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学、课中解惑、课后拓展,从而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结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学能力。
[关键词]微课 数学教学 应用 翻转课堂 新授课 复习课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5-035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微课、翻转课堂开始在国内流行开来,同时出现了各级各类的微课制作比赛与翻转课堂研讨会。热闹之后,对于微课,我们不应只是思考其如何制作,而要更多思考如何真正把微课引入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在五、六年级的数学课堂中尝试引进微课,现将自己的些许想法和成果与大家分享。
一、微课引入的优越性
1.学习更有兴趣
微课视频教学是通过新媒体技术手段,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让学习变得轻松、灵动起来,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进程更能自控
利用微课视频,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进程。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观看视频的节奏快与慢全由学生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以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在传统的教学中,学习好、聪明的学生总是被教师关注,而其他学生则常常被忽略。通过微课视频,既可以帮助学习跟不上进度的学生,又能让教师更多地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此外,以往的传统教学都是让学生统一进行学习的,不会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不同而放慢教学节奏,而利用微课视频,学生的学习速度可以自己掌控。
3.强调先学后教
微课视频教学可以把知识的传递放在课外,把知识的内化放在课内,但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这种“先学后教”的三维课堂教学模式是有准备的互动与合作,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更有针对性、深度和广度。
二、新授课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1.微课预学,完成课前预学单
(1)制作微视频。
黎加厚教授对微课这样定义:“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胡铁生老师这样定义微课:“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其实,不论怎样定义微课,总体上大家都认同微课应该具备短小精悍、便于分享、目标明确等共性。
明白了微课的本质特性,在制作微课的时候,我们就能明确10分钟内的视频教学需要讲授的知识点。微课并不是平常40分钟课堂的浓缩,而是某一个或两个(越少越好)知识点的集中讲授。例如,教学“小数乘小数”一课,在制作微课时,我们就需要考虑三个视频关键点:一是简要复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二是详细讲授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与注意点,尤其引导学生明白小数乘小数的算理;三是进行巩固练习,让学生独立练习视频中提供的习题,完成后结合视频讲解校对练习情况。视频的最后1分钟,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与算理,若学生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重复播放微课视频。学习困难的学生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可把问题记录在预学单中,第二天请教同伴或者老师。
此外,设计微课时,教师还要明确三个方面,即“为什么用——价值取向”“表达什么——内容呈现”“怎样表达——实现技术”。其中的内容呈现和实现技术,需要开发者具有较好的学科教学加工能力及认知心理学、信息传播学等方面的知识与信息化表达的技能,这些都将支持和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度与深度,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
(2)设计预学单。
课前预学单是对学生观看微课自学的一个指引,既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又有利于教师结合预学单掌握学情,第一时间调整教学流程与内容。预学单的设计,主要侧重学生观看微课之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摸底与自学后的学习困惑。如“积与商的近似值”的微课预学单,可以设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竖式计算求积与商的近似值”“我的收获”“我的困惑”四个板块;“分数除以分数”的微课预学单,可以设计“把分数除法改写成分数乘法”“分数除法计算”“我的收获”“我的困惑”四个板块。预学单中设计“我的收获”与“我的困惑”两个板块,便于教师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自学后的学情。
微课预学单不同于一般的课前测查,不只是为了了解学生在未正式学习之前已经对新知知道了多少。因此,教师既要立足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又要关注单元学习目标,还要沟通不同单元间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完成预学单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数学,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2.课中解惑,完成课中共学单
学生课前看了微课视频,又完成了微课预学单,第二天到了课堂中,我们怎么有效组织教学呢?
(1)及时掌握学情。
要求学生一到学校就上交微课预学单,教师第一时间批改学生的预学单,并把错题进行统计分类。如学生在家观看“小数乘小数”的微课视频后,从学生完成的预学单中,发现学生的错误主要集中在不知道怎么给乘得的积点上小数点。所以,通过分析预学单,教师能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易错题与易错知识点,这样就可以根据掌握的学情,进行当天数学课的教学调整。例如,教学“小数乘小数”一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这两个同学的作业怎么就错了呢?在以后的小数乘小数计算中,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同伴的呢?” (2)分享预学经验。
课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畅所欲言,分享预学过程中积累的学习经验。如有学生提到在屏幕文字内容较多的时候可以使用暂停键,然后慢慢细读题目要求,领会题意。学生自己积累的学习经验,对其他同伴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成功经验了,而且能提高后续微课预学的效率,减轻预学负担。
(3)订正整理错例。
在班内分享预学经验后,教师把微课预学单发还给学生,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让组长牵头分析组内成员的错误。学生在组内其他成员的帮助下,逐一订正自己预学单上的错题,组长负责分析组内错误集中的题目,完成预学单典型错例反馈表。如:
(4)做课中共学单。
微课预学后的课堂教学,除组织学生分析预学单的错误并订正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所提升,对知识重、难点有所强化,这时就可以设计共学单。如:
一、想想再填空
1.食品店把27.8千克废弃物分装到垃圾袋里。如果每个袋子只能承受0.6千克,装完这些废弃物至少需要准备( )个塑料袋。
2.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约是4.7,这个两位小数最大可能是( ),最小可能是( )。
二、思考与辨别
1.如果A=7,B=7.0,那么A和B会是什么关系?你是怎么想的?
2.如果A≈7,B≈7.0,那么A和B会是什么关系?你是怎么想的?
以“积与商的近似值”课内共学单为例,可以设计考查近似数的练习,如“想想再填空”的第1题,有时根据需要十分位不论是几都要向个位进一,有时候却需要直接舍去小数部分;也可以设计“思考与辨别”题,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准确数7和近似数7.0的联系与区别。在课堂教学中,设计这些基于基础知识略有提升的共学作业,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的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3.课后拓展,完成课外探究单
课前预学、课中解惑、课外拓展,这几乎成了微课预学后组织教学的三大板块。课外拓展,主要布置的是跟当天学习内容紧密相关的一些综合性实践作业。例如,学习“圆周率”之后,可以让学生课外去了解圆周率的相关知识,以及知道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三、复习课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平常,我们听得多的是把微课应用于新课教学中,即翻转课堂。其实,在单元复习、期末复习、毕业总复习阶段,既是知识技能系统化、条理化和促进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关键时期,又是学生学科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巩固与提升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复习阶段,教师完全可以试着引入微课进行分类、专题复习,这样利于学困生课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反复观看微课视频,提高复习效率和学业成绩。例如,在六年级毕业复习阶段,对于“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总复习,笔者设计了三个复习型小微课,即“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典型习题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易错题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复习”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重温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与应用;“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典型习题复习”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平常作业、测试中的习题进行分类剖析,将本节课分成“剪拼中的体积问题”“等积变形中的体积问题”“图形运动(平移、旋转)后的体积问题”三大板块来进行重点突破,提高学生利用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易错题复习”的主要任务是搜集、整理本班学生在这方面错误比较集中的习题进行针对性训练。在传统的毕业复习教学中,可能要安排好几个课时来完成“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总复习,现在把它做成三个微课之后,学生完全可以在课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多次观看视频。如此高效的微课复习教学,教师、学生何乐而不为呢?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学、课中解惑、课后拓展,从而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学能力。教师也可以在练习课、复习课中制作专题微课,由两到三个小微课组成一个复习专题,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系统的专项复习。
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投稿Adam
- 更新时间2016-03-14
- 阅读量530次
- 评分4
- 赞99
- 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