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物流管理毕业正文

微信营销谨防“朋友宰熟”

  • 投稿夏一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457次
  • 评分4
  • 20
  • 0

田晓剑

作为一种新兴的渠道模式,微信营销尚处于监管空白区,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其中,不仅伤害了朋友的感情,而且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维权十分困难。微信营销的监管亟待出台相应的法规。

“前些天我在朋友圈里的一个‘韩国代购’店里买了一双UGG 的运动鞋,花了980 元,可等鞋拿到手后,却发现根本不是正品。”山东省付女士一直想购买一双UGG 雪地靴,看到微信上有人代购,就毫不犹豫地买了。

然而当付女士收到鞋子后,她才发现鞋子的产地是中国湖南,而且穿上也没有之前在专卖店里试穿的舒服。等到有正品鞋子的朋友把鞋子拿来对比之后她发现,鞋子有所区别,应该是高仿品。此后,付女士在微信上和卖家联系,对方却一直不回复她,付女士想给卖家打电话,却发现卖家微信资料里的电话是空号。

“朋友圈”变身“生意圈”

据腾讯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 年底,微信国内外月活跃用户超过6 亿,每天有超过亿次的信息交互,公众账号在最近15 个月内,增长到200 多万个,微信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微信朋友圈也开始成为一种新兴的销售平台。

笔者通过微信查找公众号,或直接在查找栏里搜索“代购”“奢侈品”等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发现会跳出各种营销账号,销售的商品包括服装、数码产品、化妆品、名牌包等,种类非常丰富,而且各个微信账号都称自己销售或代购的是正品、大牌的产品。

对朋友圈摇身变成生意圈的现象,调查受访者均表示反感,有些人甚至因此对微信产生了抵触情绪。有两年微信使用经历的刘女士说,她在微信朋友圈内买了一个某奢侈品牌的手包,收到货后却发现是高仿品,因为都是朋友,她没有追究,但是被自己信任的朋友欺骗,让她感到很寒心。

“好端端的相对私密的交流圈子,却常看到商品销售信息,就像被植入了广告一样,让人非常不舒服。尤其是有时会被朋友‘宰熟’,满怀信心地买到假货,被坑几百块钱不说,还只能吃哑巴亏。”曾遭遇微信朋友圈“宰熟”的张先生抱怨道。

现在,微信朋友圈里基本上都是朋友、同学、同事、亲戚,如果为了赚钱连自己熟悉、亲近的人都骗,这样的人肯定人品有问题。

笔者调查发现,由于微信营销尚处于监管空白区,导致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其中,不仅伤害了朋友的感情,而且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维权十分困难。

笔者在随后的搜索过程中,手机不断地响起“嘟嘟”声,随之而来的便是“美女”主动要求关注。笔者和她们刚聊一会儿,她们就开始推销各类商品,并发来相应的购物链接。像680 元的GUCCI 钱包、570 元的爱马仕牛皮鞋、2700 元的Chanel 手提包等等,如此低廉的价格虽然非常打动人心,但却让人对产品的真伪难以放心。

目前,相比传统的网购平台,微店虽然也可以通过支付宝付款,但并不具备资金托管功能。据调查,买家在微店上买下商品后,有可能面临已付款而卖家不发货的情况。由于微信朋友圈内基本上都是熟人,买家若买到假货,又拉不下面子与朋友翻脸,那就只好自认倒霉了。

笔者在微博、微信中看到,一些含有“代购”字样的私人、公众账号都拥有众多粉丝。不过,“海外代购”交易都是在网络上进行,而且代购小票和收据也可以仿制,因此不排除存在一定风险。

监管缺位,消费需谨慎

微信代购几乎未受到任何监管。

据笔者了解,公然贩卖A 货(也就是仿品牌产品),在实体店和淘宝上,都会面临被监管处罚的风险;但微信上的内容仅朋友圈可见,在添加好友时可人为进行筛选,被监管部门查处的可能性很小。目前针对网络购物方面的监管法规,主要是针对淘宝、京东这类的电商平台,而对于微信小店这样未经第三方平台依靠社交工具来经营的监管,现在还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

由于在微信上开店,只是在朋友间进行交易,无实名认证、信用担保、第三方交易平台,没有营业执照、评价机制,交易的风险极大,一旦遭遇侵权,消费者维权很难。因此在微信朋友圈里买东西,消费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产品鉴别能力,除了看商品的宣传图片外,更要重点了解产品的规格、材质、产地等信息。同时对商品商标标识及其包装、装潢等特殊标志真伪要进行鉴别。消费者应了解商品真品的特点和内在质量,结合生活常识、经验来判断微店所销售产品的真伪。

由于门槛低,谁都可以在微信上发布商品信息,所以这个圈子的商机才会日渐引人注目。如何辨别商品的真伪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有些大的方面还是相通的。

另外也可以通过查看供货渠道来辨别真假。一般来说,国际运费较高,代购不可能有太大的优惠,低于5 折的代购化妆品基本都是假货,低于7 折的代购奢侈包基本不可信。

据法律专家表示,微信代购的卖家若涉嫌侵犯知识产权和非法经营,如果其有货品仓库,市场管理机构应该进行查处;但如果仅是在微信上转发照片,就很难界定了。因此,对微信营销的监管亟待出台相应的法规,比如通过增加授信额度、保证金制度,以及双方合作协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