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微课教学正文

唐诗中月亮意象的内涵

  • 投稿迎风
  • 更新时间2017-10-28
  • 阅读量744次
  • 评分4
  • 22
  • 0
杨继武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丰富, 蕴涵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月作为一种自然景物, 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 从而负载 “言外之意” 的深层内涵。

月亮的意象在唐诗中大量存在。据学者统计。李白作诗1059篇, 其中有341篇写到月, 也就是说, 李白每写三首诗, 笔触就要融入月的意象。与此同时, 唐诗中涉及到月的诗作数不胜数, 给唐诗提供了博大阔远的艺术空间和宇宙意识。

在唐诗中, 月的意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关山夜月明 — —月的边塞意象

月在唐诗中构成的富有美感的独特环境, 是人工创造的环境所无法比拟的。在唐诗中, “边塞” “明月”“关” 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关联, 因而边塞诗的创作往往离不开 “明月” 与 “关” 的塑造。 《乐府诗集 · 横吹曲辞》 里就有 《关山月》 , 《乐府古题要解》 说: “ 《关山月》 ,伤离别也。 ” 无论征人思家、 思妇怀远, 月作为一种寄托是诗人惯用的手法。早在唐代以前古诗人就有 “关山三五月, 客子忆秦川 (徐陵 《关山月》 ) ” “关山夜月明, 秋色照孤城 (王褒 《关山月》 ) ” 的思愁绵绵。

受此影响, 唐诗中有 “陇头明月迥临关, 陇上行人夜吹笛 (王维 《陇头吟》 ) ” 的啜泣诉说, 有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 ” 的幽怨悲亢, 有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 ) ” 的悲凉凄婉。同时, 唐诗人又发展了边塞诗,特别是盛唐时期的诗人, 赋予边塞诗更博大阔远、 浑融、丰腴、 完满的意境, 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有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 《出塞》 ) ”的雄浑苍茫, 有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塞上听吹笛》 ) ” 的开朗壮阔, 有李白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 《关山月》 ) ” 的浩渺闲雅。月作为一种文学形象, 把环境点缀成了苍茫悲壮的边塞风情, 也把边塞这个地理上的物理空间转化成了艺术上的心理空间。

二、 青天有月来几时 — —月的生命意象

月升月落, 月圆月缺, 月光是流逝的, 月光的流逝在生命的时间中展开, 因而月光还是生命的。古人常以月的意象伤感生命的流逝。李煜的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虞美人》 ) ” , 在李煜眼里, 往事如梦, 只能在 “月明中” 徒作悲怆的追忆。他曲折命运的悲剧, 尽情地展现在 “春花秋月” 的时间之流中。

诗人由月想到古人, 由古人折射现实。丰富的想象, 把时隔数百载的人事勾连起来, 使历史与现实, 今人与古人, 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情事, 在时空上浑然一体。既然月光又是生命的, 因而月光通过生命意识又与时间意识相连结。李白从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的醉意中探索着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的生命哲理, 从而发出了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的生命感慨。张若虚从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 的发问中引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的感伤。江月无情, 流水无情, 在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的无可奈何中, 诗人们只好浩然长叹。

三、 共看明月应垂泪 — —月的乡愁意象

在自然界中, 月明月阴, 月圆月缺与圆满、 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因而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尽管魏人曹丕早有了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的诗句, 南北朝时谢灵运也有了 “明月照积雪, 北风劲且哀” 等哀愁的诗句, 但是以月状愁在唐诗中依然有很多的表现。除了人们熟知的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以外, 唐诗中还有 “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 (孟浩然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 ” 的凄恻孤寂; 王建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的蕴藉深沉; 白居易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的潸潸泪下; 钱起 “二十五弦弹月夜, 不胜清怨却飞来” 的郁怀难耐??在唐代诗人中, 月作为愁绪的意象, 构思巧妙。想象丰富, 笔法空灵, 抒情婉转, 意趣含蕴, 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和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

四、 同来望月人何在 — —月的情爱意象

月是情绪的, “月上柳梢” 的缠绕, “晓风残月” 的悲凉, “月照高楼” 的孤寂, 情到深处, 月便自然与情爱相连了。尽管 “人生无物比多情” “无物似情浓” , 但是, 月仍然是一种表达情与爱的最佳寄寓和祝愿: 谢庄 “隔千里兮共明月 ( 《月赋》 ) ” ; 孟郊 “别后唯所思, 天涯共明月( 《古别怨》 ) ” ,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 《望月怀远》 ) ” 。深挚的情与爱, 化为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的凄美祝愿。月, 爱的禅意、 爱的见证。无论是狂羁洒脱的李太白, 情意绵绵的李义山, 还是忧患郁抑的少陵野老, 都拒绝不了月光的见证。在爱情的情感世界里, 唐人的情怀、 渴念, 甚为壮阔、 更为空灵, 情爱也甚是挚热浓烈。 “待月西厢下” 的痴心迫切, “落月满屋梁” 的空虚落寞, “月落星稀天欲明, 孤灯未灭梦难成”的痴恋情深。在伊人已逝的情人眼里, 只余下 “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 (白居易 《长恨歌》 ) ” 的苍凉萧瑟的景观。爱情在凄迷的月色、 催人肠断的铃声的烘托下, 更为凄婉欲绝。 “伊人何在, 烟水茫茫” , “情以何堪” , 只好徒作 “长恨绵绵无绝期” 的黯然神伤。此时此刻, 月光温抚下的天际中, 所飘荡的只是悲怆千古的爱情挽歌了!

大千世界, 月亮为何具有独特的魅力, 受到诗人们的青睐?那是因为, 月亮是亲切的, 一如温柔的女性,宜作倾吐心事的对象; 那是因为, 月亮是轮回的, 盈虚有期, 暗含着某种命运的启示; 那是因为, 月亮是永恒的, 饱经沧桑, 纵览古今, 无愧为历史的见证; 那是因为, 月亮是神秘的, 移步随影, 缺蚀无定, 常在波诡云谲中隐现, 在斗转星移中升沉, 动潮汐, 变节令, 卜晴晦,兆吉凶, 可望而不可即, 令人遐想无穷。在唐诗月亮意象中, 诗人们融进了自己的灵魂、 自己的风格, 使一个月亮幻化成千万个月亮。在月亮意象中, 千万个诗人却传达出几种大致相同的情愫, 于多样中又显出统一。

作者单位: 宁夏平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