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环境生态正文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服务供给

  • 投稿周楷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973次
  • 评分4
  • 39
  • 0

文/谢高地

摘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城市化过程中,由于人类过度密集地聚集于一个区域,集约的社会经济活动不断侵占生态空间,对其他生物产生驱逐效应,造成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进而导致生态系统提供的人类福祉下降,这使得在城市内部如何合理配置生态资产,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供充足生态系统服务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而对的一个挑战。建议城市周边进行生态系统的自然化再造与保护,对城市已有生态系统近自然化改造,城区绿地多样化生态景观建造,逐渐推进生态资源资产化过程。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城市生态:生物多样性;自然资产;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充足的物质产品、健康安全的生态环境和独特别致的景观文化,不仅人类生命本身依赖于生态系统连续提供多种利益的能力,而且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也都基于生态系统提供的物品和服务。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毫无疑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一起构成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所必需的一系列生态系统服务和功能,然而在城市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剧烈频繁,生态系统的快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不断丧失极其明显。城市化过程中,人类过度密集地聚集于一个区域,集约的社会经济活动不断侵占生态空间,对其他生物产生驱逐效应,造成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进而导致生态系统提供的人类福祉下降,这使得在城市内部如何合理配置生态资产,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供充足生态系统服务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面对的一个新课题,备受国内外各界关注。

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快速聚集于都市

在我国过去30年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影响长远和广泛的是城市化过程,大量人口由乡村聚集到城市,到2013年,全国约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一半人口生活在乡村。这一过程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对我国具有持久的重大影响。

我国已是一个半城市化国家,京津冀都市圈、长三角都市圈和珠三角都市圈已经成型,数百个中等城市、数千个小城镇已在我国土地上散布着,形成城镇体系,这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发育形成了若干人口超过千万的超大城市,我们还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格局和这样快速的过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以这样快的速度形成的超大城市,还没有经历过长时期的考验,没有经历过这种超大规模社会经济系统与其生态环境系统的彼此适应。在形成不久还没有经过长时间考验的大都市中,远距离物流交换危机、能源一水资源一生物质资源保障危机、大气环境危机、瘟疫传染病暴发风险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其中北京的城市化是最为典型的代表。公元1100年以前,在北京生活着20万左右的人口;1100-1949年,人口为200万~400万;1949-1978年,人口增加到800万;1978年以来,平均每年人口以35万的速度增加;2000年以来以每年70万的速度增加,2011年,北京市常住人口达到了2000万。需要关注的是,这2000万人口并不是分散地居住在整个北京范围内,而是高度密集地聚集于中心城区。其中78%的人口主要聚集于以六环为界的中心城,2%生活在延庆、密云、怀柔3个卫星城,其余约20%的人口分散居住于北京市的乡村地区。

毫无疑问,人口过度集聚加剧了城市生态风险,为了避免大城市随时出现的生态风险,每个城市都需要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对于人口上千万的大都市群,需要按照生态城市标准,在发展卫星城进行人口分散的同时约束建成区无节制地继续扩张,对于100万~40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需要预先合理配置足够的绿色空间,对于人口100万以下的小城市,从生产、生活和生态三方面来看都更为符合生态理性,是更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人类聚居方式,需要优先大力发展。上述发展路径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城市人口高度集聚的生态效应

人口过度聚集和城市扩张的直接效应是导致大量绿色生态空间被侵占,在城市内部生活空间和生态系统碎片化,就近可获得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降低。

表1可以明显反映出随着城市过快聚集扩张导致人均生态资产迅速下降。就北京全区域来看,2000年人均占有生态空间为1072平方米,到2010年下降到人均705平方米,在北京城区,人均生态空间下降更为明显,2000年人均187平方米,到2010年人均占有91平方米。

人类逐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用自然财富换取物质财富的过程,我们通过劳动、通过各种技术开发利用生态资源来追求物质上的富足。城市正是追求物质富足的理想场所。人类追求物质财富的欲望是正当的,但当仅仅拥有物质财富而就近可获得的生态服务极度稀缺、自然环境被破坏到威胁人类生存程度的时候,就必须重新权衡如何在社会经济物质财富与生态环境自然财富之间取得新的平衡。我国人均自然资产稀缺,全国平均来讲,2010年,我国每人从自然资产获得的生态服务价值为2.9万元,低于全球平均3.3万元12%。我国人均拥有生态服务价值与人均GDP之比为1:1,而全球人均生态服务价值与人均GDP之比为1.8:1。这一方面反映出我国人均生态资产稀缺的现实,也同样反映出经济与生态一定程度的失衡。不同的区域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大小有巨大的差异。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聚集的城市,尽管人均GDP达到了7万以上,高出全国平均1倍,但当地为每人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极低,北京的年人均生态服务价值为3285元,上海的年人均生态服务价值为1126元,天津的年人均生态服务价值为5401元。可见我国大都市地区能够就近享有的绿色财富极度匮乏,已经严重影响当地人生存和生活的质量,也在降低着当地产生的社会经济财富的价值和意义,如何维持自然资产与社会经济资产的适度平衡,是近期面临的挑战,稍加疏忽就会很快进入到由于生态服务的极度稀缺而导致整个区域生存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的严酷境地。

配置和建设与城市相称的生态系统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对生态系统的侵占,自然生态系统的规模逐渐减少,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也相应减少,城市中生态稀缺性愈来愈突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模式必然选择更多投资于自然资产、降低环境风险和生态稀缺性。对于城市而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满足市民生态需求,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绿色发展、集约发展与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此情况下,投资于自然资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发展生态服务供给能力,对维持城市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城市周边进行生态系统的自然化再造与保护

城市周边一般分布有自然半自然的生态系统,这些区域人口密度较低,对生态系统的干扰较小,因此需要对周边生态系统进行自然化经营,引导生态系统自然演替,构建多层次多树种复合混交生态系统,培育丰富生物多样性,使其具有提供强大且持续的区域生态安全维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周边生态系统的自然化再造与保护的原则是:一方面,以严格保护为前提,确保自然生态系统规模适度增长。通过严格生态用地用途管制,防止生态用地退化,阻止生态用地流失,减少生态用地逆转流失数量;通过生态自我修复和加大生态治理等,有效补充生态用地数量,确保生态用地资源动态平衡甚至适度增长,实现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保护、恢复和扩大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实现濒危重要种质资源的充分保存与典型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维护和丰富森林生物多样性。

对城市已有生态系统进行自然化改造

在城市地区,已有的生态系统一般存在布局不够合理、生态系统脆弱、功能不强的问题。尽管城市中已有森林多是人工纯林,将其建成自然化森林群落不太现实,但是科学配置林网树种,适度优化林网结构,打造半自然化的森林生态系统网络,能较好发挥森林防护和环境净化等生态功能。已有生态系统的近自然化改造的目标是确保现有生态资产总量规模,进一步拓展生态资产发展空间,通过近自然森林与草地、湿地经营,建设和培育稳定高效的近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多功能、多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已有生态系统的近自然化改造的原则是:一坚持生态优先,人工生态系统逐步自然化,生态功能逐渐增强,能够持续地提供生态服务,维持区域内居民就近获得相应生态服务。二坚持分类经营、分区施策,选择适宜当地的植被类型,保护所有的本土植物、动物和其他遗传变异种。三培育混交、复层、异龄林,使林分保持健康、稳定和混交的状态。四保护所有原生植被因子。五注重土壤保护和促进腐殖质层发育,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保护生态系统的近自然环境状态。

城区绿地多样化生态景观建造

由于城区人口高度聚集,生态环境突出,对环境净化、小气候改善和景观美学功能需求大,城区绿化迫切需要建造绿地多样化生态景观,构建布局合理、可达性和美学效益高的人工生态景观,让高密度的城市生活便利舒适,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以满足城市居民的多元需求。城区绿地多样化生态景观建造的目标就是创造与宜居城市相对应的宜居景观,也就是创造人与人、人与自然、历史一现在一未来高度融合、和谐的景观绿地环境。城区绿地多样化生态景观建造所需坚持的原则是:一生态原则。在绿化方面,合理搭配物种比例,营造多样化的植物景观;利用本土树种,同时保护和增加动植物物种的多样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二人本原则。景观绿地作为高密度人群多功能活动的直接承载地,需要提高其整体环境的舒适度,方便人们的使用,提供优美的视觉景观和有效的遮阳避雨设施,减少辐射,降低局部环境温度。城区绿地多样化生态景观建造的主要任务包括:一是生态型绿地建造。在河流两岸的滨水绿带和道路两旁,是城市永久性绿地,绿化需要严格保护其生生态环境,控制硬地率,注意生态立体绿化。二是主题型绿地建造。在城市区,除已有各种公园作为核心区中央绿洲外,需要布局建造其他一些主题公园构成建成区的标志性景观区。三是游憩型绿地建造。在居民区附近建造游憩型绿地,与这些绿地配套建造完善配套游憩设施,使其具备休闲、观赏功能的景观效果,同时具有永久性空间过渡、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等缓冲功能。绿地除需要提供一定的硬地以满足大量的多元化的游憩活动外,还要提供尽可能多的绿化覆盖面积。临时绿地则以草坪、花卉、灌木为主要植被,承担特定时期的游憩功能。四是活动型绿地建造。以乔木为主,以草地和花卉为辅,建造联系城市不同功能区之间的带状通道型绿地,使其成为人流通行、休憩服务设施的提供地。五是过渡型绿地建设。在若干重要功能团块区域周边,需要布局建造较大规模的过度型绿地,一方面用于阻止该团块的蔓延,另一方面防止不同团块扩张融合。

逐渐推进生态资源资产化过程

生态资源资产化过程的目标是生态资源所有者权益得以明确,生态资产自我积累增值和产权流转得以确保。为了逐渐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一是按照生态资源自然规律和生态资源生产实际,从生态资源开发利用到生态资源保护、恢复、再生、更新、增殖和积累等生产、再生产活动,按照经济规律进行投入一产出管理;二是对天然生态资源,实行有偿开发利用、有偿使用制度,将开发利用权逐步推向市场,将其收益再投人生态资源再生产,通过土地承包制度、林权制度、草权制度与山权制度等改革,完善和建立生态资产流转和交易制度与市场,在许可的生态资产用途内,鼓励生态资产所有者通过转让、租赁、承包、买卖等形式,流转与交易生态资产使用权;三是建立生态资源核算制度、规划制度、补偿制度和监督制度,最后形成以生态资源养生态资源、发展生态资源业的良性循环,为社会提供更好的生态服务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四是通过生态资本证券化经营,促进生态资本规模化经营,并使生态资产成为可以抵押的资产,丰富资产所有者的资金来源与收益途径。

总体来讲,目前的城市与环境是对立的,各种车辆占据了街道,园林如水泥荒漠中偶然出现的绿洲,城市体验的主要特征是机械和电子产生的噪声、垃圾、单调的楼房、川流不息的车辆和被污染的空气。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地位是不稳定和受到威胁的。大多数人限于物质的考虑中不能自拔,经济的和实用的价值统治了其思想和行为,使其基本放弃了生态价值。生态环境是人造建筑后面的真正社区,城市需要达到更高的文明程度,重新权衡人造环境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开始建设与城市相称的生态系统,逐步形成更强的和谐感和平衡感。

主要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中国环境保护部,等.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Z].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2]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总报告编写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3]张彪,谢高地,肖玉,等,基于人类需求的生态系统服务分类[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 (6):64-67.

[4]谢高地,曹淑艳.发展转型的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过程[J].资源科学,2010,32 (4):782-789.

E51MA(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 Synthesis. Washington, DC:Island Press.2005.

[6]Daily G C. Nature’s Service: Societal Dependence on Natural Ecosystems, Island Press. Washington DC,1997.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姿源科学中心副主任、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