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环境生态正文

绿化中国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 投稿中本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513次
  • 评分4
  • 88
  • 0

一晃,每两个月一次的自命题作文做了整整十年啦,论字数也差不多超过了7万字。若将这五十几篇《卷首语》放在一起,或许能发现诸多联系,能梳理出有关中国环境问题的思考脉络。

首篇卷首语刊载于2005年第三期《世界环境》杂志,题目是“环境危机考验中国智慧”,文中提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是如此的重要。因为中国的失败,会令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努力黯然失色;而中国的成功,将为全球树立一个榜样,推动世界文明的变革,其意义不亚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虽然我向来以乐观主义者自居,但是,回到2005至2010年那5年,对中国能否在2010年实现二氧化硫和COD双双在2005年的排放水平上减少10%依然缺乏信心。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经验教训表明,其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峰值多是出现在人均GDP八千至一万二千美元的区间,而中国的“十一五”期间的人均GDP,始于2005年的1709美元,虽然到2010年快速增长到4382美元,但依然离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的顶部对应的GDP水平有不小的差距。

尽管能力和可以调动的资源有限,但是,借助于管理减排、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全民行动四大举措,尤其是得益于十七大提出创建生态文明的要求,“十一五”减排目标均超额实现,中国二氧化硫的峰值排放被锁定在2006年。在接下来的“十二五”期间,除了继续保持高强度的二氧化硫和COD减排目标以外,又增加了对氮氧化物和氨氮的减排要求。来自不同机构的预测表明,四种主要污染物的减排目标实现在望,继二氧化硫和COD之外,氮氧化物和氨氮的排放拐点也将出现。

这来之不易的减排成绩单,是我们打破“先污染后治理”常态的创举,然而,公众对良好环境质量的期待值似乎更高。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污染治理设施的到位,未来的减排潜力正在逐步缩小,难度日益增加。

在2006年第二期《世界环境》卷首语中我曾引用世界著名环境学者莱斯特·布朗在著作《B模式:拯救地球延续文明》中的一段话,他指出:恐怖主义是一种威胁,但是其造成的破坏,比之倘若环境泡沫经济崩溃所带来的遍及全球的苦难,可谓小巫见大巫了。面对危机,我们所剩时间不多,而且时间还在不断消逝。我们需用战时速度和模式,动员全社会力量向污染宣战。

在一年之后的两会期间,时任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曾经指出:“不走节能减排的路、不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路,中华民族就没有退路”。

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能否切实贯彻中央政治局刚刚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将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转变为开创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强大动力,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