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物流管理毕业正文

现代物流对循环经济的贡献与发展对策探析

  • 投稿韬光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865次
  • 评分4
  • 32
  • 0

刘思璇LIUSi-xuan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经济管理系,长沙410000)

(DepartmentofEconomicsandManagement,ChengnanCollege,Changsha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Changsha410000,China)

摘要:现代物流产业是循环经济的基础与必要条件,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物流产业对循环经济发展在时间效应、空间效应、社会效应和产业结构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而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刚刚起步,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此,从加强政策支持,完善管理制度,发展多种物流模式,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技术设备与信息网络建设投入,构建完善物流体系等方面提出加快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Abstract:Modernlogisticsindustryisthefoundationandanecessaryconditionforthecirculareconomy,andthetwohelpeachotherforwardanddevelopwitheachother.Logisticsindustryhasahugeroleinpromotingthedevelopmentofcirculareconomyintimeeffects,spatialeffects,socialeffectsandindustrialstructure.ThedevelopmentofChina´slogisticsindustryhasjuststarted,sotherearestillmanyproblems.Thispaperputforwardsuggestionstoacceleratethedevelopmentofmodernlogisticsindustryfromstrengtheningpolicysupport,improvingmanagementsystem,developingavarietyoflogisticsmode,acceleratingtheconstructionofinfrastructurefacilities,increasingthetechnicalequipmentandinformationnetworkconstructioninvestment,andbuildingasoundlogisticssystem.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现代物流;循环经济;经济效应

Keywords:modernlogistics;recyclingeconomy;economiceffects

中图分类号:F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1-0077-03

0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全球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严峻挑战,循环经济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绿色产业、循环经济、低碳产业的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的循环经济能够满足我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势在必行。近年来,我国物流业也在稳步发展。2010年中国物流业增加值为2.7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增幅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9%,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均与上年基本持平。现代物流产业是建立在高度信息化基础之上的,有着充分的市场供求信息和广泛的运输网络,其高速发展打破了物质能源循环利用在空间、时间和产业之间的桎梏,实现了循环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物流产业对循环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而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刚刚起步,还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物流产业与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此,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就促进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1物流产业与循环经济的关系分析

1.1物流产业是循环经济的基础与必要条件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是一个封闭循环的系统,在循环流程中,资源的供给、产品的加工、储运以及再生资源的回收、集散、加工等内容都是循环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而这些环节同样也是现代物流的重要内容。所谓物流,就是物品从供给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的过程,其将运输、包装、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以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1]。可见,现代物流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保证循环经济物资资源正常流动、废旧资源再生与重复利用的重要基础。因此,促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是保证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与必要条件。

1.2物流产业与循环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物流产业和循环经济是社会经济两大重要的组成部分,物流产业以其专业优势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高效的资源、产品、废旧物的运输、储存、搬运、装卸、回收、集散、加工和可利用资源的再投入生产及信息处理,大大降低了“循环经济企业”的经营成本,使企业获得了竞争上的优势,由此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物流即以此辅助循环经济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同时,循环经济的高效运行和蓬勃发展,会促使更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进入这项产业,带来循环经济产业的飞跃式发展,更多市场需求会促进物流产业的繁荣,并使其服务更加的专业、优质和高效。于此,现代物流与循环经济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亦达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和资源最优配置的社会效益,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2现代物流产业对循环经济的贡献分析

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延伸和拓宽了循环经济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对循环经济有着深刻的时间效应、空间效应、社会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①在时间上,现代物流产业以其专业化、精细化的运作加速了资源和废弃物在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的各企业之间的流通速度,使得废弃物的回收、加工和再利用能更高效的服务于循环经济企业的生产。②在空间上,现代物流产业以其高度信息化系统和广泛的运输网络,极大地缩短了循环经济产业供需双方在空间上的距离,同时,现代物流产业通过其高效广泛的物流网络连接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的各企业,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形成一个“大循环经济区”,打破单个企业、各区域孤身应战的局限,使企业层次的小循环、区域层次的中循环与社会层次的大循环有机地协同起来。③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现代物流的高效运作大大提高了能源和物质在三次产业之间的流通速度,同时,具备广泛、高效、准确的信息网络和运输网络的现代物流产业大大拓展了不同产业层次之间的物质能源循环。现代物流的高效运作打破三次产业之间循环的隔断,使三次产业之间的循环畅通,加快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④在社会效应方面,首先,逆向物流的加入,使得从消费者终端产生的废旧物与废弃物以更清洁更高效的方式输送回回收企业,更进一步地拓宽了循环经济的产业链条,可降低资源、产品供给和废弃物回收再利用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有着很大的现实环保意义[2]。其次,现代物流发展开辟了新的劳动力就业领域,创造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就业岗位,对促进就业,社会稳定有着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意义。这些经济效应的共同作用,必然有力地促进循环经济的健康快速的发展。

3加快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加强政策支持,完善人员管理培训制度目前,我国物流产业刚刚起步,还处于起始阶段,物流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管理模式落后,多为中小型企业,还缺乏较大资金投入的全国性的大型企业,使得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物流服务还不到位。因此应出台鼓励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规范行业法规和市场经营规则,以引导鼓励物流企业发展,保证物流业沿着法制化轨道健康发展。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对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提出了目标设想和具体措施,随后各省也分别制定了适宜当地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例如陕西省政府分别出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陕西省现代物流业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等文件,就陕西省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与措施,“对有关物流的文件进一步清理,凡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带有地区封锁、行业垄断、市场分割的规定要一律予以废除。加强对物流企业收费的规范和管理,全面清理面向货运车辆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等项目,取消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各种收费项目,凡违规向货运车辆及物流企业乱收费的,要依法严处。”[3]这些政策极大地保护了物流企业的利益,对促进物流产业发展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同时应加强人员管理和培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资源和现代化教育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加快物流人才培养,发展多层次的学历教育体系和在职人员培训体系。建立物流从业人员资质认证制度,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引进高水平的人才,并对现有人员进行定期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物流服务质量,以保证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3.2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物流模式,加大促进逆向物流业发展我国循环经济在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也因地而异,物流产业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发展模式也较粗放单一,较大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应鼓励包括企业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在内的多种形式的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在运作成本,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以及规模经济方面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在物流专业化程度高,物流外包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可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此外,自营性物流应逐渐向第三方物流过度,第三方物流具有信息和专业化方面的优势,是未来物流发展的主流趋势。同时应加大促进逆向物流产业发展,逆向物流是对那些已经废弃的产品再制造、再生以及物料回收的过程,能达到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目标。逆向物流能够弥补传统正向物流无法达到物质、能量闭环流动要求的缺陷,更符合循环经济物质和能量闭环流动形式的要求,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意义重大[4]。

3.3加大信息网络建设投入,构建完善物流体系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刚刚起步,发展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全国集中、统一、有效的流通网络信息系统,致使信息不畅、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大,废弃物的流通只能接受市场的自发性调节或随意排放,使得废弃资源的再利用率不高。因此,必须抓紧建设物流通网络信息体系;整合已有的信息网络资源,构建全国集中统一的物流通讯网络平台。此外,要实现物流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则必须使物流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协作,因此,我们还需要从整体上规划设计物流系统,加强物流各子系统之间的紧密协作,实现各物流环节的无间式连接,加快物流电子数据交换(EDI)的普及和应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现有的交通和物流企业,提升企业物流网络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公共信息网络与企业物流网络的有效结合,以共同目标引导其实现整体效率最优和资源节约。

3.4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构建综合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现代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要建立在相关的道路交通建设、信息通讯网络建设、仓储建设等现代化配套设施的高度发达与快速链接的基础上,因此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快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运输、水路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国形成无缝链接的运输网、区域之间便捷的运输网络,更要加大城市一公里内的投递建设,大大提高物流的速度和服务的效率。随着物流产业的深入发展,更要重视县级以下、广大农村市场的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以不断延伸和扩大物流产业的发展市场。例如,陕西省在已有公路交通、航运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在“十一五”期间,将建设“十大”铁路工程,新建铁路约1000公里,增建第二线铁路1460公里,形成“两纵五横四个枢纽”铁路骨架网;全面建成“米”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一纵三横两环”次骨架,基本实现通县公路二级化、通乡公路油路化、通村公路晴雨畅通化;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我国重要的国内干线机场、国际定期航班机场和区域性中心机场,将重点构建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为主,榆林、延安、汉中和安康四个机场相辅的“一主四辅”的航空运输格局[5]。可以预料,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形成必将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3.5加大物流技术设备投入,加强新技术的应用与开发加大物流产业技术与设备更新的资金投入,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大多采用传统的运作方式,技术装备水平普遍落后,尚未采用一些现代先进的物流技术方法,大大降低了信息传输的速度和准确性,也不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因此应加大对物流产业的资金投入,加大技术设备投入,加快技术更新,鼓励企业采用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分拣包装、条码印刷等专用物流技术装备,提升物流装备技术水平。积极利用和开发新的物流技术,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大力推广集装箱技术和单元装载技术,发展条码(BC)、电子标签(EL)、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自动识别技术。发展可视化技术、货物跟踪技术和货物快速分拣技术,积极利用和开发道路交通信息通讯系统VICS)、不停车自动交费系统(ETC)、电子车牌和智能交通系统(ITS)等公路运输领域新技术[5]。

4结语

综上所述,可见现代物流产业是循环经济的基础与必要条件,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针对目前物流产业发展存在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运行模式单一,管理方式粗放,技术设备落后等问题,从加强政策支持,完善管理制度,发展多种物流模式,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技术设备与信息网络建设投入,构建完善物流体系等方面提出加快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之泰.现代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4-9.

[2]张永文.浅析逆向物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J].中国市场,2007(36):4-5.

[3]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EB/OL].(2005-12-31)[2015-06-01].http://www.110.com/fagui/law_111502.html.

[4]黄祖潮.逆向物流潜在价值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7(11):10-11.

[5]陕西省发改委.陕西省现代物流业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EB/OL].(2006-11-15)[2015-06-01].http://www.sndrc.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