取要以解决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盲点为导向,遵循政治性、需要性和应用性这三大原则。
首先,把握政治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独特任务和使命。这一政治性特质决定了不论使用何种现代教育技术,施行何种教学模式改革,都不能背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基本的教育宗旨和目标。因此,微课教学首先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教学内容的低俗化、肤浅化倾向,将重点放在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引导上,让青年大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逐渐成长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微课越是短小精悍,越是不能脱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
其次,要把握教学内容的需要性。由于微课直接指向信息化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实现学习者的自我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需求,始终是微课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原则。长期以来,由于教学内容较为陈旧且易脱离学生实际,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抬头率”低等问题。面对这一情况,微课教学内容的选取应当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原则,对于理论性较强、传统课堂难以讲授清楚的教学内容,要借助生动形象的动画、图文并茂的资料等手段,使原本相对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活”起来;对于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应将其及时纳入微课教学内容体系,并通过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提高微课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度,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使原本陈旧的教学内容“新”起来。
最后,要把握教学内容的应用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绝非简单的思想搬运和灌输。恰恰相反,应用性、实践性等特征赋予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无穷的魅力和生命力。因此,微课教学内容的选取应当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以实现感悟的启迪、知识的获得、信念的确立和行动的引导为目标,以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突出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紧密联系的部分。在教学实践中,甚至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被当代大学生普遍认为空洞、无用的教学内容,深入发掘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力争通过精心的微课教学内容设计,使广大青年学生在学习中深刻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有利于帮助其成长成才并终身受益的重要课程。
三、拓展应用范围:优化教师队伍资源配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融合哲学、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外交等多个学科,通识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对教师的理论功底和知识面要求极高。长期以来,由于师资力量有限,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只能采取由一名教师承担一门课程所有教学任务的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显然是建立在每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均是百科全书式人才的逻辑假设基础上。然而,现实中不可能每位教师都能成为百科全书式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科背景相对单一与课程内容综合性强形成了很大的冲突,成为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微课的应用范围极广,不仅应当将其定位为可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系统,也应当将其视为能够优化教师队伍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为打造一支信息化素养较高、可以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改造传统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师团队,解决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和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方面,微课教学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个人信息化素养,包括对信息化教学环境的适应能力,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应用能力等。信息化素养是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推动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和时代化的内在要求。微课的设计和应用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有效载体,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一批熟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将得以锻造并涌现出来。这支教师队伍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有机结合,既能够增强理论内容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又能够避免教育技术在应用上的盲目性。
另一方面,微课教学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的整体实力。微课教学是一种分工合作、共享交流的团队活动,而非单打独斗的个人行为。分工合作有利于发挥不同教师的学科优势和特长,聚焦微课教学重点和难点;共享交流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总之,基于教学团队集体备课、分工合作、共享交流的微课教学,对于解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增强教育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升级技术应用:构建微课移动学习平台
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可以在传统课堂中广泛应用,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但是其功能不应仅限于此。以网络在线或手机在线的形式供学习者自主学习,发挥微课教学对传统课堂的有益补充作用,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传统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应当成为微课教学改革未来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及智能手机第三方应用程序(APP)的发展和普及,移动学习平台正在不断兴起。所谓移动学习平台,是指教师和学生以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等移动终端为传播介质,借助Wi-Fi、移动通信网等网络接入形式,进行信息交流、师生互动、情感沟通、学习管理等教学活动的新型网络平台。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如何升级现代教育技术在微课教学中的应用,创建微课移动学习平台,将智能手机等第三方应用程序、移动互联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与微课教学有效对接起来,实现微课的即时学习和泛在学习,是教学改革与时俱进的现实诉求。
首先,针对课程内容逻辑性、抽象性较强,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特点,以尊重学生学习体验为出发点,构建运行稳定、交互友好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移动学习平台。移动学习平台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网络教学平台的内容和方法复制到移动端,而是根据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通信端的特点开发新的功能,设计新的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的需求。在构建移动学习平台的过程中,要针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网络平台普遍存在的简单粗放、更新慢、关注度低、受益面窄、可用性设计差等问题,加强微课移动学习平台在媒体、交互、内容以及可用性等关键环节的精心设计,力争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更加愉悦的学习体验。
其次,利用微课移动学习平台的互动性、即时性、便捷性和平等性等特点,提高微课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度和认同感,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与生活的无缝连接。这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促进教育公平,而且也能推动形成校际、区域之间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共赢的良好局面。
最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传统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机制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包括应用模式、策略、效果评估等,探索构建传统课堂和网络数字化课堂有机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实现教与学的动态平衡为目标,既注重发挥传统课堂的优势,又注重利用在线教学提供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
总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是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支持下开发和应用优质教学资源,进而带动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模式等方面实现变革的过程。任何教学改革都是渐进的发展过程,微课教学改革也不例外,在推进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争议、困惑和挑战,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将有利于推动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第3篇:基于日本茶道文化的《基础日语》微课教学模式研究
李娇1,叶秀华2(1.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江苏苏州215000;2.广东梅州嘉应学院,广东梅州514500)
摘要:日本茶道文化源于我国,发展形成于日本,是具有深邃哲理和丰富艺术表现形式的综合文化体系,贯穿于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了解日本茶道文化能够为学好日语、了解日本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切实体会日本茶道文化的精髓,对在高校《基础日语》教学阶段,引入基于微课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思想,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
关键词:微课;对分课堂;日语教学;日本茶道
1日本茶道文化与《基础日语》教学
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结晶,是日本文化的代表。它起源于我国、开花结果于日本,是具有日本特色的高层次生活文化。“茶道”一词初见于我国唐代时期,之后传到日本,与日本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获得了新的发展,成为具有深邃哲理和丰富艺术表现形式的综合文化体系。可以说,距今有着五百年历史的日本茶道,既是日本人生活的规范,又是日本人心灵的寄托,它贯穿于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
《基础日语》课程是面向日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开设的、贯穿4个学期周学时为10的专业必修课。它是日语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为日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语言基本功、掌握日语语言及文化技能、具有相当商务实践交际能力的复合型高级日语应用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作用。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结晶和影像,文化由语言来传承并体现,学习一门外语就是学习一种外国文化。因此,作为日语学习者,尤其是对于高校《基础日语》课程学习阶段的大学生来说,了解与日语相关的日本文化,特别是熟悉贯穿于日本文化方方面面的茶道文化知识,对于日语的学习和掌握,既有必要性又有重要性。茶道文化思想博大精深,日本茶文化教学能够作为高校《基础日语》学习者了解日本文化、理解日本社会的一条捷径,应该引起重视。
2基于微课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对分课堂”是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于2014年提出来的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全新教学模式。它将讨论式课堂与传统课堂的优势结合在一起,将高校课堂的一半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讨论[1]。多年来,我国高校传统课堂上教师单纯讲授,显得枯燥乏味;学生课上逃课、不听讲、低头玩手机等现象屡见不鲜。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减轻了高校教师繁重的教学负担、巨大的心理压力,实现了高校教师“引导者”角色的转变;增加了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达到了分层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高校学生学习主动性及学习效果的目的。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当前,微课风靡教育界,被许多专家认为是“教育的一次革命”[2]。即使是在“对分课堂”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中,由于高校的一次课是两节45分钟的课,教师仅进行45分钟的课堂讲授,也会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是由于一般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能维持20分钟左右。心理学研究也证明:学生课堂学习实践的质量,取决专注于功课的时间,即投入学习时间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成正比。学习时间过长,并不意味着学习效率的提高,只有学生投入有价值的学习活动,才会提高学习质量。因此,在“对分课堂”中,加入5-8分钟的“微课”,使得教师讲授的课堂形式丰富多样,更有利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整体学习效果的提升;在学生进行讨论学习的另一半课堂上,可以适时地穿插短小精悍的“微课”,起到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思辨能力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3融入日本茶道文化的《基础日语》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3.1传统的《基础日语》教学模式
《基础日语》是我国高校日语专业普遍开展的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为日语“零基础”的大一、大二学生,多为小班教学(20人左右)。该课程每学期上课17周左右,每周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教学内容涵盖了日语的听、说、读、写、译等内容,知识量覆盖大。由于基础阶段的外语教学往往强调词汇、语法、课文、会话等内容,任务较为繁重,方法较为单一。虽然教师已经注意多让学生进行课堂回答、加强课堂互动,但由于课堂时间较为紧张,学生仍需要大量时间记忆内化,当堂回答问题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另外,由于每天大量的日语输入,学生容易在课上感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果需要提升。
3.2基于微课的高校《基础日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实施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基础日语》课堂上采用了基于微课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创新。首先以授课班级为单位,完成了日语学习微信群及QQ群的建设。教师可以利用其发布学习任务、推送学习资料、上传微课视频、解答学生问题,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好了网络平台后,就开始进行基于微课的《基础日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首先,在本学期的第一次授课时,教师先将此种教学方式、具体操作方法、考核标准、任务要求及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地说明。并且将本班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分成小组(一般3-4人为一组),安排好课堂座位,便于平时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协作学习以及课堂讨论。继而教师举例讲解完一个简单的语言知识点,在课堂上找日语水平较好的同学当堂示范如何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并给予点评和说明,让学生能够充分地了解“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接着,在第一次授课的第二节课上,教师进行对分课堂中的讲授环节。这和传统《基础日语》课堂教学较为相似,但考虑到学生在第二节课时比较容易疲劳,利用多媒体设备适当穿插5分钟左右的“微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讲授环节,教师要注意角色定位和“度”的把握,切忌“满堂灌”,要充当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
以后,在第二天的第二节课时,教师都可以进行讲授环节。目前《基础日语》课堂教学主要任务大致可以分为词汇、语法、课文、会话和练习五大部分。《基础日语》的教材一般是围绕某个主题课文或者会话,通过其开展相关词汇、语法的教学。在对分课堂的教师讲授环节中,根据《基础日语》每天都要讲授的特点,可以把每周的讲授环节分为词汇、语法、课文、会话及归纳复习练习五部分,每天进行其中一部分的讲授。
在讲授词汇时,教师在课堂上领读、纠正单词发音,讲授重点单词的用法、进行词汇辨析,特别要带领学生找出本课的重点词汇和一般词汇、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教会学生课下利用字典、电子辞典、网络和语料库等工具手段进行自主学习。布置的学习任务就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协作学习,每小组选择5个左右的积极词汇,利用工具查找用法,自己编写例句。教师通过已经建立的QQ群或者微信群,向学生发送推荐学习资料和高质量的微课,帮助学生对重点词汇进行掌握和辨析,并要求学生及时总结,列出条目,第二天的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上讨论及发表。讲授语法时,利用类似的方法,教师对重点语法的讲授点到为止,布置作业也和词汇大致相同。讲授课文时,教师应注意对课文语篇结构以及背景文化知识的导入,对于课文中长句、难句重点讲解并翻译,对于短句、简单些的句子则留给学生通过作业完成,提醒学生注意本课中的语法句型和翻译技巧。布置作业时,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的篇章结构,利用本课重点词汇、语法每组编4句话左右,全班同学利用这些句子编成一个语法词汇使用正确、符合逻辑的小故事。讲授会话时,由于教材上一般采用的是商务日语会话,教师可以在利用“微课”在课上向学生展示商务日语礼仪和日本文化。会话课后的作业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利用智能手机拍摄成微课视频,上传给给教师。教师在线看后利用微信或QQ逐一点评,并把优秀学生作品发布到班级微信群和QQ群里进行展示。归纳复习课时,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进行整个一课全面的总结和归纳,突出重点,提供高质量水平的练习让学生真正掌握本课要点。
教师在完成讲授环节后,学生都可以利用课下的大量时间进行消化吸收。学生在“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教师推送的“微课”等网络学习资料,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列出自己掌握但别人可能有问题的知识点,在第二天的第一节课堂中挑战别的同学,并提出自己通过自主学习中仍然存有疑惑的地方,在讨论中向别的同学虚心求教。这样在第二天的隔堂讨论中,教师要求学生讨论时尽量全部使用日语表达,教师负责掌控全局。在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最后要求学生每组派出代表进行日语汇报总结、课堂发表,教师给予点评和总结。
3.3将日本茶道文化融入其中
日本茶道被称为是应用化了的哲学,艺术化了的生活。它与音乐、舞蹈等常见的艺术形式不同,要求表演者与鉴赏者合成一体、不能区分。日本茶道讲究修行,重视实践,这些都与基于微课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非常契合。“对分课堂”是中国原创的本科教学新模式,它既注重了教师在课堂中“传道、授业、解惑”的主导者作用,又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自主独立地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和工具消化吸收知识、在课堂上通过协作学习、小组讨论等形式深化认识、增强思辨能力。所以将课堂时间创造性地提出了“对分”,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让两者合二为一。此外,基于微课的高校《基础日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强调课堂讨论中尽量全程使用日语,这也充分体现了日本茶道精神中“重视实践”的思想。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茶道文化强调“和、静、清、寂”的特点,更突出精神层次。所以,在基于微课的高校《基础日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主要强调“对分”的实质,而非“对分”的形式。比如课堂时间上,并不一定严格按照两节课中的一节来划分学生“隔堂讨论”和教师讲授的时间,而是应该按照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来划分。又如,在学生“隔堂讨论”时间时,也可以根据第一天的商务日语会话内容,让学生进行分组角色扮演,其它学生点评的形式,以寻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与此同时,还可以在《基础日语》课堂上根据知识点的内容,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日本茶道文化的历史、内容、建筑、道具、礼仪、精神,以及其中的禅宗思想和美学精髓等,让学生充分地了解日本茶道文化,从而进一步了解日本文化,为切实掌握日语这门语言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日本茶道文化是日本文化的结晶和代表。日本茶道要求表演者于鉴赏者合成一体,讲究修行,重视实践,强调精神层次“和、静、清、寂”等特点,与当前基于微课的高校《基础日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非常契合。“课堂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节点和生长点,也是衡量一所学校教学水平的标志。”[3]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有效地解决了了当年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困境;基于微课的高校《基础日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更是“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热潮下日语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作为高校日语教育者,我们要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日本茶道文化,不断地进行教学模式上了大胆创新,切实地提高日语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