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微课教学正文

《铃兰花》蕴含的教育智慧初探

  • 投稿BB姬
  • 更新时间2017-10-28
  • 阅读量658次
  • 评分4
  • 15
  • 0
仲志红

《铃兰花》 是前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作家普 · 沃兰茨 (1893—1950) 的一篇不到3千字的小散文, 入选苏教版 《现代散文选读》 。文章写了小主人公面对 “地狱” 般的洼地, 产生了巨大恐惧, 难以克服。但母亲对一束铃兰花的渴望, 却给了小主人公巨大的勇气, 产生神奇的力量, 怀着莫大的恐惧独自一个人去 “地狱” 把花采了回来。故事情节很简单, 但是蕴含的道理却值得我们深思。如何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克服困难、 战胜自我?很多人简单的理解成 “爱的力量” 让 “我” 拥有战胜恐惧的力量。笔者细细品析, 意外地发现本文蕴含着诸多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 现摭拾些许, 以期对我们当前的教育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 教育要关注细节

老子曾说: “天下难事, 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 必作于细。 ” 细节饱含着理解, 隐藏着智慧, 传递着关爱。教育无小事, 事事都育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 注重教育细节, 做好教育细节, 将会使教育更具有艺术性, 也更富有成效。

父母的一颦一笑, 一言一行等细枝末节, 都会像平静的湖面上掠过一只飞鸟, 在孩子的心中荡起阵阵涟漪。细节体现了教育的真谛, 关注细节, 则体现了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文中的 “地狱” 是一个神秘而又可怕的地方, 总是令我心生恐惧, 望而却步。当还不到六岁的“我” , 被父亲要求独自一人去 “地狱” 放牧时, 父亲看出了我内心的惧怕, “笑了笑, 给我打气” , 以坚定的笑容,给予 “我” 探险的力量和勇气; 当 “我” 大声哭叫着从 “地狱” 跑回来, 告诉他们说所有的牲口都不见时, 父亲以温和的挥手, 给予 “我” 怜爱的的镇定和抚慰; 当父亲悟出“我” 撒谎, 怒气冲冲地揪住 “我” 头发, 把我往坡下推, 呵斥 “我” 下 “地狱” 时, 以沉重的责罚, 给予 “我” 严厉的批评和教育; 当母亲猜到 “我” 独自去 “地狱” 采回铃兰花的壮举时, 以温和的抚摸, 给予 “我” 满心的赞许和感动。

文中的父亲和母亲, 充满了教育的智慧。他们善于抓住每一个细节去教育孩子, 或严厉、 或慈爱, 从而收到 “润物细无声” 的效果。

二、 教育要尊重体验

体验式教育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实践教育。它通过受教育者对所处环境的感知理解, 产生与环境相关联的情感反应, 并由此生成丰富的联想和领悟, 在心理上、 情感上、 思想上逐步形成认识, 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

文中的 “我” 从记事起, 就对 “地狱” 恐惧万分, 不敢靠近。久而久之, 这颗 “害怕” 的种子就在 “我” 幼小的心灵中生根、 发芽、 长大。因而, 当六岁不到的 “我” 第一次被父亲强行派到 “地狱” , 身临其境放牧时, 这种深入骨髓的惧怕体验就更为强烈地裹挟着 “我” , 吞噬着“我” , 以致 “我” 编造弥天大谎, 被父亲狠心地推下 “地狱” , 绝望地挨到天黑, 哭成了泪人回到家。顷刻之间,母亲柔软的心被 “我” 的泪水濡湿了, 流淌出一股温润的涓涓细流。她不仅理解了一个孩子心底的恐惧, 尊重了一个孩子的情感体验, 没有再以家长式的强硬手段逼迫孩子去 “地狱” , 还诚恳地要求父亲也能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 不要再叫 “我” 去 “地狱” 。在母亲的感召下, 父亲果真再也没让 “我” 到 “地狱” 去放牧。正是因为父母亲对 “我” 的这份尊重, 才有了 “我” 第二次独自去 “地狱” 为母亲采回馥郁芬芳的铃兰花的自主行为, 和最终战胜恐惧的英勇果敢的壮举。

三、 教育要选对方法

有位哲人说过, 每个孩子都是花园里一朵独特的小花, 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芬芳。因此,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 要因时因地采用合适的方法, 让每一朵小花都盛开出自己的春天。如果不讲究方法策略, 一味地独断专行, 就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兵书上说“不战而屈人之兵, 为上上策” , 所以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 也要讲究方法策略。

文中的 “我” 最终能战胜恐惧并战胜自我, 与母亲对“我” 满怀爱心、 以退为进的教育方法息息相关。爱可以感化一切, 战胜一切, 超脱一切, 使人变得勇敢、 坚强。文中的母亲善于以柔克刚, 以退为进。在 “我” 第一次被父亲强行派去 “地狱” 放牧, 哭干眼泪, 狼狈而归后, 母亲出于对孩子深沉的爱, 怜悯 “我” , 呵护 “我” , 担心 “我” 被吓成傻瓜, 并以一腔柔情劝服了强硬的父亲, 不再让 “我” 去“地狱” 放牧。表面上看, 好像是父母作了让步, 滋长了孩子的恐惧心理, 实际上这恰恰是父母在教育上采用了“以退为进” 的策略, 不急于求成, 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慢慢学会战胜恐惧。母亲这棵盛满爱的树剧烈地撼动了 “我” 这棵幼小的树, 极大地鼓励了 “我” 第二次主动去“地狱” 采摘铃兰花来回报母亲。正因为有了这份深深的爱, 才让 “我” 在半睡不醒的状态之中, 充满一种惬意而奇妙的责任感, 才让 “我” 的体内注入一股神奇的力量, 径直走向 “地狱” , 才让 “我” 沉浸在幸福和喜悦之中。

四、 教育要制造契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 “生活即是教育。 ”教育契机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事物发展或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的关键、 枢纽、 决定性环节。冷眼静观, 教育契机无处不在。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 需要拥有睿智清醒的头脑, 善于制造一些苦思冥想的教育契机, 从而使教育艺术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制造教育契机无疑是艰辛的, 要有睿智的 “脑” , 善于思考; 要有勤快的 “嘴” , 善于鼓动。文中 “我” 的父母可谓用心良苦, 独具慧心。他们运用智慧, 巧妙启发, 在不经意中悄悄为 “我” 设计下良好的教育契机。母亲特意在黄昏时分, 深深叹了口气, 说出自己明天想带一束铃兰花去教堂的心愿, 父亲特意点明只有在 “地狱” 才能采到铃兰花, 而且还特别强调: 现在已是黄昏, 去那个恐怖晦暗之地似乎又显得不切实际, 故意留下了所谓的遗憾。说者有心, 听者有意。他们的这番谈话, 在无形中不着痕迹地引导启发了我, 成功地促成了 “我” 第二次主动去 “地狱” 为母亲采摘铃兰花的果敢行为。

如果我们的父母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 苦心经营,智慧而巧妙地精心安排好一个又一个教育契机, 那么,我们的教育就能绽放出满地烟花。

教育无国界, 南斯拉夫作家普 · 沃兰茨的 《铃兰花》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教育专题课。我们一直羡慕“别人家的孩子” , 殊不知, 只要用心教育, 用智慧教育,“我们的孩子” 都能成为 “别人家的孩子” 。

作者单位: 江苏如皋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