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数学正文

新版小学数学教学探索与思考

  • 投稿mond
  • 更新时间2016-03-05
  • 阅读量322次
  • 评分4
  • 31
  • 0
 新版教科书选题生活化,让学习贴近现实生活,让小学生们将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得到验证与运用。熟悉新版教学,了解教学特点,让学生们不仅在学习中学到知识,更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以数学的思维来感悟生活中的道理,用数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困境。 
  一、学情与材料分析 
  1.建立情境,带入课堂 
  新版数学教材重视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模式,让数学走进生活,把生活情境带入课堂。以案例1为例,以北京8月的天气为统计样本,晴天9天、阴6天、多云9天、阵雨5天、雷阵雨2天,建立情境对话,各种不同天气的特点通过道具方式进行情境演示;例如:新版教学案例2中,选材是四(1)班同学对喜欢早餐的选择,喜欢牛奶早餐6人,豆浆12人,粥24人。小学四年级学生已能对每天自己的早餐具有喜爱辨识,这种生活问题带进课堂,走进统计数学教学模式。对于早餐的喜爱与选择方式,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内的早餐喜爱进行讨论,结合统计的结果进行小组条形图表的建立,这种自我学习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加自身的学习能力。 
  2.分析、解决问题 
  学习知识,根本目的在于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学习数学,就是学习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的方法。对于在生活中的问题,要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站在数学的角度去提出问题,通过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的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得出的答案或结论。 
  案例1中,对于北京市8月的天气情况,根据不同天气的表示图标,数出晴天9天、阴6天、多云9天、阵雨5天、雷阵雨2天。让学生们学习建立纵向统计图,学生通过统计条形图上条形的高低鲜明的对比,清楚了解当月的不同天气的对比状况。而统计表的数字表示,可以让学生们直接读出不同天气的具体数值。 
  案例2中,对于四(1)班同学的喜欢早餐进行统计,喜欢牛奶早餐6人,豆浆12人,粥24人。两种不同的纵向统计图,不同处分别在于基数的差异,第一种统计图的每格代表1个人,而第二种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人,最喜欢粥的人多,达到24个人。使用第一种统计图分别需要6格、12格、24格;使用第二种统计图需要3格、6格、12格。如果存在5个人喜欢牛奶,使用第二种统计图,只能画2个满格和1个半格。 
  统计的方式差异即分析问题的角度差异,分析角度的差异表示出来的结果也各不相同,导致最终的问题解决方式的不同,达到不同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分析 
  新版小学生活式数学教学,目的在于学习数学联系现实生活。 
  首先,让学生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其次,让学生认识条形图,依据统计图提出相应的问题,并对其进行简答。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 
  最后,根据案例1、案例2的现实生活中相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明确教学目的,建立高效课堂 
  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激发、拓展学生的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验证与应用。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为基础让学生主动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学习《统计》,认识其作用为具体的教学目的,建立高质量的数学课堂。 
  1.明确教学本质,建立教学起点 
  新版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不仅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还有其过程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变化、学生价值观的建立。充分结合新版教材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将数学转化为学生的认知与能力,只有以此为本质,才能建立高效率教学。 
  新版教学方式的改革,清楚认知学生的起点,才能提高课堂效率。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思维水平、现有的知识经验水平。提前对具体问题的了解,在平时的课堂上,更能有效克服教学的随意性,为教学更有针对性,免除或减少无效劳动,有效克服教学中的浅层性。 
  2.诱导学习兴趣,注重启发式思维训练 
  在新版小学数学教材中,侧重于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合作,体现了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发展,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意识。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探求数学学科奥秘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合理的引导,充分利用一切生成性资源。例如:《统计》案例1、2,两种统计案例,老师可以在课程的开始过程,让学生回忆最近的天气变化,结合不同天气特征支起遮阳伞还是穿上雨衣;让学生们对所吃早饭进行回忆,通过牛奶、豆浆、粥等食物,去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而不仅仅局限于枯燥乏味的书本和板书。 
  总之,新版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创新,让教师能够理性思考、实践与反思,把研究教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促进学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黄陂中心小学)