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物流管理毕业正文

“8·12”事故能将石化物流引入安全之门吗?

  • 投稿百科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752次
  • 评分4
  • 13
  • 0

只有在石化供应链管理中注入安全管理基因,只有供应链间企业按照共同的安全规则互建互查,才能逐步实现供应链安全,将中国的石化物流行业引入安全之门!

张双喜

8月12 日23 时20 分左右,天津港国际物流中心区域内瑞海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爆炸后所造成的伤亡、损失惨重,举国震惊。据新华社消息,爆炸喷发火球同时引发了周边多家企业二次爆炸,方圆数公里有强烈震感。为伤亡者(截至26 日下午4 时,爆炸事故遇难人数升至139 人)悲痛的同时,我们需要拷问的是,如何确保石化物流的安全?!

近年来,国内石化产品供应链物流环节的重大事故此起彼伏,根据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公布的事故信息,2011—2013 年我国共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569起,累计死亡 638 人,其中58% 死于危险品爆炸。显然,中国目前的石化物流行业一直徘徊在操作安全之门外!

产能过剩的脆弱供应链

据初步统计,在这次天津港特大火灾爆炸事故中,核心产品是硝酸铵800吨左右、硝酸钾500 吨左右,危险化学品总计有3000 吨左右,另有700 吨未爆炸的氰化钠。而天津瑞海物流公司“经营”的危化品分别储存在仓库的“重箱区”“运抵库”“中转仓库”“危化品库一”和“危化品库二”,但这几个区域危化品存放混乱。

根据海关统计资料,天津港是硝酸铵、硝酸钾、电石、氰化钠等工业用或军用原料的出口首选口岸,一直以来都是石化供应链上重要的物流节点。然而有数据显示,硝酸钾、硝酸铵、电石产业在国内是产能严重过剩无序发展状态,不合理的中转仓巨量存货就成了本次事故的核心爆炸源。在天津爆炸事故发生之后,天津瑞海物流员工曹海军事后回忆称,当时在起火的位置大约有二三十个硝酸盐类的箱子,每个箱子重达二十吨。硝酸铵有10来个集装箱,硝酸钾和硝酸钙的集装箱各有七八个。这四十多个箱子就是一个炸药包!

2008 年到2015 年,中国氰化钠产业呈现爆发式无序增长,中国迅速从一个进口国转身为产能最大、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14 年我国氰化钠出口量达到5.08 万吨,出口金额1.23 亿美元,其中以安徽曙光化工股份、河北诚信公司为主要提供商,都是年生产能力超过10 万吨的企业,显然天津港、上海港都是氰化钠出口大港。但在产能爆发式成长过程中,氰化钠的物流服务体系却没有跟随成长,天津瑞海、河北诚信在氰化钠物流服务实际操作中,根本就没有达到剧毒品操作要求,河北诚信就是这次事故中的700 吨氰化钠生产者。

事故发生后,河北诚信相关负责人说,氰化钠的实际运输过程分为两部分,一是诚信公司的运输队或者客户指定的物流公司将货安全运送到瑞海物流,另一部分则由瑞海全权负责。“我们的司机把货送到后都不能停留,后续包括存储、报关、运输、装船具体过程和时间我们都无从知晓。”瑞海公司副总证实,他说瑞海货场中确实有氰化钠,但并没有在危品库中存放,而是存放在露天堆场中。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生产商、物流商都没有按照国家《剧毒化学品购买和公路运输许可证件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77 号)》对剧毒品的管理要求执行生产、销售、转运、储存规范操作。生产商懒得去掌握每天产品的进出存数据,物流商顺便到把剧毒品丢在露天堆场,足见氰化钠供应链管理何等粗糙、脆弱。生产商河北诚信根本就没有评估过物流商瑞海的从业资质、存储环境及操作能力,更没有对物流商瑞海进行安全培训、流程梳理,日常操作也就没有实时信息交流、动态跟踪检查。河北诚信作为氰化钠供应链链主在货物外包的同时,连安全管理责任也一并外放,这就是一个失控的供应链!

实施供应链管理目的就是实现安全与创造利润,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供应链链主对供应链安全负有全程责任,没有利润就没有安全保障,供应链链主要整合一条全程盈利的供应链,否则就没有办法参与供应链竞争!安全是手段,利润是目的。有人说供应链管理就是缩短供应链流程,提高效率;降低采购价格,压缩供应链成本。但效率与利润会随着供应链安全管理缺位而流失。

低投入粗放的管理

为什么危险品的物流处置环节往往是事故多发地带?因为危险品生产工厂大多数是专业产品制造,工厂安全管理措施比较有针对性,而物流处理场所,特别是大型港口堆场,往往货物来源众多、数量巨大、品种复杂、特性各异、进出迅速,大多数物流操作人员根本不了解危险品的相关特性、安全操作规范,大多数物流操作是基于历史经验,因为昨天没有出事故,所以今天也不会有事!也就无所谓安全管理了。

而且,石化供应链安全管理是需要投资的,有研究表明,当石化供应链安全管理投资增加1%,相应的安全事故损失将减少7%。当安全管理投资作为企业供应链有机组成部分并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时候,安全管理为企业赚取利润就变得非常简单,且能够严格有效地在供应链管理中贯彻安全管理的若干措施。

这些措施就是立体式的安全保障,譬如“8?12”天津港特大火灾爆炸事故中瑞海物流公司不仅具有危险品封闭库房,也有危险品露天堆场,同时据其员工表述,甚至还有危险品气体压力罐、冷冻柜堆场,对于这些不同的场所不同的货物的安全操作规程要取得共同的平衡,本身就是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也可能意味着巨大的投入。以露天堆场来看,气体压力罐要考虑夏天高温曝晒泄漏的风险、而冷冻柜则要考虑供电插座火花的风险,当不小心产生的火花遇到不小心泄漏的气体,灾害就发生了。显然,如果瑞海物流一定要承接如此复杂的业务,就必须将气体压力罐置放进入至少搭建凉棚的库区,而冷冻柜则必须与其他货物远距隔离存放,也就是要做库区重划、投资新增隔离墙!

这些措施必须基于统一的“红线”原则。坚持红线原则就是坚持安全第一的底线,譬如石化供应链物流采购成本绝对不能低于安全的基准费率。按照中国目前物流费用占GDP 的比例是18%,如果石化企业总体物流费率低于10%,或者一个产品行业平均值,那么这个物流服务链将是极端脆弱的。“8?12”天津港特大火灾爆炸事故中的瑞海物流,初始注册资金1000 万,后追加到1 亿,瑞海使用510 万/年租用4.6 万平方米的物业,然后投入810 万进行升级改造,目前员工70 人, 外用工20 人。年货运吞吐量100 万吨, 年营业收入达3000 万元以上。从这组数据来看,瑞海物流的整体收费是极低的,有石化物流业内人士称,在天津港保税区危险品仓库租金如果低于30 元/ 平方米/ 月,就是恶性低价竞争行为,按此计算瑞海租金收入应该是4.6×30×12=1656 万元/ 年;货物吞吐量100 万吨,在这里的装卸费用如果低于30 元/ 吨,也是恶性低价竞争行为,按此计算瑞海操作费用收入就应该是100×30=3000 万元/ 年。

而瑞海员工事后描述,直到8 月12 日居然没有拿到6、7 月份的工资,此外,至少有工作2个月的叉车员工没有“危险品装卸管理员从业资格证”,一个存放如此复杂品种如此高爆炸当量的货物,还需要直接在现场操作装箱,这“外用工”又是否具有危险品相关岗位从业资格证?这都表明瑞海物流公司在野蛮杀低人工成本,疯狂突破石化物流行业管理规范,绑架无知的基层操作员工冒着生命危险去挑起市场恶性竞争,突破“安全成本”红线是其一贯经营策略,而没有利润的服务,根本就不会有安全保障。

危化品“链”外监管无济于事

危险化学品的生产、销售、物流行业门槛一直很高,国家、地方对危险品经营的企业资质审查一直要求严格,但有些企业在实际运营中,为了赚取不当利润,故意减少各种必要的安全投入,而相关主管机构的持续监管也只是供应链外“表面”作业,这也是危险品事故不断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危险化学品供应链安全管理史上,欧美有约早于中国50年的发展史,可以成为中国危险化学品供应链安全管理的前车之鉴。

20 世纪早期,欧美的工业生产、建筑安装、交通运输、采矿冶炼等行业的人员伤亡事故是极其可怕的。工地的意外事故是司空见惯的,纽约帝国大厦1930 年动工,1931 年落成,只用了410 天,总共102 层,资料显示该大厦建筑过程中,每一层都有一个建筑工人献出生命。1984 年12 月3 日凌晨,在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属下的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有大约500 升水不慎漏入了存放异氰酸甲酯的第610 号存储罐造成泄漏,造成死亡人数为4000人、留有后遗症者大约为50 万人的特大事故。

欧美的危险化学品供应链安全管理水平就是在这一件件痛苦的特大事故中积累起来的,一次重大安全事故往往会带来一次安全管理体系的整体升级,譬如中国政府目前在工业安全事故中应当承担的角色,不该再是疲于奔命的无限检查,更多的是一种安全制度建设、一种安全文化的引导,将石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转化为供应链安全管理标准。国家安监总局这种来源于煤矿安全阵痛期的专设机构一下子转身为国家级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其实弱化了各个政府职能部门应尽安监责任,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组织形式。真正有效的安全监督应该是企业自律、行业自律或者企业间的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